![]() ![]() “我铁腿咯! ” “铁腿”?是不是很像某种高深的武功咧!它其实是闽南语里的一个说法,指剧烈运动而导致的腿部肌肉酸疼。会“铁腿”的人,平时往往很少运动,都是一下子加大运动量所致。 实际上,“铁腿”只是俗写,本字应该写作“牚腿[tʰĩ⁵ thui³]”,也有说“撑腿”。根据康熙字典、广韵等书,“牚”是指倾斜的柱子,也有支撑的意思。 人在正常状况下,双腿可垂直稳固支撑身体。“牚腿”就像是在描述,因为剧烈运动而脚酸无力时,脚歪一边彷佛“牚”一样,走路需要支撑辅助。所以当闽南人说“铁腿”时,并不是在炫耀自己有一双强壮如铁的腿喔!⠀ ![]() “延迟性肌肉酸痛”通常发生剧烈运动后。©Dreamstime “铁腿”在学术上有个专业的名称,叫“延迟性肌肉酸痛 (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简称DOMS) ”,会发生在参加高强度、多回合、离心训练多次的运动,而后出现的肌肉僵硬、疼痛、酸痛的感觉。 常见的症状像使不上力,肌肉力量下降,伸展会有疼痛、拉不开的感觉,局部肌肉酸痛,邻近关节的活动度变差等,严重的话甚至难以走路,上下楼梯更是痛苦。 我第一次体会到这种感觉,是在初一军训的时候,几十个蛙跳下来,第二天起床,腿都抬不起来……你也有过健身或跑步后,隔天“铁腿”的经验吗? ![]() 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的数据,DOMS症状通常会在运动后至少12至24小时内出现。运动后一到三天左右,疼痛往往会达到顶峰,之后就会渐渐缓解。©perle-signature 运动前,适当的热身动作,将肌肉放松、伸展是非常必要的!最近全国各地中考体育考试陆续开考,随着考试日期的临近,初三学子也进行着冲刺备战,但高强度的活动有时候会带来不少意外。 比如为了备考而突击进行大量跑跳类和球类运动等高强度训练,导致关节承受过大负荷,常常会引发急性炎症反应或扭伤,甚至骨折、脱臼等。 在闽南语里,发炎叫作“发癀[huat⁷ hɔŋ²]”或“活动[huat⁸ tɔŋ⁴]”,关节炎则读作[kuan¹ ʦat⁷ iam⁵]。 ![]() 脚踝扭伤的应急处理 ©中华医学会 关节扭伤不只是过度伸展,还有相碰错位的问题,古老的语言对这反而有更精简的说法。我们一般说手、脚腕或身体某些部分扭伤了,常用“膗[ʦuai⁴]”或“膗着[ʦuai⁴ tioʔ⁰]”来表达。 除此之外, “枴着[kuai⁴ tioʔ⁰]('枴’为近音字)” “挽着”“碶着('碶’为近音字)”和“闪着”也都指扭伤。 ![]() 腰骨扭伤,闽南人常用“闪着腰”或“腰去闪着”来表达。(图片来源:网络) 其中,“挽着[ᵐban³ tioʔ⁰]”通常指筋肉被扭伤,而“闪着[siam³ tioʔ⁰]”多用于筋骨或腰骨扭伤,“碶着[kʰueʔ⁸ tioʔ⁰]”指因窄小对肌肉有压迫感。 抽筋读作[kʰiu² kun¹],也说“挽筋[ᵐban³ kun¹]”,多指小腿痉挛。骨折和脱臼同样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骨折在闽南语里读作[kut⁷ ʦiʔ⁸],而脱臼常说“脱断[tʰut⁷ tŋ⁴]”或“脱轮[tʰut⁷ lun²]”。 ![]() 运动前热身、补充钙质、避免着凉可以预防抽筋。©perle-signature 闽南语里有句俗谚说:“拍断手骨颠倒勇”,断手后反倒无惧,表现得更加神勇,譬喻一个人愈挫愈勇的行为与精神,用以鼓励人不要畏惧困难与挫败。 至于手骨打断后是不是“颠倒勇”,临床经验显示:一般骨折适当治疗复健,愈合两年后,大都能恢复原来的耐受度与强度。 除非体质特异或经特殊锻炼,否则折断的骨头愈合后,新长成的骨节通常不会比原来的坚硬,显而易见,这句俗谚用来打气的功用比较大。 ![]() ©截自《全职猎人》第三十集 大家运动时一定要先做好热身,避免运动损伤,在这里也祝愿每一位体育中考考生都能斩获高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