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一起3分钟必定吵架,他太固执了”,为什么父母年纪越大越难相处了?

 努力修行者 2025-04-21 发布于北京

图片

“用具有同理心的方式来和年老的父母相处。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作为子女的我们当下的生活与责任;也关切到我们年老之后,是否能够从容、平和、幸福。”

可能对你来说,从小到大,父母都不是很容易相处的对象。但有时候你会觉得:似乎是他们老了之后,原来那些让你不舒服的个性,才变本加厉地表现出来。

更何况,父母逐渐年老时,有可能是经历了更多病痛的折磨,或是丧偶之后的孤独,而变得更难相处、更难沟通。

我们必须能够理解到:老人年纪越大,就越难以改变。所以在你眼中,他们才会显得格外的顽强、固执。

据统计,因为与父母难以相处,而感到焦虑的成年子女数量,占全体的比例超过50%。

而成年子女感到的压力来源,不只是照顾父母所必须承担的体力负荷、经济压力,还有面对父母非理性行为时的心力交瘁。

作为成年子女的你,可能很早就离开家,独立生活,平日除了过年过节,一直和父母保持一定距离。但是面对父母的年老体衰,而不得不重新回头面对这一段关系。

如果你感到父母年老后变得难以相处,本文将提供以下几条建议,供你参考:

01

陪伴年迈的父母

不再彼此伤害

几乎所有难解的家庭问题,在父母年老之后都会变得更加严重。他们的固执、依赖、控制、不安、情绪勒索,让所有成年子女都感到身心俱疲。

我们究竟该如何照顾好父母,而不过度消耗自己呢?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成年子女必须要了解:问题并不是来自单一的方面。如果你只关注到父母的问题行为,而忽略了要主动改善彼此的关系,就很难改变现状。

一段令人抓狂的亲子关系,其实是可以通过调整应对的心态,以及沟通的模式,而得到很大改善的。

几乎所有难以相处的领导、长辈在迈向晚年阶段,都会面对难以承受的失落,包括失去青春、失去老友、失去健康,甚至失去伴侣……而且,所有失落之间都有连锁效应。

当你明白父母长期处于这些失落的状态,而懂得回来修正你的态度,就有机会改变彼此的关系。

与其为了年迈父母的唠叨不休而烦躁,或为了他们的沉默寡言而担心,不如学习如何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

比如,从他们的言辞和表情中,看见他们的忧郁、哀伤或痛苦,接着,你可以鼓励他们把情绪表达出来。

或者,你可以陪伴父母追忆过往,或者找到合适的人,比如父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来为父母提供更多的慰藉。

引导他们走出哀痛的同时,你更需要学习好好照顾自己。老人因为性格的阻碍,常常无法面对生命中的失落。唯有走出这些哀痛的时刻,才能够好好继续他们最后的人生旅程。

对于那些早年间曾经遭受过,人生重大的创伤与挫折的老人,任何改变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他们当年的阴影,随时都会横亘在你们的关系之中。

而你所能够做的事,首先是随时注意觉知自己的言行,避免踩到地雷;并且在父母愿意的范围之内,尽力协助他们在晚年总结此生的遗憾,平和地接受一切过去的失落。

图片

02

避免自己成为

难相处的“父母”

如果父母的反应不尽如人意,身为子女的我们,也不要过度失望和退却,你已经尽了全力,有可能他们是真的做不到。

在和年迈的父母相处时,你不妨仔细观察自己面对父母时的反应。当他们把你逼到情绪的爆发点,你是怎么反应的?

是逃避、愤怒、转身走人,或是采取被动攻击,表现出惩罚性或控制性的言行?比如,为了让他们改变想法或行为,而冲他们发火、不再理会他们等。

有时候我们的担忧、恐惧与愤怒,都源于一种潜意识:我们也害怕失去父母,担心自己步上他们的后尘。

也许有一天,当你的父母告别人世之后,似乎所有的担忧和恐惧都在这里解脱。然而这可能只是一个更大遗憾的开始——你将成为你孩子的那个“令人苦恼的父母”。

也许你的父母很难改变,但是你可以选择一条与他们不同的路。

换一个更正向的角度来看,即便是已经走到这个地步,你还有成长与自由的机会,避免让自己在年老之后,成为一个难相处的人。

你可以从自我审视开始,回头检视自己跟父母的互动,发现自己身上也有父母的影子,当你有所觉察,这就是改变的机会。

图片

03

六种不同类型的父母

01

依赖型父母

这类型的父母比较难以忍受独处,希望子女随传随到。当你必须要跟他分开的时候,他就会立刻表现出身体的不舒服。

碰到这类型的父母,你必须要学习对他们提出要求,并设定自己的底线,让父母知道在哪个程度上,你很乐意成为他们的依赖,而在哪一些事情上你无法办到。因为你必须要拥有你自己的空间,双方才能共处。

02

泼冷水型父母

他们的行为特质是对别人极度挑剔,自己却没有办法承担别人的责难。不但不讲理,而且随时要别人让步。

这类型的父母经常对子女恶言相向,而你必须要能够更冷静地拆解这一枚情绪炸弹。

最好的应对之道是:避免做出容易引起父母负面反应的事情,选择让彼此都能乐在其中的活动。

同时你也要小心,不要让自己的性格因此而变得负面,因为负面情绪几乎都会传染的。

03

自恋型父母

这种父母的行为特质是自我形象的扭曲。一方面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经常只从他们自己的角度来看事情,不会在乎对别人将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这样的父母,你不要奢望自己能够完全的满足他们,你只能尽力停止你和他之间的意气之争,避免让彼此产生冲突。

最好能够找到帮手,来协助他们处理日常的琐事。而把时间花在,双方可以融洽相处的事情上。

04

控制型父母

这类型父母的特征是,如果他们想要控制某事,或对某事有自己的期待,而子女的反应不如他们的预期,他们就会开始生气。

面对这样的父母,你必须要知道:无论他们的控制欲让你多么的抓狂,你都要记得,他们的内心深处比你更痛苦。

这一类型的父母早年一定经历过很大的创伤,所以才会借由支配他们所依赖的人,从而能够有效的抵御创伤所唤起的忧虑。

这时候你要特别小心,因为你也容易成为控制者——反过来想让父母的一切都听你的。

所以,你必须要理解到一个事实:你是要被控制,还是自主掌握自己,是完全由你自己选择的。一个控制型的父母并不能真的控制你。

你可以从容地跟父母保证你会在他们身旁,但前提是在你能够接受的情景下。

05

恐惧型父母

这一类型的父母的特质是杞人忧天,他们会一直担心、容易恐慌、有睡眠障碍,一天到晚都感觉身体不舒服。

只不过,其中一部分人的身体状况是真实的,而有些则只是他们想象而已。

面对这一类型的父母,你必须要深入了解他们的成长过程,尝试了解他们的恐惧人格形成的背景。

一旦理解了父母恐惧的根源,你就会放下和他们对抗的想法。理解他们恐惧的成因,有助于你控制自己的脾气。

而且,在充分理解之后,你会开始同情你的父母,并且停止对于父母所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06

自毁型父母

这类父母可能有过一些成瘾、或是饮食失调的问题,或者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

面对这一类型的父母,你需要的是专家的协助——你可以请教有经验的老年看顾者、社工、医生之类的专家。

如果真的严重到,危及老人自身或家人的安全,甚至可以考虑将父母送到具有治疗与看护功能的专业机构。

图片
求分享
图片
求收藏
图片
求在看
图片
求点赞

来源 :易心安健康

责编 :阿兰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