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临床干了快30年,我治头晕的方子不保密,一治一个准!

 我爱看金匮伤寒 2025-04-21 发布于江西
 现在的天气早晚凉快些,一到中午就燥热燥热,跟过夏天一样。这时候人的情绪就比较容易多变,像烦躁、上火啥的就会窜上来。这从中医上看,就属于就属于肝阳上亢的表现。
 
春天对应的是肝,肝气生发太过,就容易带着阳气往上冲,冲到头上就头晕。所以最近门诊头晕的病人特别多,有的一站起来天旋地转,有的整天昏昏沉沉像顶了个锅盖,还有的一着急就眼前发黑。
 
结合现在春天的特点,我总结了几种最常见的类型,用的方子也都是临床验证过的,效果确实不错。
 
第一种 肝阳上亢型
这类人脾气急,容易上火,头晕的时候太阳穴蹦着疼,脸红耳朵热,有的还可能伴随血压偏高。春天肝气旺,这类问题最多见。调理的关键是把肝火压下来,这时候能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石决明镇住上窜的阳气,要是口干舌燥,就加生地、麦冬;要是失眠多梦,就加夜交藤、合欢皮。这个方子就像给沸腾的锅里加凉水,肝火一降,头晕就会缓解很多。
 
第二种 痰湿蒙窍型
这类人头晕的时候感觉头重脚轻,像顶了个湿毛巾,平时还可能胸闷恶心,嘴里发黏,舌苔白厚腻。春天湿气重,痰湿体质的人特别难受,因为湿邪和肝气一勾结,堵在中间上下不通。对付这种头晕,可以首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化痰,白术健脾,天麻专门熄风止晕,再加点茯苓、陈皮,把痰湿扫干净,脑子就清醒了。
 
第三种 肝肾不足型
这类人平时就容易腰酸腿软,记性差,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稍微累点就头晕眼花。舌头伸出来偏红,舌苔少,脉摸起来细弱。这就是典型的“虚晕”,好比手机电量不足,屏幕自然忽明忽暗。这时候就得补肝肾可以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要是手脚冰凉,就配上点桂枝;要是心慌失眠,就加酸枣仁、柏子仁。肝肾养足了,头晕自然就稳了。
 
其实治头晕没那么复杂,关键是把体质调对。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只要对症,效果自然好。当然,具体用药还得结合个人情况调整,比如同样是痰湿,有人偏寒有人偏热,用量和加减就有差别。最近天气热,早晚温差又大,要是你也头晕,不妨对照看看属于哪种类型,调理好了,身体才能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