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手入门】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有哪些区别?

 影像汇 2025-04-22 发布于广西
公众号内容索引
  NEI RONG SUO YIN

 报告模板  既往文章分类汇总  资料领取  

   神经影像  胸部影像  心血管影像  腹盆影像  

   影像征象  头颈影像  骨肌影像  课件搜集  

   影像解剖   医护招聘求职

影像工具

商务合作请加V:PJ11891

硬膜外血肿(左)与硬膜下血肿(右)

硬膜外血肿 (Epidural Hematoma)

  • 位置

    • 血肿位于硬膜和颅骨之间。

    • 通常由颅骨骨折导致硬膜外动脉(如中脑膜动脉)破裂所致。

  • 影像学特征

    • 形状:双凸透镜形(Lens-shaped)。

    • 边界:血肿内侧边界呈凸形,紧贴硬膜。

    • 解剖限制:无法跨越颅骨缝(sutures),因为颅骨缝限制了硬膜与颅骨的附着,但可以跨越中线。

  • 临床意义

    • 多见于年轻人,因硬膜附着较牢固。

    • 通常为急性外伤的表现,患者可能在早期有“清醒期”。


硬膜下血肿 (Subdural Hematoma)

  • 位置

    • 血肿位于硬膜和蛛网膜之间。

    • 通常由桥静脉撕裂导致。

  • 影像学特征

    • 形状:新月形(Crescent-shaped)。

    • 边界:血肿内侧边界呈凹形,随硬膜轮廓分布。

    • 解剖限制:可以跨越颅骨缝,但无法越过大脑中线。

  • 临床意义

    • 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期。

    • 常见于老年人或有脑萎缩的患者,因为桥静脉更易受牵拉而破裂。


对比与总结

  • 形状

    • 硬膜外血肿:双凸透镜形。

    • 硬膜下血肿:新月形。

  • 解剖限制

    • 硬膜外血肿无法跨越颅骨缝,但可跨越中线。

    • 硬膜下血肿可跨越颅骨缝,但通常受大脑镰等中线结构限制。

  • 病理机制

    • 硬膜外血肿:动脉损伤(高压、快速积血)。

    • 硬膜下血肿:静脉损伤(低压、缓慢积血)。


临床管理意义

  1. 硬膜外血肿:由于动脉破裂,进展迅速,通常需要紧急手术干预。

  2. 硬膜下血肿:取决于血肿大小、患者症状及年龄,可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干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