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潮祖:半夏泻心汤-心下痞为主】

 石门易卜 2025-04-23 发布于山东

此经方为治疗痞证之典范! 

陈潮祖 陈潮祖医学论坛     2025年03月25日 22:13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半夏12g,干姜9g,黄芩9g,黄连3g,人参9g,炙甘草9g,大枣12枚。 

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 

主治:脾不运湿,湿热中阻,升降失调,心下痞,呕吐,下利,舌尖红,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证析:
痞、呕、泻是本方主证,据此而知病在中焦;
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数,是其佐证,按八纲辨证,病性属热;
痞、吐、泻三证都是津病,按气血津液辨证,属津气升降失调。
少阳居各表里之间,为津气流通之所;脾胃位居中焦,为津气(阴阳)升降之轴。
外感风寒,表卫闭郁,津气不能出表,由少阳三焦内归脾胃,津气升降出入紊乱;或饮食不洁,由食管直侵胃肠,脾的运化功能障碍,致使湿滞胃脘而成痞;升降失调而呈吐泻;气郁化热而呈舌红、苔黄、脉数。
脾运障碍,升降失调,气郁化热,津凝为湿,是本方证的基本病理。 

病机:脾不运湿,湿热中阻,升降失常。 

治法:清化湿热,调理脾胃法。 

方义: 治疗此证,应当注意三点: 

①此证有气郁化热和津凝为湿的证象同时存在。热为阳邪,宜用寒凉,湿为阴邪,非温不化,寒温共用,才能和其阴阳。
②此证有清阳不升而利,浊阴不降而吐的证象同时存在,其升降失调之机就是脾运障碍。施治之际,应该振奋脾阳,恢复脾运,苦辛并进,才合治病求本之理。
③吐、泻、痞是津凝为湿的实证,津液之所以凝聚为湿,却因脾虚不运引起。这种虚实夹杂的矛盾同时存在,治宜化其湿浊,补其虚损,才能兼顾,这是其三。
综合上述,此证宜寒热共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复其升降,补泻同施以调其虚实。 

方用黄芩、黄连之苦寒,清中焦之热;半夏、干姜之辛温,化中焦之湿;人参、甘草、大枣之甘,补中焦之虚,缓胃肠之急,使热清、湿去,胃肠功能复常,则升降调而吐泻止。 

应用: 

1、以吐、泻、痞为主证,兼见舌红、苔黄、脉数即可使用。一个主证即可,不必悉俱。
2、《类聚方广义》云:“痢疾腹痛,呕而心下痞硬,或便脓血者;及饮食汤药下腹,每漉漉有声而转泄者,可选用以下三方(指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
这里说明了两点:
①痢疾是疫毒直侵肠道,不是邪从表入,黄芩、黄连在此是直接消除病因,不是仅清郁热。
②饮食汤药下腹,漉漉有声而转泄,是胃肠功能障碍,蠕动亢进的现象。故用干姜、半夏恢复功能,甘草、大枣缓其急迫,这些用法,将本方各药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很能启人思维。 3、《芳翁医谈》云:“休息痢,世医以为难治,盖亦秽物不尽耳。宜服笃落丸(大黄一味为丸)兼用半夏泻心汤之类。”“下利如休息而无脓血,唯水泻,时或自止而腹胀,泻则爽然,……与半夏泻心汤兼用笃落丸为佳,且宜长服。”休息痢与水泻时泻时止,都是余邪未尽而正气已虚现象。此方有补虚扶正的干姜、半夏、人参、甘草,解毒的黄芩、黄连,加入导滞祛邪的大黄,颇为对证。
4、《方函口诀》云:“因饮邪并结,致呕吐,或哕逆,或下利者,皆运用之,有特效。”指出凡属中焦水液失调引起的吐、泻、哕逆,都可应用,但须偏于热者。 综上,凡痞、呕、利,或腹泻与腹胀交替出现,或下痢,或休息痢,或哕逆,皆可应用此方。
5、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痢疾,审其病机相符,均可应用。

半夏泻心汤运用心法 

曾荣修 陈潮祖医学论坛     2019年03月31日 07:53   

 一、半夏泻心汤之脉舌及表现之主症 

1、脉:双关偏长,较甘草泻心汤脉稍大,若兼数大等必有兼症。
2、苔:薄白,若白苔厚腻兼湿重,兼黄则化热,兼黑则兼伤阴。
3、主症:心下痞为主,有兼痛或胁胀痛,呕逆,肠鸣,大便难,溲黄均常有之。 

 二、半夏泻心汤之加减法 

01、大便潜血改干姜为炮姜,心中灼热或脉兼数或苔黑加玄参、花粉。
02、胃酸过多或苔白腻或大便溏重用干姜。
03、溲黄加茵陈,溲灼热加滑石。
04、胁痛左关兼滑加芩炭、白芍,脉弦(注:“弦”字根据医案推测补入)加吴茱萸或同加芩炭。
05、咳者去参、枣、干姜改炮姜加五味子,喘加杏仁、厚朴。
06、腰痛加花粉、牡蛎。
07、不寐加肉桂或枣仁,多寐用原方。
08、头痛、牙痛面肿加赭石、牛膝、滑石。
09、外伤或有瘀血加桃仁、红花。
10、纳差加焦楂、建曲、二芽。
11、发斑加银花、玄参、土茯苓。
12、发热(无外邪)加滑石。
13、泄泻或便溏重用炮姜再加扁豆、怀山。
14、遗精加白薇、白芍、莲须、芡实、龙骨、牡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