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徐无鬼》| 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

 木铎国学心理馆 2025-04-23 发布于湖南
庄子·徐无鬼
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牵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

徐无鬼说:“我是来慰劳你的,你为什么慰劳我呢?如果你想要满足自己的嗜好和欲望,增加喜好和憎恶,这样你的心灵就会受到创伤;如果你想要废弃嗜好和欲望,减少喜好和憎恶,这样你的耳目的享用就会困顿乏厄。我来是打算慰劳你的,你对我有什么可慰劳的呢?”

徐无鬼通过大臣女商的引荐,见到了魏武侯。武侯想如此有名的隐士竟主动求见自己,感到很荣耀。于是他见面第一句就表达对徐无鬼的慰问:“先生你这瘦的皮包骨头,破衣烂衫的,太辛苦了,是因为在山林里生活物质匮乏,身体疲惫,才会来求见我的吧。

徐无鬼见到眼前愚昧无知的国君只觉可笑,他是感知到武侯处境可怜才下山同情慰问他,何须被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反过来安慰呢?

徐无鬼也不含糊,开门见山的说:“如果国君你总是放纵自己的欲望,满足各种喜好和厌恶,那么你的心灵就会疲惫不堪,无法得到真正的安宁。但如果你试图摒弃这些欲望,远离喜好和厌恶,你的耳目肉体又会感到乏味无趣,你处于这样困苦的生活状态,应该是我安慰你,而不是你安慰我。

武侯听完徐无鬼的话,如梦初醒,才意识到自己正身处如此困境,心中顿时感到怅然若失,一时之间竟无法应答。

普通人都觉得达官贵人生活得多幸福,其实未必。真正的富翁贵族反而羡慕渔樵农耕质朴纯粹的简单生活,但羡慕归羡慕又放不下所拥有的物质,这样言行不一,身心矛盾,难道不苦?

所以武侯以为徐无鬼是普通人,而他却一语中的,直指国君痛处,让其意识到真正病入膏肓的人是自己。

对待欲望,人们往往容易因走极端而陷入两难:过于放纵,“性命”将会陷于困顿;过于抑制,则身体感官将会陷于困顿。

因此,《吕氏春秋》云:“治欲者不于欲于性。”想要修减欲望的人不应从欲望入手,而应从产生欲望的根本——人的本性入手,以人性为度量对待自己的欲望,就能避免走向极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