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没少读,但大部分都忘了,这书读的还有意义吗?

 闲雅轩 2025-04-23 发布于山东

(2025)

世界读书日

READING

BOOKS

关于读书的两个质疑

有人曾和我说:"我也爱读书,也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了,这样读书还有意义吗?"  
我默笑,借莫言的一句话回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血肉。"  读书对人的改变,从来不是立竿见影的魔术,而是潜移默化的雕刻,得一点点的雕琢,渗透,凝结,铭刻。这说明你读书的内容已进入了你精神领域和大脑处理器中,你已被无形的熏染,某些内容经典已进入你的记忆深处了,一旦涉及某个话题或相关的说说,它会不由自主的就涌现出来,为你所用。

其实啊,书读多了,忘了也是正常的,忘记是为了更好的记忆,况且我又没有计算机般的大脑,更没有超常记忆功能。实在不行就多看几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人类的大脑,用于记忆的资源有限,所以大脑在处理大量信息时,会自动进行优化,即侧重存储对当前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从而更好地适应现实需求。另外,读书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价值,因为阅读可以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解决当下的问题或疑虑,亦或是为我们走出困厄提供灵感与慰藉。

即使随着时间推移,书中的详细内容逐渐模糊,但书籍中传递的隐喻,如精神内涵、美学感受、幸福感知以及同理心等特质,往往已无声无形融入我们的生活,静静默默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启发思考。从书中获得经验和知识,催生更好的思考方法,沉淀独特的思维逻辑,进而抽象出属于自己的个体哲学,这才是读书的内核价值。

也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专爱读纸质书,电子书多方便啊?
我回:也许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各自需求习惯不一样吧,我认为那种感觉也不一样啊!读书,读的是纸版印刷,“书”是真实的书;读电子书,读的是手机屏幕,“书”是虚拟的书。读纸质书的意义不仅在于翻阅其中的文字,还有书和它背后的一切,都是生活里无可取代的欢愉。电子书,是方便,单辐射影响视力不说,感觉也不一样,他缺少的书香和人文情怀,不一样的。那墨香,那唯美的插图,那翻书的声音,还有书签的陪伴,还有可以勾画的文字记忆……纸质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阅读痕迹(如勾画、折页)能带来‌具体成就感‌,而电子书则显得虚拟化‌、冷漠感。

读纸质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独特的沉浸式体验、认知提升作用,以及对身心健康和文化传承的深远意义。‌‌读纸质书能有更敏锐的共情能力、更平静的生活趣味,他们或许不需要日常中有太多波澜,即使是抚摸着不同的纸张,看着不同的装帧设计,也总能触发对生活的期待。

在数字时代,纸质书的价值已超越信息载体本身,成为对抗碎片化、守护专注力与人文精神的重要方式。对于追求深度学习、文化共鸣和身心健康的读者,纸质阅读仍是不可替代的选择。
纸质书常被视为“精神老友”,书页折痕、批注痕迹记录个人成长。调查显示,45%的电子阅读者坦言数字化阅读加剧浮躁心态,而纸质书通过物理存在提供情感锚点。

纸质书提供真实的纸张触感和三维翻页体验,能直观感知阅读进度(如观察书页厚度),这种物理互动带来更强的‌掌控感和成就感‌‌。物理翻页动作和书籍的‌空间记忆特性‌(如通过页数定位内容)能增强信息固化,神经科学研究显示阅读纸质书时前额叶皮层激活更显著,表明深层信息处理更活跃‌。

‌纸质书无屏幕蓝光,长时间阅读不易引发视疲劳,而电子书可能因屏幕光线导致眼睛不适‌。
‌纸质书无弹窗通知等干扰,专注度更高;电子设备易诱发多任务处理,分散注意力‌。
‌纸质书支持直接手写批注和快速翻阅,适合深度阅读时的反复回看;电子书的二维操作(如点击跳转)效率较低,且缺乏实体书的“页”概念‌。
‌总之,纸质书在感官体验、认知效果和阅读沉浸感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尤其适合需要深度阅读、记忆强化或低干扰环境的场景。当然,电子书也有优点,它于便携性、灵活性、存储量、个性化设置等方面也更胜一筹‌。所以,选择哪种形式还需结合个人需求和阅读习惯。

但最后,我还是提倡多读纸质书,他会给你不一样的感觉。惟愿所有爱读书之人,读有所记,读有所得,读有所用,读有所益······一卷在手,受益终身!

八雅文化

关注公众号

zhaoyanmin19710115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麻烦您点下在看支持+关注+人气点赞+评论,非常感谢!我用文字来感受生命的真谛,彦民与你一起感受人生的美好,在琐碎的生活中捡拾点滴的温暖!以上图片、部分文献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告知处理,谢谢原创设计者!彦民给您一个微笑,请您给个在看支持、点赞、转发、留言!!!

图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