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日说读书

 新用户8785tsO9 2025-04-23 发布于北京

      昨天傍晚随手记下的一点读书感想,那时我正好刚刚读完台湾版的《生命中不能𠄘受之轻》。这部小说也是80年代曾对我们一代人产生过心灵冲击的作品,亦影响过我们的人生。
       当时我没意识到今天赶上了一读书日,那么我就再发一次吧。在不同的社会氛围下以及不同生命体验中阅读《生命中不能𠄘受之轻》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经典作品的不朽之处。比如彼时之读我光注意昆德拉对"铁幕时代"的揭露了,由此而忽略了他在叙事中的对"意义"的嘲讽与消解,亦即反意义,这种意义的解构于今日读来更加令人思考。

      我手头正在读的是《萨特的世纪》——极棒,推荐阅读。

      萨特的思想的确影响了西方二战后的一代人。彼时,在战争记忆中成长的一代正面临命运的选择和自我定义,萨特的存在主义之诞生恰逢其时,他的人之本质缘于存在之选择震撼了整整一个时代。
      尽管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向死的存在")比萨特更深邃和美妙,但亦更抽象,而萨特的存在主义则更趋于务实,更接当时的地气,更能以形下之姿解答现实之人生问题。
       而我们(在中国成长)的一代则是在十年浩劫后接触萨特思想的,且为之引发强烈共鸣在当时亦是必然的,因为刚从文革的阴影中走出的我们同样面临萨特式的"选择问题"。
      但很快,选择的困境消失了,这一代人在各个领域强势崛起,且各领风骚,"选择之声"亦也就淡然远去了。
       可是在今天,因各种"你晓得"的原因,"选择"之困境再一次逼近我们,且向我们发出吼叫与质问,于是萨特式的存在主义再度成为时代问题,亦可以再度成为我们藉以思考和追问自己与时代的思想工具。
       至于《维吉尔之死》——这部历经时间考验的小说名著,网上已有各种介绍,我尚未阅读,故而按下不表先。
      最后强调一句,读书的目的不为别的,只为弄清自己是谁,同时一并看清我们处身的时代。人之一生不能稀里糊涂的活着,必须清醒,所以读书乃是必要的。

202 5年4月23日读书日手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