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而不矜 看父母每天上演活生生的“励志片” 我说过:“我不要顾此失彼的幸福。”孩子我要带好,工作我也要干好,生活我还要打理好。 我21岁就做了妈妈,我儿子是6月10日出生的。9月1日,学校开学了,校长登门做我的思想工作,让我提前上班“救课”,我一咬牙,把82天大的儿子送去了托儿所。就这样,儿子成了全托儿所最小的孩子。由于我爱人上班太远,根本顾不上孩子,所以每天都是我骑一辆安装了简陋蓝色挎斗的永久牌自行车接送孩子,风雨无阻,马路边所有摆摊的人都认识了我和我的车子。 母亲打来电话,问我带孩子是不是很苦。我说:“是很苦,但是每一份苦我都不愿意漏掉,我必须亲自去吃,才觉得生活是完整的。”想到有个孩子应了命运的邀约来到这个世界跟我共同吃苦,我就没有了任何偷懒的理由。我努力工作,认真读书,勤奋写作。一心巴望着这个孩子刚一具备评判的本领,就能够说:“我有一个好妈妈!” 孩子生病了,我边守着他输液边给学生判作文,医生看了都直叹气;我们借住在学校的一间宿舍里,孩子最初添加的辅食,就是学校食堂的饭菜;隆冬时节,宿舍四面透风,我就披着被子备课…… 忙乱的生活,却没能偷走我们心中的青葱诗意。孩子将近一岁的时候,槐花开放了,我爱人借了一辆自行车,我骑着那辆带蓝色挎斗的永久牌自行车,我们一起带孩子去陡河水库赏槐花…… 带孩子、陪孩子、管教孩子、劝慰孩子、当孩子的朋友、做孩子的榜样、充任孩子的心理按摩师和人生规划师……这里的苦累自不待言,但我也得到了应有的奖赏——我的儿子,茁壮成长着! 儿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他至爱的亲人为了他、为了家、为了工作而拼命奔忙,这活生生的“励志片”每天都在他身边上演,他从中得到了温暖、汲取了力量,而这人生初始的温暖与力量,无疑成为了他日后不倦飞翔的强健双翼。 ![]() 四十年前的老照片👆 盈而不溢 从来没有剥夺过孩子吃苦的权利 儿子就读的小学,在城乡结合部,教室里没有暖气,担任班长的他,每天都要早早赶到班里去生土炉子。因为这个活又脏又累,他爸爸多次跟我商谈想找班主任替儿子辞了班长一职。但是,我和我儿子都投了反对票。“炉子总得有人生吧?”儿子的理由很充分。就这样,儿子读了六年小学,生了六年土炉子。 儿子初中是在我所任职的学校读的,在他读初中期间,我从来没有帮他到教师窗口打饭,从来没有为他选班、选桌,从来没有给他争取过“三好生”的名额。不过,我每晚陪他学习、为他推荐读物、帮他解决班级难题,我是他“亲爱的妈妈同学”。 我特别舍得给自己的孩子“派活儿”。我家有一项家务活——刷碗,基本被儿子承包了。记得他读初三的时候,一天饭后又抢着刷碗,被他的“慈父”一把夺下,说:“你去学习吧!碗交给爸爸来刷。”可我却认真地说:“他刷碗的时候也可以默诵课文的。” 儿子初中毕业那年,我的学校组织教师们去登黄山,按规定可以带一名家属,我便带了儿子。登山那天,队伍在山脚下集合,我环顾四周,发现所有的爸爸妈妈都背了大包小包,而孩子手中空无一物;我们家却颠倒过来——儿子身上背了个大双肩包,我的手中空无一物。 我相信,我儿子那双巧手能在实验室里被导师盛赞,这一定与他儿时生炉子、刷碗有着某种扯不断的关联;我相信,我儿子凡事不会偷巧、不寻捷径,这一定与他幼时远离教师子女“红利”有着某种扯不断的关联;我还相信,我儿子走遍天下都不愁交到朋友,这一定与他幼时就懂得分担有着某种扯不断的关联。 我很庆幸,我从来没有剥夺过孩子吃苦的权利、流汗的权利、流泪的权利,所以,他的“精神断乳期”不会滞后,他的骨骼里不会缺钙。 ![]() 👆我带两个孙子种向日葵 娇而有度 让孩子学会消化痛苦,走向成熟 我爱人是个地道的“慈父”,而我则与他有着很好的角色互补,我是“严母”。儿子小时候也会提出一些无理要求,而我,就是那个“不含敌意地坚决”对他说“不”的人。 儿子中考成绩优异,进入了一所很好的高中。但是,很快我们就发现孩子并不快乐,他爸爸决心一探究竟。于是,趁孩子不在家,偷看了他的日记。日记还没读完,我爱人已是泪流满面了。我慌了,忙问他怎么了。他说:“你自己看吧!” 我便接过了日记,只见那篇日记上写道:“下了物理课,我离座追上老师,对他说'老师,我有一个地方没听懂,麻烦您……’话还没说完,物理老师早不耐烦地摆手道'课下时间属于我个人,一概不解答任何问题!’说罢扬长而去。” 接下来儿子写道,“我应该明白,高中不再是义务教育,所以他没有义务用他个人的时间为我解答问题。我应该为自己上课没能听懂老师讲的内容而感到羞愧自责,而不应该拿着这个自己没听懂的问题去为老师增加无谓的负担。” 我爱人说:“明明是老师不尽责,可孩子却要忏悔!并且,他的内心受到了这样的伤害!你不是跟他们校长很熟吗?你去找她,跟她如实反映反映情况,也让她了解一下她手下的这个物理老师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说:“好吧,我去找校长。”其实,我只是虚应了他。此后他每追问一次,我都会说“容我找个时间哈”。我不可能去找校长的。 我明白,儿子在我的学校里读初中时,看到过老师们太多的笑脸,一旦环境改变,遭到冷遇,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然而,我更明白,人生中的这种冷遇与打击,今天不来,明天也会来,明天不来,后天定会来,来得早比来得晚强。我笃信,人的胸怀是被种种不如意撑大的。学会消化痛苦,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儿子在英国读硕士、博士期间,先后去超市、中餐馆、图书馆打工。在超市打工时,他负责冷柜最底层冷冻品的分拣。由于长期跪着工作,他的两个膝盖都磨出了茧子。他偷偷给我看,并嘱咐我一定不要让他爸爸知道——我俩都明白,他爸爸一旦知道了,肯定又免不了大泪小泪。 古人云:“家肥国富小儿娇。”娇宠自家的孩子,是连母鸡都能做得到的事。但是,生活不会永久替你娇宠儿郎。风暴来袭,娇嫩的孩子会哭得最凶,而获得过“痛苦免疫”的孩子,只会将这当成一种难得的风景,从容观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