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帝内经》 ![]()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因为各种压力,身心疲惫,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身体内耗带来的危害,逐步走向养生之路。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瑰宝,承载着千年智慧,自然也成为人们学习养生的首选书籍。 如果看不懂古文,就去看《漫画讲透内经》,轻松了解到《黄帝内经》的知识与智慧,幽默有趣的漫画甚至在小学生手里也能快乐地翻阅。 看完《黄帝内经》顿悟,90%的病都可自愈?原来都在这五个词里: 01 阳光 《黄帝内经》中说: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人的阳气,如同天上的太阳,如果阳气失去了正常的运行轨道,不能发挥作用,就会折损人的寿命,轻者也会造成生命力的暗弱不足。 阳光是自然界阳气的来源,人体需通过晒太阳补充阳气,维持免疫力与代谢活力。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中午的时候,阳气达到最旺盛的时段。 太阳偏西的时候 ,体表的阳气就渐渐虚弱减少,毛孔也开始闭合。 所以,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午的时候,适当晒晒太阳,来补充阳气。 02 睡眠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四季睡眠时间应随日照变化调整:春夏晚睡早起,秋季早睡早起,冬季早睡晚起(待日出后起床)。
冬天白天短黑夜长,身体里的生物钟就判断出应该多睡一会。所以冬天人们最好延长睡眠时间。 “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老年人气血衰退,肌肉枯涩,气道阻滞,五脏气机不能配合协调。 营气衰少不能充养身体,卫气行于内而与诸气争伐,营卫失衡,所以白天没有精神,晚上也不能熟睡。 03 运动 《黄帝内经·素问》指出:“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中医有句话叫“气血流通为贵”,强调了气血的调和对人体的重要性。 要保持气血流通,身体就得“动”起来。 《内经》中也提出“不妄作劳”,“形劳而不倦”。意思说运动也要有节制,不要过度,适可而止。 04 饮食 俗话说“病从口入”,虽然是一句老话,但是证明了饮食在人们健康中的重要性。 中医向来讲究医食同源,认为饮食调摄得宜,脾胃健康,就会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得到濡养。 饮食的学问是养生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黄帝内经》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五谷(碳水):占饮食50%,如糙米、小米; 五菜(纤维):占30%,如绿叶菜、根茎类; 五畜(蛋白):占15%,优选鱼肉、禽类; 五果(维生素):占5%,应季水果更佳。 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三餐定时定量,荤素适量均衡,每日每餐七八分饱,拒绝暴饮暴食。 05 情绪 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内经》已经把情志问题放在了分析疾病因素的重要位置。 我们的心理行为直接影响健康,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疾病是由心理行为不健康造成的。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我知道很多疾病都是由气机失调所引起的,比如,发怒就会使气机上逆,欢喜就会使气机舒缓。悲哀就会使气机消沉。 我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过度了就都会伤身。 遇事看不开,放不下,失眠,多虑,只会害了自己。 只能达到豁达看人生,做情绪的主人,才能百病不侵。 平常可以写字,看书,静坐,侍弄花草让自己身心轻松愉悦,忘却烦恼。 写在最后 Write at the end 这本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汇聚了古人的医学智慧,给现今的人们也敲响了保养身体的警钟。 点外卖,熬夜,焦虑,使我们耗尽了大量的气血和阳气。 身体如同机器,要定期或长时间的保养,才能带给我们精气神,好好地享受生活。 不要等真正生病的时候去医院,才想到养生,那为时已晚矣。 《黄帝内经》不是什么答案大全,它是在教我们怎么和大自然好好相处,怎么和天地对话。 所以,别再等了,从现在开始,好好对待自己,敬畏身体的阴阳平衡,这就是对健康最好的守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