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勇古琴《陋室铭》 以下视频来源于 七弦古琴网 (智永楷书《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集字王羲之《陋室铭》) (文天祥(陋室铭)) 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神奇;灵异。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⑿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⒀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⒁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⒂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⒃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⒄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⒅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⒆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选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⒇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这里以孔子之言,亦喻自己为“君子”,点明全文,这句话也是点睛之笔,全文的文眼。 (文征明行书《陋室铭》)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赵之谦篆书《陋室铭》)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董其昌草书《陋室铭》) (史晨碑集字《陋室铭》)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齐桓下拜受胙》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阴饴甥对秦伯》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子鱼论战》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寺人披见文公》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介之推不言禄》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展喜犒师》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蹇叔哭师》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崤之战》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郑子家告赵宣子》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王孙满对楚子 》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齐国佐不辱命》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楚归晋知罃》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吕相绝秦》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驹支不屈于晋》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祁奚请免叔向》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晏子不死君难》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季札观周乐》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子产坏晋馆垣》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子产论尹何为邑》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子革对灵王》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子产论政宽猛》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吴许越成》 《国语》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祭公谏征犬戎》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召公谏厉王止谤》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襄王不许请隧》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单子知陈必亡》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展禽论祀爰居》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里革断罟匡君》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敬姜论劳逸》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叔向贺贫》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王孙圉论楚宝》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诸稽郢行成于吴》 古文观止丨左丘明《申胥谏许越成》 古文观止丨戴圣《礼记·曾子易箦》 古文观止丨戴圣《礼记·有子之言似夫子》 古文观止丨戴圣《礼记·公子重耳对秦客》 古文观止丨戴圣《礼记·杜蒉扬觯》 古文观止丨戴圣《礼记·晋献文子室成》 《战国策》 古文观止丨刘向《战国策·苏秦以连横说秦》 古文观止丨刘向《战国策·司马错论伐蜀》 古文观止丨刘向《战国策·范雎对秦王》 古文观止丨刘向《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文观止丨刘向《战国策·齐宣王见颜斶》 古文观止丨刘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古文观止丨刘向《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古文观止丨刘向《战国策·庄辛论幸臣》 古文观止丨刘向《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古文观止丨刘向《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 古文观止丨刘向《战国策·鲁共公择言》 古文观止丨刘向《战国策·唐雎说信陵君》 古文观止丨刘向《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古文观止丨刘向《战国策·乐毅报燕王书》 《李斯》 古文观止丨李斯《谏逐客书》 《楚辞》 古文观止丨屈原《楚辞·卜居》 古文观止丨宋玉《楚辞·对楚王问》 《史记》 古文观止丨《史记·五帝本纪赞》 古文观止丨《史记·项羽本纪赞》 古文观止丨《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古文观止丨《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古文观止丨《史记·孔子世家赞》 古文观止丨《史记·外戚世家序》 古文观止丨《史记·伯夷列传》 古文观止丨《史记·管晏列传》 古文观止丨《史记·屈原列传》 古文观止丨《史记·酷吏列传序》 古文观止丨《史记·游侠列传序》 古文观止丨《史记·滑稽列传》 古文观止丨《史记·货殖列传序》 古文观止丨《史记·太史公自序》 古文观止丨《史记·报任安书》 《汉书》 古文观止丨《汉书·高帝求贤诏》 古文观止丨《汉书·文帝议佐百姓诏》 古文观止丨《汉书·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古文观止丨《汉书·武帝求茂才异等诏》 古文观止丨贾谊《过秦论》 古文观止丨贾谊《治安策》 古文观止丨晁错《论贵粟疏》 古文观止丨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古文观止丨司马相如《上书谏猎》 古文观止丨李陵《答苏武书》 古文观止丨路温舒《尚德缓刑书》 古文观止丨王羲之《兰亭集序》 古文观止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古文观止丨陶渊明《桃花源记》 古文观止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古文观止丨孔稚珪《北山移文》 古文观止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
|
来自: 昵称503199 > 《《古文观止》+古月三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