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没什么朋友的人,大多是这3种性格,千万别小瞧

 谢耳朵馆长 2025-04-23 发布于四川

人特有的社会属性令人无法离开群体而存在,大部分人都存在于群体中,并且依附于群体而存在。

本质上是依附于群体所给予的安全感,这是十分正常的。

原始时期人类通过形成小团体而增加存活率,从这个方面来讲,寻找同类与团体是人刻在基因里的选择,这些团队有多种形式,比如朋友,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朋友,没有朋友也是一种智慧

作家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写过这么一句话: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选择独行这种看似于有悖于人类社会属性的行为背后,其实极高的层次与格局,他们大多是这三种性格,千万别小瞧

、自我认知水平与自我价值感高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的角度来看,选择独行,选择自己解决生活中的众多事件;

其实个体对于自身自由的责任的认可,通过独行的行为来定义自己的存在和意义

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Camus)和萨特(Sartre)曾探讨过孤独与自由的关系;

选择孤独从另外角度就是选择自由,然而选择孤独也分为两种形式,被动和主动,被动选择孤独并不是自由的一部分。

主动选择的独行,选择没有朋友才算真正的自由,而那些主动选择孤独的人往往与大众有着截然相反的心理。

他们需要的安全感往往会从自己身上获取,而非群体中,非朋友身上。

自我安全感高的人往往有着极高的自我认知水平Self-cognition level)以及自我价值感Sense of self-worth)。

所以他们不会因为独自面对世界而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他们深知自己的人生追求,不会被群体所影响。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拥有这种自我感知力的人往往会在孤独中盛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天地

写出中国经典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的作家路遥,就是那个在孤独中成就生命高度的人。

他花了3年的时间进行素材积累,实地调研陕北农村,体验煤矿生活;

足迹遍布铜川,手写数十万字的人物小传,1985年开始动笔,到1988左右这部长篇巨作终于问世

二、创造力较强,有深度思考能力

在这个碎片化的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在三秒钟的短视频里失去了深度思考的能力。

这个看似简单的能力,却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没有朋友,选择独行其实就是选择与自己为伴,完全地信赖自己,这种心理安全感是无数人匮乏的,也是深度思考能力与创造力的基础。

只有当一个人完全地看清楚了自己,完全接纳自己的时候,他才不会被外界所打扰,从而拥有深度思考的能力。

独行不仅能激发深度思考能力,也能激发人的创造力,从神经科学领域来看:

独处能够减少外界干扰,刺激大脑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让大脑负责联想,记忆整合和发散思维的创造性神经基础更加活跃,很多艺术家与作家都拥有这种能力,这怎么不算被孤独所成就

三、断舍离能力强

没有朋友,选择独行为什么会和断舍离能力强挂钩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独行与断舍离本质上都是通过简化外在环境与内在心理负担,实现更高效,更自由的自我管理。

因此,选择独行,朋友很少甚至没有朋友的人往往有着更高的断舍离能力,人际关系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外在环境。

人在独行的时候通过脱离群体互动,减少社交消耗,而专注于自我需求,回归到自身真实的本质

断舍离看似在舍弃无用的旧事物,实际上也是在通过舍弃过去而减少自身的精神损耗,回归到生活的本质。

它们都是通过主动的方式选择给心灵给生活做减法,一步一步拥有对生活的掌控感,达到轻量化生存Lightweight survival

虽然孤独能够给人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主动选择孤独与被动孤独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以上所述的基础都建立在主动选择孤独之上,因为大部分人并不适合孤独,被动孤独带来的脱节感与落寞感也会让人陷入痛苦之中。

本质上来看,主动选择没朋友的人也并不是选择孤独而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所以成就自己的人生的并不是孤独,也并不是有无朋友,而是接纳自己最真实的本心

-The End -
作者-观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