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书信】比读书节更重要的是读书 ——第十—周给教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每年的4月23日,很多学校很多机构都会开展读书节活动。人们早早就开始为这个阅读节而绞尽脑汁,总想着在这个节日里绽放一下自己的色彩。于是,各种创意都会集中在这一天闪现,各地的教育新闻网也会铺天盖地地渲染着节日浓厚的氛围。 这一切似乎都在告诉这个世界,我们热爱读书。 然而,真正的阅读往往需要静谧无扰的环境,集体阅读更是如此—— 唯有排除喧嚣,方能沉浸书中。我曾多次开展相同的实验:将一群孩子召集在教室,要求他们保持原位,既不能随意走动、交谈,也不能处理课业,只能专注于手中的书籍。不出片刻,整间教室便悄然归于寂静。 奇妙的是,这种静谧并未让时间变得漫长,反而在沉浸阅读的过程中,下课铃声已悄然响起。当我邀请学生们分享感受时,几乎所有人都表示,正是这份安静,让他们得以更专注地投入阅读,甚至在同样的时间里,比平时读得更多。 基于这些实验,我认为读书节不妨尝试开展一次“安静阅读” 活动。让参与者在无声的氛围中,感受纯粹阅读的力量,体会这份宁静带来的深度思考与精神滋养。 可是,读书节里没有读书似乎是一种常态。想想也是,现在的孩子哪有时间读书?早上到学校已经八点半,在这之前当然睡眠才是最重要的。来到学校一直到下午放学,孩子们读课外书的可能性有多少,或者说学校会提供多少时间读书?在乡村,晚上回到家,孩子们更多的是自由的世界,手机成了他们的玩伴。在城市,晚上回到家,家长们似乎才觉得,这时才是最重要的工作开始。孩子们究竟什么时候可以读书? 如今的教育现场,各个领域都在占领,什么都认为很重要。也是,站在结果端,这一切都很重要。不过,也许正是因为过程中,我们把书给丢了,才变成了很多结果性的更重要。时下,虽然阅读“氛围”浓厚,但是不读书的事实依然是严峻的。当然,更包括老师这一群体。 怎么办? 这些年,我一直在琢磨怎么让老师们多读书。一开始,这事儿确实有点难。不过慢慢发现,那些本来就爱看书的老师,被我一动员,又重新找回了读书的劲头。我们就利用开会的零碎时间,大家坐在一起,从“批注阅读”开始,一本接一本地读。十年来,我一直在摸索和思考,如何让大家多读一点书。正是因为这份惦念,我们还真是读了一些书。 这学期,我们开始一起读《论语》,这次换了新花样。每一次共读都先让大家大声朗读原文。然后,由我大家做主讲,结合咱们平时的教学、生活,谈一谈我的体悟和发现。我知道这种方式并不是所有老师都喜欢的,但是我又想哪怕是读一读,也比都不曾读过要好吧?再者,要想所有人都喜欢,似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总是尽我所能,用心备好每一课,用自己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老师们。 我心里清楚,真正爱读书的人,读书就跟吃饭睡觉一样自然,根本不用别人催。但我为什么还一直坚持带着大家读呢?因为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哪怕只有一部分老师爱上读书,他们也能把读书的好处带到课堂上,影响更多的学生。这就像星星之火,慢慢就能照亮一大片! 老师们,别让读书停留在读书节的舞台上,要把书拿到身边来,读起来! 祝一周工作顺利! 与大家同行周国平 二〇二五年四月二十三日 |
|
来自: 新用户9913Bpb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