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作为农村集体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有权归属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仅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 享有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民有权依法利用宅基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宅基地的所有权是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不是个人财产,因此不属于遗产,农村宅基地不能被单独继承。但如果宅基地上建的房屋,属于个人财产,继承人可以依法取得房屋所有权,不得翻建、扩建,房屋灭失后宅基地由集体收回。- 宅基地上没有建房屋,是空宅基地,城镇户籍人员无继承权,被继承人死亡后仍归农民集体所有。
- 宅基地上已建房屋,城镇户籍子女可以继承地上房屋的使用权并办理不动产登记。也就是说,城镇户籍子女继承宅基地使用权的前提是”宅基地上有房“,如果继承发生时,地上房屋倒塌、灭失,其继承权也将不存在。
- 注意:在被继承人死亡之前,要尽可能确保宅基地上房屋的稳定性。
【2】多子女中,有部分子女仍与父母为同一农户家庭且未另行分得新宅基地-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宅基地采用“一宅一户”原则,户内的年长家庭成员死亡后,该户仍然存在,宅基地的使用权由剩余户内成员继续享有,此时宅基地不发生继承问题。
- 对于地上房屋的继承,由于宅基地并不发生继承,其他不在户内的子女只能要求继承地上房屋的折算价值,而无法对房屋本身的所有权要求继承。
宅基地继承的核心矛盾在于“房屋财产权”与“宅基地身份权”的分离。实务操作中需注意: 未来,随着宅基地改革的深化,使用权流转有望在保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实现更大灵活性,但现阶段仍需以法律底线为准则,谨慎处理继承与利用问题。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法律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