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诗人之十六:中唐前期31位著名诗人简介

 启我东疆 2025-04-24 发布于河北

编者zjw按: 中唐时期(公元756—824)代宗762-779、德宗780-805、

                                                             宪宗806-820、穆宗 821-824。 

                   31位诗人生于723-759之间在代宗前;死于777-830之间在德宗后。

  1  包佶   723-792,字幼正,江苏丹阳市南人。诗人包融之子。天宝474进士。官刑部

        侍郎、秘书监。封丹阳郡公。【全唐诗】存诗一卷。

  2  孟云卿   724-?  河南鲁山县人,天宝间应举不第。后官校书郎。曾流寓荊州、广陵

        地。所作极为杜甫、元结、韦应物赞赏。【唐才子传】称〃当时古调无出其右,

        一时之英也"。【全唐诗】存诗一卷。

  3  顾况  725-814  別字逋翁。祖籍江苏丹阳、后迁苏州海盐。今浙江海盐县。至德757

        进士,曾任江南判官、著作郎。因诗讽权贵,眨饶州司户参军。后携家隐居茅山。

        自号〃华阳山人"。他诗以歌行为主,性恢谐。又工山水画。【全唐诗】存诗四卷。

 4   独孤及  725-777  字至之,河南洛阳人。天宝末年进士。官左拾遗、礼部员外郎。

        常州刺吏。有名古文家有,有【毗陵集】【全唐诗】存诗二卷。 

 5  郎士元  727-780?  字君胄,河北定县中山人。天宝756进士,曾官渭南尉、右拾遗、

        郢州刺史。〃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钱起齐名。有【郎士元集】。【全唐诗】

        存诗一卷。

  6   苏渙  730-775  疑为四川人。年青时闯江湖,善用白弩。后发愤从学,广德764年

        进士及第。官殿中侍御史。后从哥舒晃反,兵败被杀。杜甫对他诗甚为赞赏。

       【全唐诗】存诗四卷。

  7  皎然  730-799   僧人。俗姓谢,字清昼。谢灵运十世孙,浙江长兴县人。曾与僧灵激

        和逸人陆羽同居吴兴杼山妙喜寺。与韦应物、顾况唱和。诗清淡自得,多写幽景。

        著有诗论【诗式】和【杼山集】、 【全唐诗】存诗七卷

  8  司空曙  720-790--字文明。河北永年东南,官水部郎中、左拾遗,眨长林县丞,终虞

       部郎中。诗写隐逸、交游、赠客,感情朴实,出语自然。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全唐诗】存诗二卷

  9  韩翃   ?-785  字君平,河南南阳市人,天宝754进士,德宗时除驾部郎中,终中书

        舍人,他诗意匠奇隽,〖寒食即事〗诗和〖章台柳〗词特別为人所称,大历十才子

        之一。有【韩君平集】,【全唐诗】存诗三卷

  10  戴叔伦  732-789  字幻功,江苏金坛人,任抚州刺史 。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诗多

        反映民间疾苦,【全唐诗】存诗二卷

  11  耿讳  734-?  字洪源,山西永济县人,天宝763进士,任左拾遗。大历间充图书史

        往江淮,贞元785后迁大理司法,大历十才子之一,诗言浅意深,【全唐诗】存诗二卷

 12  韦应物  737-791,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任玄宗三卫郎,早年为人任俠,后发奋读

        书,中进士。历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诗有意学陶潜,以描写景物和隐逸生活。

        因目睹安史乱后流民遍地,写了同情疾苦诗。有【韦苏州集】,【全唐诗】存诗十卷

  13  戎昱  741-798后,湖北江陵县人,举进士不第。曾隨卫伯玉任荆南节度使府从事。

        德宗建中年,历虔州、辰州刺史。798尚在世。【全唐诗】存诗一卷

  14  张志和  741-775?本名龟龄,浙江金华人。肃宗时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彔事参军。

         后隐居绍兴乡间,自号烟波钓徒,善画山水。现仅存诗词九首。

  15  李端  743-782之后,字正巳。河北赵县人,大力770进士,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

         马。晚年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他以才思敏捷见称。〃大历十才子之一",

        【全唐诗】存诗三卷。一百八十馀首

  16  李治 ?-784 ,字季兰。今三峡一带人,后移居浙江湖州。天宝时女道士。与陆羽、

        刘长卿、皎然都有交往。【全唐诗】存诗存十六

 17  暢当  元743-877??, 山西永济县,大历772进士,官太常博士、梁州刺史。

         与司空曙、李端、韦应物均有唱酬 。【全唐诗】存诗一卷。

  18  于鹄  745-804?,早年曾隐居汉阳山中,大历间出任诸府从事,和张籍有交往,

          荊南、襄阳一带常有他游踪。【全唐诗】存诗一卷

  19  卢纶 748-800? 字允言,山西永济县人。因安史之乱,迁居江西波阳。屡举进士不第。

         后得宰相王缙、元载赏识,补阌乡尉,累官检校户部员外郎中。边塞诗写得很气势。

          〃大历十才子"之一,有【卢户部集】。【全唐诗】存诗五卷。

  20  李益 748-827,字君虞。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769进士,初任郑县尉,

         后弃官,在燕、赵漫游。宪宗时,官秘书少监,终礼部尚书。诗豪放明快,音节

         和谐,有【李君虞集】,【全唐诗】存诗二卷。

  21  灵激  749-816 ,僧人,俗姓汤,字澄源。浙江绍兴人。出家绍兴云门寺,后居嵩阳

        兰若、庐山东林、宣州开元诸寺,初从严维学诗,又与皎然居何山游讲,与柳宗元、

        刘禹锡、刘长卿、权德與等诗人友善,名极一时。刘禹锡曾为其文集作序。

      【全唐诗】存诗卷。

   22  窦常  749-825,字中行。陕西咸阳市西北。大历779进士,官朗州、夔州、江州、

         抚州刺史,终国子监祭洒。【全唐诗】存诗二十六首。

  23  窦牟  750-823,字贻周。陕西咸阳市西北。窦常之弟,贞元786进士,历官尚书虞

        部郎中,洛阳令、泽州刺史、终国子监司业。【全唐诗】存诗二十一首。

  24  李约  751-810?,字存博。自号萧斋。甘肃秦安人,唐宗室李元懿四世孙,宪宗

        元和中任兵部员外郎,后弃官隐居,精于茶道。【全唐诗】存诗十首。

  25  孟郊  751-814 ,字东野,浙江德清人,贞元796四十多才中进士,五十多任溧阳

        县尉,元和814,郑元庆招他陕西南郑任参军,暴于路上。有 【孟东野集】,

      【全唐诗】存诗十首。

  26  陈羽  约733-?,江苏吴县人,贞元792年,六十才登进士。他和韩愈、陆贽、戴

         叔伦 都有交往。【唐才子传】称他诗〃写难状之景,了了目前;含不尽之意,

         皎皎言 外。"【全唐诗】存诗一卷。共六十二首。 

   27  杨巨源  755-830,字景山。山西永济县人。贞元789进士,累官太常博士、

         凤翔少尹、河中少尹。元吴师道诗话云:〃巨源清新明严,有元、白所不能至

         者。"【全唐诗】存诗一卷。共一百五十四首。

   28  羊士谔  756-?,河南洛阳人,一作山东泰安县人。贞元785进士。官监察御史,

         知制诰。后眨資州刺史。【全唐诗】存诗一卷。

  29 武元衡  758-815,字伯苍。河南偃师人,建中783进士。官比部员外郎、御史中丞。

        807年冂下侍郎、剑南节度使。因力主讨伐藩镇,为李师道遣刺客所杀。

      【全唐诗】存诗二卷。

   30  权德與  759-818,字载之,甘肃秦安人,少有文名。官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因与李吉甫不合,出山南西道节度使。有【权文公集 】,【全唐诗】存诗十卷。

   31  王播  759-830,敭,原籍山西太原,后迁江苏扬州。贞元间进士。长庆初为

        相后出淮南节度使。全唐诗】存诗三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