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曾在求的学时候刻曾意训练己自的脸皮。 青年时期为磨炼意志、破除“脸皮薄”等精神内耗,他曾多次以“自讨苦吃”的方式直面社会现实,其中1917年暑期与萧瑜的“乞丐式”游学经历尤为典型。这段历时月余、徒步九百余里的旅程,被他视为“读无字之书”的社会实践课: ![]() ![]() 以上图片来自长沙万家丽蜡像馆 蹭船事件中的刻意训练 ![]() 贯穿旅程的“厚脸皮”实践 精神锤炼的深层逻辑 ![]()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们来谈谈毛主席的读书方法。 毛主席读书的范围很大,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军事、书法、报刊杂志等等很多,总结起来主要有十一大类。他读书很偏,一般常人很少去涉猎的书,他都去读,而且读了之后还去谈。比如说科幻题材现在比较多,但在1936年,长征刚刚到达陕北,他会见美国记者斯洛的时候,就谈到了一个英国的科幻作家威尔斯,他写了《星球大战》、《月球上的第一批人》,毛主席引用威尔斯小说里面的话说“我们买一张车票从地球到月球”。相信在那个时代读过威尔斯的《星球大战》、《月球上的第一批人》这种小说的人很少,但毛就读了。 而在50年代初,毛主席又读到什么样的很偏的书呢?一个苏联科学家写的《土壤学》,他读了好几次,而且上面有很多批注。后来毛主席提出的“农业八字宪法”,就是“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八字宪法。在相当程度上就是读了《土壤学》以后得到的启发和感悟。他读《红楼梦》,他不仅读这本书,而且还读一些研究《红楼梦》的著作,读《红楼梦》的一些考证。周汝昌有一本书叫《红楼梦新证》,里边考证到一个“胭脂米”,毛主席就想方设法要去弄清楚这个“胭脂米”到底是什么米,花了很多时间去考证。 ![]() 毛主席在讲话和写作里边引用的一些话,研究人员后来在编辑和整理的时候,都想找到原始出处,但是一般都很难找到。他在延安讲话的时候曾经引用了一句徐志摩的话,他说诗歌让人读起来要像“银针之响于幽谷”一样。这是徐志摩的话,毛主席就引用了这个话。后来我们去查,找了很多人,包括找了当时的现代文学史家唐涛,都记不住。 后来到北京图书馆里面去查徐志摩留下来的一个全集样本也没查到。结果查到陈源的文章、鲁迅的文章也用过这个话。还有一次,毛泽东给丁玲写了一首诗,里面有“三千毛瑟精兵”,这是拿破仑的话,我们也查,在孙中山那儿查到过。就是说他读过的书对他的工作、他的话语、方式和体系都有巨大的影响,而且这都是很“偏”而“深”的东西。 ![]() 最有名的,是林彪在1971年9月13号乘坐飞机外逃的时候,当时周恩来到毛泽东身边问该怎么办。有人提出是不是该把飞机打下来,它已经进入蒙古境内了。这时候毛泽东就说了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就由他去吧!”,意思是说由他去吧,就没有打。后来我们想到“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话可能是有出处的,是不是俗语?后来到韶山那一带去验证,那一带也没有找到这样的话。后来想想是不是在哪一本书上看到的呢,也一直没有找到这句话的出处。后来有热心的读者和研究者告诉我们说,这两句话查到了,是清代嘉庆年间有一个人写了一本章回小说叫《何典》,那里面有。我们把书找来,很意外地发现,那里边有一些话是毛泽东在1974年的时候在中央会议上经常引用的,里面有一些这样的话“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这就说明毛泽东是读过《何典》的,而《何典》这部书我们当中知道的就是非常少的。这说明毛主席读书非常广博。 打仗他是一流的军事家;搞理论他是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写诗他是一流的大诗人;散文也了不得。五十年代初,我们大陆在批判胡适的时候,那个时候胡适住在美国,有人就去采访胡适说,大陆正在批判你的思想,你有什么感想?胡适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这证明我的思想还有批判的价值。第二句,客观地说,要论大陆白话文写得最好的还是毛润之!连胡适这个新文化运动的先驱,白话文的大家,都说毛泽东的文章写得好; 逝世前七个小时,毛泽东还在读书 毛泽东读书真正做到了“活到老,读到老”。毛泽东在延安的时候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 毛泽东讲这个话不光是鼓励别人读书,而且他自己也做到了,而且“活到老,读到老,读到死”。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是1976年9月9日凌晨10分逝世。那他9月8号在干什么?当时他是全身插满了管子,一会儿昏迷,一会儿清醒,但一清醒过来就要书,要文件看,看了多少次呢? 看了11次,也就是说他苏醒了11次,要书要文件要了11次,总共的时间加起来就是两小时50分钟,就是9月8号那一天他清醒的时间是2小时50分钟,而这2小时50分钟都在看书,而最后一次读书、看文件是什么时候呢,就是9月8号下午4点37分,过了7个小时以后,他就去世了。 毛主席读书哭得最厉害的一次,极有可能是1975年7月28日。先是小声抽泣,接着嚎啕大哭。值班的大夫着急了,因为这是主席做了白内障手术第5天。医生说,本来不让你看书,还非要看,看了还哭,眼睛要看坏了。 主席在看什么呢?是南宋陈亮的词——《念奴娇·登多景楼》。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今古几人曾会”,有几个人知道我内心的所思所想呢? ![]() ![]() 《共产党宣言》他读了不下一百遍;《资治通鉴》几百万字,他读了不下十几遍; 年轻时《盛世危言》是他的启蒙读物;他从四大名著里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从历史上去看治国之道,兴亡交替;长征和打仗途中,他最舍不得丢弃的就是那些书。 古往今来,“百无一用是书生”,批评的是书生只知读书不知实践,而他,用书构建起他的宏伟蓝图,实践出一条属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道路。 |
|
来自: 昵称21405352 > 《主席一生之研究(4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