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杖的种类 ![]() 1.单点支撑手杖和2.四点支撑手杖 脑卒中患者中常见,两者相对而言,四点支撑稳定性更高。手杖的优势在于轻便、容易携带。 3.前臂拐杖(肘拐) 前臂拐杖也称为 Lofstrand 拐杖或加拿大拐杖,由前臂提供辅助支撑。它们由环绕前臂的袖口和双手握住的手柄组成。这种拐杖提供了额外的稳定性,通常推荐给长期行动不便的人。[1]便捷性和美观度比较腋拐更好,主要适用于允许部分负重的患者,相对腋拐,更适合出行(前提是能部分负重)。稳定性优于手杖但弱于腋拐。 ![]() 4.腋拐 这是非常传统且使用范围很广的拐杖,适合下肢骨折、关节置换术后等需要完全不负重或允许少量负重的情况,使用腋拐时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腋窝受压。可提供的支撑比肘拐多。 ![]() 适合平衡能力较差、上肢肌力较强的患者。在老年人和完全不允许负重的患者中用的更多。常见有传统款(没有可动轮)、两轮款、四轮款。传统款的稳定性最高,带轮款手部更省力,但是在患者有足够的稳定性前,笔者推荐使用传统款即可,老年人是助行器的主要适用人群,防跌倒是重中之重。 ![]()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助行器的变式,如手推车等,更为轻便,相对更适合用于体力不足,下肢平衡较好的人群,这款辅助器具对平衡的要求更高。 ![]() 6. 膝滑板车 虽然从技术上讲膝滑板车不是拐杖,但它是另一种常用于伤后恢复的行动辅助工具。这些带轮子的装置支撑使用者受伤的腿或脚,让他们可以休息,同时用另一条腿向前移动。可提高患者的行动能力和出行距离,较多用于踝部及小腿损伤的年轻人。 ![]() ![]() 拐杖的调节 腋拐的腋托高度 将拐杖的底部支撑点向两侧放置约6英寸,脚前方放置约6英寸(即约15cm)。[4] ![]() 拐杖的顶端应位于腋下约 1-2 英寸处(即3-5cm,2-3指。笔者注:多支持5cm,笔者本人的3指宽是5cm),以提供缓冲而不会直接施加压力)。[1,4] 注意身体的重量应该在手上,而不是在腋下,避免腋窝受压,长久受压容易损伤神经。 ![]() 手柄高度(适用于腋拐、肘拐、手杖和助行架) 腋拐的腋托高度手柄应与手腕横纹平齐。[1,4-6]。以保证使用任何类型的拐杖时,肘部始终保持轻微弯曲,以减轻手臂和肩膀的压力。 肘拐顶部高度[6] 肘拐拐杖的顶部应该在肘部以下两个手指宽度。 ![]() 拐杖的使用 1.站立 ![]() 站立时,双拐在身体两侧斜放,比肩宽,同时在身体前侧(即将拐杖的底部支撑点向两侧放置约6英寸,脚前方放置约6英寸),以使双拐的支点和脚形成“安全三角”。 ![]() 2.从站到坐[5,7] ♦ 背对一把稳固 (最好带扶手 ) 的椅子。 ♦ 把双拐交到一只手上,放在一侧(有说法放在健侧[7]、也有说法放在患侧[5]),握住两只拐杖的把手。 ![]() 3.从坐到站[5,7] ♦把双拐交到一只手上,放在一侧。 ![]() 4.拄拐步行 4.1拄双拐 不允许负重时,先拐杖→后健腿 ![]() 允许部分负重时,拐杖→患腿→健腿,重复此步骤可,患者步行熟练后,可拐杖患腿同时向前,然后健腿。 ![]() 4.2拄单拐 需健侧拄拐(非常重要) ![]() 三点步:拐杖→患腿→健腿 熟练后可更改为两点步:拐与患侧同出→健腿 5.上下楼梯 5.1有扶手时 ♦上楼梯 ① 一只手拿着两根拐杖,另一只手扶着栏杆 ② 健腿先上 ③ 患腿和拐杖跟上 ![]() ♦下楼梯 ① 一手拿拐杖,一手扶梯 ② 患腿和拐杖先下 ③ 然后健腿跟上 ![]() 5.2 无扶手时 ♦力量及平衡功能良好时 两侧各拄一拐,行走方式同有扶手时(健腿先上、患腿先下) ♦力量及平衡功能较差时 坐下,患腿伸直向前,挪动臀部上下 ![]() ![]() 拐杖使用的视频演示 视频一 本视频由Barnes Jewish医院(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附属医院)的首席治疗师讲解。此视频主要介绍了拐杖高度的调整、双拐步行的方法、助行架上下台阶的方法,整理翻译后上传。 视频二 视频来自MSD manual网站,主要介绍了腋拐的使用,包括高度的调整、腋拐如何放置、双拐步行、上下楼梯的方法,整理翻译后上传。 注意事项
参考资料 [1]https:///blogs/news/crutches-a-guide-to-the-different-types-and-how-to-use-them [2] https://www./Walking_Aids [3] https://www./Crutches [4]https://www./your-visit/patient-education/learning-to-use-crutches [6]https://www.safercare. [7]www.ecinsw.com.au ![]() ![]() |
|
来自: 骨科笔记 > 《临床中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