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之术·开泰讲中医养生篇18-2

 钟家台 2025-04-24 发布于湖北

养生之术是文化主导的理性有为之术,与文化精神、个人观念密切相关。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尊重生存关系的文化是养生的文化,我命在我,有生命之德的人有养生作为。唯物唯利、为我唯争,个人中心、功利价值的不会养生。

形态医学以人之形——肉体的物质成分和结构为认识对象,分开人的心理与生理,分开人的器官组织,讲营养素,讲营养保健,不讲养生,不讲修身养性,使人们以为,只要营养素、锻炼肌肉就能强身,就能防病。

养生需要自己有生命理性,有合于天道、适于我命的养生作为。西方文化是物质利益、倡导竞争的文化,我们要有正确的养生观,有合理的养生作为,只有依从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认同天人相应的中医理论,有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观念理性之后,我们才知道什么是养生,才会有养生的作为。

文化有人道,科学等文化之术维护地球生机,维护万物和谐共存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况,能够为人活得好、活得久保驾护航。个人有生命之德,能克己复礼,恬憺虚无,就不会以身发财,透支生命之神,耗伤生命之气,用健康换取物质财富、名誉地位。

把自己物质化、功利化,也没有顺应自然的观念,不修养恬憺虚无之德,你争我夺,斤斤计较,不可能养生。

养生,文化极其重要,我们依从的文化错了,认同的客观错了,地球生机会有危险,个体健康很难保证。

人是观念性动物,理性有为是观念主导的,物质观念、形态观念,用实验主观阉割自然客观,所以仅仅数百年,生物多样性破坏了,天地气交气化紊乱了,生活方式的疾病如排山倒海般扑来。

养生,法于阴阳是正确道路,和于术数是实践路线,尊重自然、尊重活生生的人则是基本的要求。

 “为人服务有人性,争物质利益有野性。人掌控为人服务,相反掌控人,人则被的奴役。

数学是术,物理是术,化学是术,商业是术,金融是术,医学是术,政策、法律、管理是术,心机谋略、军事是术,……,林林总总,都尊重生命,有人文精神的统一,人在面前才有生命尊严,才会有生命意义、养生价值。

世界文化之道有两条,一条是物理法则形成的物道,物质精神为核心;一条是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人道,人文精神为主导。

人道之,以人为本,其发展和运用,谨守生存关系之和的生命底线,不破坏生存环境,不增加生存压力,践行补不足、损有余的天道。物道之,以物质利益为目的,功利价值为重要,个人主义为中心,走崇尚野性之争,走胜王败寇、弱肉强食的兽道。

物道之术是野性之术,与野兽的尖牙利齿没有本质的区别,越是发展,人世间的争斗就越惨烈,自然环境就越糟糕,弱势者生存压力就更大,颠沛流离、无处为家的人道灾难就更普遍。

西方文化,就是道,没有生命理性,没有人文精神。,更高、更强、更有效益,却没有生命笼头,没有的规范,没有生存关系之和的协调平衡。自然生存关系崩溃了,空气、水源、食物失去了原本的自然属性;人类社会没有文明,不是这里战火硝烟,就是哪里游行动乱,恐怖袭击。

物质阉割生命,主观决定客观,经济利益的增长、野性之争的力量,成为人们的是非与价值标准。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的各种知识,多如繁星,充斥手机、电视、报刊,乃至于街头巷语,其中有很多养生的知识,生活的知识,医疗的知识。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若没有以人为本的文化依从性,没有我命在我的客观性认同,我们就会晕头转向,把谬误当真理,把物质当生命,把自己套在标准规范之中,失去我命在我的客观性。

有生命之适的,才是养生之术,适合我自己的方法,才是使我形与神俱的养生方法。由于没有以人为本,不知我命在我,昏昏然,物道之现在拥有了不可动摇的权威性,我们没有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观、养生观、医疗观,被物道之术控制住了。

知识是的文化载体,能够维护地球生机,对活生生的人的生命之和有好处,有生命价值、人文价值。物道之的先进发达,不是文明的象征,只有循天道、走人道,能和能安,客观上能维护生物多样性,营造祥和的社会,不成为野性之争的武器,人类才有文明的希望,生活才可能幸福。

新冠防疫,中医疗效远远超过了西医,中医热起来,中医的知识风行起来,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寒热,五运六气,中药性味等等,这是大好事。但我们必须把握一个根本,就是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把人当人的问题。若还是迷信实验,奉物理法则为真理,一时的中医热后,依然会持续衰败。

人不是尸体,生命不是肉团,天地不是实验室!养生要尊重自己生命,顺应自然,养生命之神、生命之气;治病要把人当人,实事求是,没有门户之见,不拘泥成方成法。

这是运用中医理论养生和治病的立足点,也是中医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基本点。

中医是人的医学,是生命医学。学习中医目的在用,运用中医不外养生与治病。有了活生生的人这个根本,有了天人相应这个客观,我们就能避免机械还原论,摆脱显微镜逻辑的困扰,将中医理论运用到活生生的人。

中医理论是活泼泼的生命理论,辨证论治是活泼泼的临床方法,运用中医理论养生和治病,需要发散性的思维,需要开放性的思维,需要整体关联性思维,需要灵活的动态思维。把局部之形,个人之命,放进时空大背景中,与四时气候、社会人事联系起来,由表及里,我们才可能学好中医理论,用好辨证论治。

中医理论唯生命,唯客观,唯自然。无论何时、何地,遵循《黄帝内经》之道,按照《伤寒论》辨证论治的临床模式,养人之生,治人之病者,才是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