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真正有贵气的人:静语、宽怀、厚德!

 郑大圆儿 2025-04-24 发布于山东

脑袋里挤不下的,就亲手写下来。

你好,我是大圆儿。

不是华丽的服饰,也不是昂贵的物品,是那种由内而外透出的精神气象。

这种气象如同春夜的细雨,润物无声;又似深谷的幽兰,清雅自持。

观其言行举止,便知其修养深浅;察其待人接物,便晓其格局高低。

真正有贵气的人,我觉得是有这三种特质的:静语者深、宽怀者安、厚德者昌。

01

静语者深:智者的无声力量

苏轼在《留侯论》中说:"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我想,这应该是对"静语"最好的诠释。

国学大师钱钟书一生著作等身,却极少接受媒体采访。有记者慕名登门,见他伏案疾书,便问:"您如何看待当今社会的浮躁风气?"钱老搁笔微笑:"鸡蛋好吃,何必非要见下蛋的母鸡?"真正有思想的人,不需要靠喧哗来证明存在。

弘一法师圆寂前写下"悲欣交集"四字,笔墨间没有丝毫挣扎,倒是有一种透出超脱尘世的宁静。这位曾叱咤风云的才子,剃度出家后每日粗茶淡饭,终日静zuo诵经。他的静默不是逃避,而是在纷扰红尘中修炼出的定力。正如庄子所言:"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现代社会充斥着快餐式交流,人们在键盘上敲击出无数碎片化的文字,却越来越少有人愿意静下心来倾听。

真正的智者懂得适时沉默,他们的话语如同窖藏多年的美酒,愈沉淀愈醇香。古罗马哲人塞涅卡所说:"沉默是最高的轻蔑,同时也是最深的智慧。"

02

宽怀者安:仁者的处世之道

春秋时期,韩国贵族张良在桥上偶遇黄石公,老人故意将鞋子踢落桥下,张良却毫无怨言,三次弯腰为他捡起鞋子。

是不是感觉有些屈辱?实际上是黄石公在考验他的心性。后来张良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功成身退,得益于这份能屈能伸的胸怀。

《菜根谭》里有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战国名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流传千古,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蔺相如在听到廉颇扬言要羞辱自己时,选择了闭门思过。他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当他得知真相后,立即负荆请罪,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这种以德报怨的胸襟,正是"宽怀者安"的生动写照。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情绪传染",当一个人充满戾气时,周围的人也会不自觉地紧张戒备。反之,若能保持宽容平和的心态,就能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氛围。

春风化雨,无需疾言厉色,自能让万物生机盎然。

03

厚德者昌:君子的立身之本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名臣。他出生于贫寒之家,但始终心怀天下苍生。在《岳阳楼记》中,他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名句。除却的政zhi理想,更是高尚人格境界的生动写照。

他一生清廉自守,死后连丧葬费都需亲友凑集,却留下"义田"赡养族人,在他身上有一种超越时代的责任感,足以让他的人格光芒穿越千年。

印度圣雄甘地一生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面对殖民者的压迫,他选择绝食抗争而非暴力报复。他说:"以眼还眼,只会让世界盲目。"是他以德报怨的精神,最终唤醒了整个民族的觉醒。

《周易》里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物质至上的今天,很多人都把成功等同于财富积累,却忘了品德才是人生的根基。

树木的生长需要深扎大地的根系,人的成就也需要厚德作为支撑。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愿我们都能成为这样的人:说话时如春风化雨,待人时似静水流深,立世时若苍松翠柏。

如此,方能在这纷繁世界里,活出属于自己的那份贵气。

点亮「在看+赞」愿你平安喜乐,福生无量。

都看到这里了,你不关注一下吗↓

关注的人越多,我更新的动力会越大哇!

关于大圆儿:
一位生活在烟台的职场二胎妈妈,家有俩娃藤哥和萝弟,每天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经验反思;终身成长,持续更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