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耳鸣必按6个穴位❗

 偷闲翁 2025-04-24










中医认为,通过刺激耳周及经络穴位,可疏通气血、调节脏腑,缓解耳鸣症状。 一、必按6大穴位 听宫穴 - 位置: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 手法:食指指腹按压穴位,张口时力度稍重,闭口时轻按,每次按揉30秒,至耳内有酸胀感。 - 作用:通耳窍、缓解耳鸣耳聋,尤其适合肝火上炎型耳鸣(伴随头痛、口苦)。 听会穴 - 位置:耳屏间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凹陷处。 - 手法:拇指与食指相对,捏住穴位轻轻揉动,配合张口、闭口动作,重复20次。 - 作用:疏导少阳经气,改善耳内闷胀、蝉鸣样耳鸣。 翳风穴 - 位置: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处。 - 手法:中指指腹顺时针按揉,力度以局部微痛为宜,每次1-2分钟。 - 作用:清热通络,对风热侵袭型耳鸣(伴随鼻塞、耳痛)效果显著。 太溪穴 - 位置: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 手法:拇指用力点按,揉动穴位,配合深呼吸,左右脚各按1分钟。 - 作用:补肾益精,适合肝肾阴虚型耳鸣(伴随腰膝酸软、失眠)。 太冲穴 - 位置: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 手法:拇指从下往上推按,至局部发热,两侧各按30次。 - 作用:清肝泻火,缓解因情绪焦虑、压力大引发的耳鸣。 足三里 - 位置: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 手法:握拳用指关节按压,或拇指顺时针揉动,每次2分钟。 - 作用:健脾和胃,改善气血亏虚型耳鸣(伴随疲劳、食欲不振)。 二、日常按摩小贴士 1. 最佳时间:上午9-11点(脾经当令)、下午5-7点(肾经当令),或耳鸣发作时即时按揉。 2. 力度与频率:每日1-2次,每个穴位操作1-3分钟,以“酸胀不刺痛”为度。 3. 配合动作:按揉时可轻闭双眼,缓慢张口、闭口,或用掌心捂住耳朵,增强效果。 4.禁忌人群:耳内出血、急性炎症期患者需暂停,孕妇需避开腹部及敏感穴位。 三、辨证加减方案 - 肝火型:加按 行间穴(足背第1、2趾间),清泻肝火。 - 痰湿型:加按 丰隆穴(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祛湿化痰。 - 气血虚:加按 血海穴(髌骨内侧上2寸),补血活血。 坚持按摩2-4周可见初步效果,若耳鸣持续加重或伴随听力下降,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如耳神经损伤、血管问题等)。 #学了中医才知道 #中医养生 #养生小知识 #穴位养生 #经络 #中医科普 #耳鸣声 #耳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