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口才 ——第十周给校长的回信 尊敬的周校长: 展信佳! 读了您的文章后,我深受感触。您在文章中谈到了演讲与口才,强调了真诚的重要性,这个话题确实引起了我的共鸣,也开始让我思考究竟怎样才算“好口才”。 接下来我想谈谈自己对口才的理解。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口才很重要,古往今来,凡在权力领域有大作为者几乎莫不具备着出众的口才。从小我就特别羡慕那些擅长说话的人,他们能为自己争得话语权,能在任何公众场合侃侃而谈,自信地、有条有理地表达。我总觉得这是与生俱来的本事,但是大学学了师范后,才明白天赋虽有一定作用,但“雄辩的泉眼不在天赋的泉池”,大部分口才还是需要反复训练的。 真正的好口才,必当是以训练为形体。说起好的口才,它不外乎有如下几个特征:语言表达流畅生动,有逻辑,富含深刻的道理,这是好口才的一般要求。而这些要求都是可以通过训练达到的。烛之武说退秦师、诸葛亮舌战群儒,看起来口若悬河、辩才无碍,背后又怎少得了数载沉思、历年厚积? 作为教师,口才也是教学基本功之一。课堂语言要做到清晰准确、生动形象,同时也要富有启发性、具备逻辑性;与学生日常交谈时的语言需要具有教育性,富有情绪上的感染力,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更要有提高训练口才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真正的好口才,必当是以思维为本质。我们常说,表面上是人在说话,实际上话在说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一个人可以由一句话显出他的聪明,也可由一句话显出他的无知。面对语言,计之迟速,较之多寡,都只是肤浅的衡量,重要的是看其背后是否有思想,思维是否敏捷,逻辑是否自洽。在互联网、个人传媒终端、社交媒体成为文化传播主要渠道的今天,快速浏览取代了深度思考,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导致许多人思维程序化,有时一些无深思、乏道义、浮夸伪善、哗众取宠的语言反而令人追捧。这种现象不禁让我深思,伶牙俐齿、巧言善辩难道就是好口才吗?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就是真正的口才吗?于我而言,好口才不是泛泛而论的说话技巧,而是能够传递思想智慧,做到言意相符,让思想更有影响力。 真正的好口才,必当是以真诚为灵魂,灵魂干净,语言自然纯洁。所谓的好口才绝不是花言巧语和诡言浮说,也不是客套应酬和趋炎附势,而是为人处世的灵巧,待人接物的善良,是心底无私,胸怀坦荡。真诚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词。儒家的真诚是至高的修养,道家的真诚是对自然而然的回归,而现代社会人们所说的真诚是真实,心口如一,做到不欺骗、不逃避、不伪装、不迎合,并且能忠于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论你有多么高超的表达技巧,若是不真诚,这些技巧就如同空中楼阁,永远无法支撑起深层信任。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觉得很难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总有一些学生不管你如何讲,都是听不进去的。我想,也许我要学着更真诚地面对学生,不仅要传授好知识,更要做到心灵共鸣,真正做到这些才能进一步去提升教师的语言修养。 祝一切安好! 您的同行者:夏誉 2025.4.18 |
|
来自: 新用户9913Bpb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