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托沃拉非尼Tovorafenib:首个针对儿童低级别胶质瘤的靶向药,疗效如何?

 海得康筱曦 2025-04-25 发布于四川

  托沃拉非尼的作用机制

  托沃拉非尼(Tovorafenib)是一种高选择性泛RAF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BRAF融合/重排及V600突变信号,阻断MAPK通路激活。其独特的大脑渗透性使其能够靶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成为儿童低级别胶质瘤(pLGG)治疗的突破性药物。

  FIREFLY-1研究:疗效数据

  患者特征:纳入69例复发/难治性pLGG患者,中位年龄12岁,均携带BRAF突变(68%融合,32%V600E突变),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3线。

  疗效结果

  ORR(客观缓解率)达67%,其中CR(完全缓解)17%,PR(部分缓解)50%;

  临床获益率(CBR)为93%(SD≥6个月患者计入);

  中位DOR(缓解持续时间)16.6个月,中位PFS(无进展生存期)未达到(随访24个月时);

  6个月和12个月OS率分别为100%和91%。

  亚组分析

  BRAF融合 vs. V600E突变:融合患者的ORR为69%,V600E患者为50%,但两组CBR均为93%。

  既往MAPKi治疗史:接受过MEK抑制剂治疗的患者ORR为71%,未接受者为61%,表明托沃拉非尼对耐药患者仍有效。

  安全性与耐受性

  常见不良反应:1级/2级为主,包括发色改变(75%)、贫血(46%)、疲劳(42%)、皮疹(42%)及磷酸肌酸激酶升高(64%)。

  严重不良反应:3级以上事件发生率为14%,最常见为贫血(5%)和发热(3%),仅7%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

  长期随访数据

  截至2024年3月,中位随访时间22.3个月,12个月OS率91%,24个月OS率86%。

  12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其中8例在进展后继续接受托沃拉非尼治疗,仍观察到部分缓解。

  与现有治疗对比

  化疗:传统化疗的ORR约30%,中位PFS 6—9个月,且需频繁门诊及留置导管。

  MEK抑制剂:每日用药需禁食,对儿童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且部分患者仍出现进展。

  托沃拉非尼:每周一次口服,耐受性良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应用建议

  适应症:复发/难治性pLGG,尤其携带BRAF融合/重排或V600E突变患者。

  剂量:推荐剂量420mg/m²(最大600mg),每周一次口服。

  监测:治疗前需行基线MRI及眼科检查,治疗期间每8周行MRI评估疗效,每3个月行眼科复查。

  托沃拉非尼已获FDA优先审评资格,预计2024年正式获批。在中国,可通过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申请临床急需进口,或参与相关临床试验。其上市将为pLGG患儿带来新的治疗选择,显著改善预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