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原文图示缺失,我将根据文字描述对《少林千把攒》和《达摩铁头功》的练习细节进行深度拆解,补充关键动作要领、呼吸配合及注意事项,确保您能安全准确地练习。
一、少林千把攒(易筋经功法)预备式(图1描述)姿势细节 - 双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重心落于脚掌中心,膝盖微屈(不超过脚尖)。
- 双手“抱于丹田前”:掌心向内,虎口相对,指尖相距约10厘米,似抱球状。
- 头部虚领顶劲(想象头顶被线吊起),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双目垂帘(微闭,余光注视鼻尖)。
呼吸与意念 - 采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呼气时自然放松。
- 意念集中于下丹田(脐下三寸),摒除杂念,静立调息1分钟。
第一式:提肘势(图2-3)动作分解 - 保持站立姿势,双手从抱腹位置缓慢移至髋部两侧,掌心向后,十指向下,虎口贴于环跳穴(臀外侧凹陷处)。
- 关键点:肘部屈曲约90度,大臂贴近躯干,小臂垂直地面,肩部放松不可耸肩。
- 握拳法:五指由小指至拇指依次卷曲握紧(如抓握毛巾),拳心留空;伸指时由拇指至小指依次展开,掌心内含。
呼吸配合 - 伸指时吸气,握拳时呼气,动作缓慢均匀,一伸一握约3秒。
- 每组49次,完成后双手自然下垂,调息3次进入下一式。
第二式:下垂势(图4-6)动作要点 - 双臂自然下垂贴于大腿外侧,掌心向内,五指自然伸展(不可僵直)。
- 握拳时,拳眼朝前,拳面朝下,腕关节保持中立位(不可勾腕或翘腕)。
易错纠正 - 耸肩:意念放松肩井穴(肩部最高点),想象双臂如挂衣架般自然下垂。
- 呼吸紊乱
第三式:前伸势(图6-7)动作轨迹 - 双臂从下垂势缓慢前抬,与肩同高、同宽,掌心相对(如推托重物)。
- 前伸时,肘部微屈约160度,避免完全伸直锁死关节。
核心控制 - 保持脊柱中立,避免因前伸导致腰椎前凸,可轻微收腹以稳定核心。
第四式:伸举势(图8-9)细节要点 - 双臂从体侧缓慢上举至头顶,掌心相对,两臂与耳平齐,呈“托天”状。
- 注意:上举时不可挺胸,保持含胸拔背(胸微内含,背部舒展)。
肩部保护 - 若肩关节僵硬,可缩小上举幅度,以“双臂夹角120度”为起点逐步提升。
第五式:屈举势(图10-11)动作解析 - 大臂平肩,小臂垂直上举,掌心向前,五指张开如“虎爪”。
- 握拳时拳眼朝后(拳心向内),肘尖指向地面,保持肩胛骨下沉。
意念强化 - 想象小臂如压弹簧,握拳时有“拧绞千斤之力”的意念。
第六式:横臂势(图12-13)姿势校准 - 双臂向两侧平展,掌心向前,虎口向上,肩、肘、腕成水平直线。
呼吸深化 - 采用“吸三呼一”法:深吸3次(小幅度呼吸),第4次呼气时握拳,增强耐力。
第七式:贴腰势(图14-15)穴位定位 - 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两横指),握拳时以拳背骨节抵压此处。
- 动作要领:双手背贴后腰,指尖朝下,伸指时掌心向后,握拳时骨节按压穴位。
功效说明 - 通过拳骨按压可刺激肾俞穴,增强肾气,改善腰背酸痛。
第八式:抱腹势(图16-17)动作细节 - 双手从体侧收回,抱于小腹前,掌心相对,指尖相距约20厘米(如环抱大树)。
- 握拳时拳心向内,虎口朝上,双肘微外撑,腋下虚空(可容鸡蛋)。
收功衔接 - 最后一组完成后,双手缓慢上抬至胸前(图18),配合深长吸气,下压时呼气导气归丹田。
二、达摩铁头功(硬气功)1. 抱球站桩(筑基)- 姿势细化
- 两脚间距略宽于肩,屈膝下蹲(大腿与地面约45度),尾闾内收,命门后凸。
- 双手呈“抱球”状:高与脐平,掌心相对,指尖相距约30厘米,五指微屈如抓球。
- 意念引导
- 想象丹田(小腹)如熔炉,吸气时气聚丹田,呼气时气贯四肢。
2. 运气上顶(行气法)- 动作与内气配合
- 双掌合十下按至会阴(呼气),意念气从丹田降至会阴(温热感)。
- 吸气时,以“肛提缩肾”配合,引气沿督脉(脊柱)上行至百会(头顶)。
- 闭气3秒,想象头顶如压重物,呼气时气沉丹田,循环3-9次。
- 禁忌
3. 排打头顶(抗打训练)- 排打技巧
- 初练用布棒轻拍头顶(百会穴周边),逐渐加重至中等力度。
- 击打时头部微微下颔,颈部肌肉绷紧,同时以鼻喷气发声(“哼”声),增强抗打力。
- 收功恢复
- 排打后以布棒自前额至后枕滚动按摩,再以掌心搓热敷于头顶1分钟。
三、关键注意事项时间与强度 - 千把攒每式49次约需40分钟,可早晚分练(如早练前四式,晚练后四式)。
- 铁头功排打每日1次,每次不超过5分钟,避免颅骨疲劳。
禁忌与损伤预防 - 若练后出现头晕、耳鸣,立即停止并静坐调息,双手搓热捂耳36次。
辅助训练建议 - 配合“少林柔劲功”(如甩臂、转腰)缓解肌肉僵硬,提升功法效果。
四、替代参考资源若需视觉辅助,可搜索以下关键词: 通过上述细节拆解,即使无图示,亦可依据文字描述精准掌握动作核心。建议初期对镜练习或录制视频自查动作形态,确保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