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朋友介绍今天去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坐落在西安长安区五台镇,距离西安永宁门约33公里,车程约40公钟,据介绍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占地493.8亩,规划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由王勇超先生创办,经历了30余年,自八十年代起,收集、抢救和保护了周、秦、汉、唐以来的历代石雕、木雕、砖雕、字画等,把民间拆除的房屋材料收集到这里,以1:1的大小重建 早上7点半出发,到达目的地9点半,主要在市区里堵车,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要收门票,我的门票是90大洋,我来的时候只有我是游客,天在下雨,工作人员基本到位,进了大门有工作人员介绍我从左边的大院开始看,因出发前不知道有一个这样的博物院,所以没有做功课,然后朋友介绍时也没有介绍这里的情况,只是说一定要来看看,这个朋友他是个建筑师,他的介绍我知道与建筑有关,我喜欢看建筑,所以他一介绍我马上就查导航,刚好导航显示今天开放,没有更多其他的介绍,所以那个工作人员介绍我从左边开始看时我还不知道工作人员的用意,进去看了产生好奇再出来看说明才知道这个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是怎么的一回事,看完说明我重新回到院子里看的更仔细,主要是想看清楚这房子把原材料拆除搬到这里重新组合有没有瑕疵,其实我不是建筑师,只是好奇这样重新组合的工艺怎样而已,纯好奇,我今天看到的共有八个大院在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分别有:元朝的梨园、明朝的孙丕扬宅院、清朝的崔家槐宅院、阎敬铭宅院、樊继准宅院、孙福堂宅院、耿元耀宅院、雷致福宅院,这些复原建筑木雕大部分是原装的吧,砖雕应该大部分是在复建时重新雕刻的,不知道有没有说错,尽管是新雕刻的,但手工是绝了,不亚于当年的手工,木雕刻保存的比较好我觉得是年代与现在比较接近,大部分是清朝的木雕,风化的没那么厉害,属于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收藏品有好多现在看都还是精品,按照网上介绍,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有40个院迁建复建,但不知在哪,这里我已经走的没路可走了,没看到有40个大院,不过有一个类似大院的大门没开,从门缝往里看门的后面是空地,不知是不是那个大门的后面还有没完全开放给游客观看,据网上说这里的收藏品有33600余件(套),这个收藏品那是没法数了,他是包括在房子上面的门、窗、砖也是算在内的,这里有一个衣柜,衣柜的门上有写着一段毛主席语录:“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我好奇的是这个“还”字的后面为什么没有下文了?这字的油漆还很新,估计也只有二三十年的光阴吧?有读过毛主席的这段语录的人大概与我是同龄人吧 最为原汁原味的要数那个拴马桩展厅,在网上说拴马桩有8600多根,这里一定没有,但也有几十根,拴马桩最为值得看的是拴马桩上那个石雕,拴马桩上的雕塑差不多没有重复的,而且能通过拴马桩上的雕刻能估计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拴马桩,因为那些雕刻有动物的、有人像的、有佛教的,有雕工粗糙的,有雕工精细的,这个展厅开的比较晚,我看完里出来时才开的门,起初不敢进去,看到有人拿着相机在我前走我也跟着走,看他进去了我也跟着进,出来时才发现门口有写要另外付费,没人拦我,也没有人进来问我要门票,我比那人呆的时间还长也没看到有工作人员进来,看完这里已经12点了,我问门卫这里有没有吃饭地方,有一个门卫说不对外,只对工作人员,另一个走前来说你可以去吃,员工都吃完了,那人带我走到员工食堂说你进去就可以了,我进去不敢找位置,先找人问我能不能在这里饭,因为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还是比较偏远的,要出去找饭吃就比较难了,服务员说可以的,我说:你们有什么快就吃什么吧,我主要想到人家都快下班了,我才进来吃耽误员工下班了,服务员说就面条,一大碗面才35大洋,来这么多天今天好像是比较便宜了 ![]() ![]() ![]() ![]() ![]() ![]() |
|
来自: 静姐io2vze64v1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