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尿酸 笔记来源于王文龙老师相关课程 总结:小豆 ![]() ![]() ![]()
![]() 分则为王的附子、桂枝、白术,在使用时结合和中的炙甘草,使其他药缓缓的释放药力(甘草附子汤),它对于痛风和高尿酸究竟有什么奇效呢?酒后身燥热,汗出欲当风则疼类的痛风应用哪张方剂?工作压力、争吵、压抑等加剧疼痛的痛风应用哪张方剂? 今天这篇笔记,给大家分享的是尿酸,相关内容涉及2节课,如《高尿酸为什么不找别人,只找你?(一)、(二)》,此外还结合了王老师《金匮要略》第八讲和第九讲中关于甘草附子汤、麻杏苡甘汤针对痛风的相关课程内容。 分享的内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查漏补缺,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 01 前言 ![]() ![]() 高尿酸血症被称为第四高,很多人将高尿酸的诱因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如豆制品、动物内脏、海鲜等富含嘌呤食物的摄入过多,在体内未完全被分解而导致的尿酸堆积;内源性,如基因遗传等常被夸张放大。 沉积于体内的尿酸会形成结晶石,若其聚集于骨关节处,就会出现关节的肿痛、变形等,亦被称为痛风;若其似冰针般沉积于血管中,血管中保持血液单行线的瓣膜,在结晶石的作用下丧失弹性,就会出现血液反流现象,如脉管炎、心绞痛、剧烈头痛、风湿性心脏病、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瓣膜闭合不全等;且通过影响血流速度和代谢速度使洁净石沉积,导致胆结石与肾结石的高发、二型糖尿病等;引发胰腺组织出现僵化,甚至萎缩,致使糖分无法被分解而出现高血糖;高尿酸血症导致全身新陈代谢代谢紊乱,影响心肺后从而出现过敏性鼻炎,此为免疫缺陷,可通过升高自身体温,恢复体质等。 若体内有寒(代谢慢),已出现了高尿酸,定会在身体上呈现出反应,如水肿、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炎症、心痛彻背的风湿性心脏病等。 ![]() ![]() 02 痛风常用方剂 ![]() ![]() 高尿酸人群的新陈代谢已放缓,故而出现了手足凉(寒而怕冷),甚至各种堆积。而促进新陈代谢的恢复,首先会用热性的炮附子推动心肾推动血液循环、加强净化血液的功能,从而使新陈代谢变得更加旺盛。阳气为推动新陈代谢的动能,现代人多为阳气不足,可小剂量使用四逆汤。 其次,痛风在不严重的阶段,会表现为风性疼痛,即来去如风,不定时发作,尤其在急性发作期,此时需重用温阳通脉、解肌祛风的桂枝。若为持续性的关节变形,其一般为寒湿之证。如四妙勇安汤(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在针对痛风使用时,若未结合祛风的桂枝,就会出现虽缓解但易反复的问题。故桂枝在痛风的治疗过程中,无法缺席。 若风未结合湿气,其会停留于肌肉和表皮,呈现为风疹、隐疹等过敏性皮肤炎症;而若风结合湿气,就会进入骨关节,此时需用白术。如针对身疼痛,甚至骨节疼痛,可用麻黄汤祛风,若其沉降进入骨关节,因稍有湿气而会出现反复,故此时的麻黄汤在使用时需备加白术。 在风寒湿分别出现时,若其出现风性游走窜痛时,其脚并不冷,此时可重用桂枝,结合炙甘草,即以桂枝甘草汤来强心,祛除风性游走窜痛;若肌肉出现湿,可用白术、炙甘草,伴随化热,可加生薏苡仁;若骨关节腔出现湿气,伴随寒,此时可介入术附汤(白术、附子、炙甘草)。 分则为王的附子、桂枝、白术,在使用时需结合和中的炙甘草,使其他药缓缓的释放药力,即甘草附子汤,此为王老师针对痛风和高尿酸最常用的一张方剂。 ![]() 01 甘草附子汤 《金匮要略》 【原文】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 白术二两 附子二枚,炮,去皮 桂枝四两,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取六七合为妙。 【经文解释】 风湿纠缠,骨关节疼而烦(无可奈何)、关节变形。“掣痛”指的是似闪电击穿般剧烈,因痛风石的存在使其似产妇生产般,人走动带的风,都会令之疼痛而不是凉爽。 “近之则痛剧”,联想到大陷胸汤证,躯干部拒按,此处是四肢;“小便不利”证其体内有湿气,“恶风”证有表证;“不欲去衣”证有寒;“身微肿”证湿为显性,以关节变形,肿胀为主;“得微汗则解”证其仍为表证,汗出后又中风,此时每次轻用即可。 观其构成,可发现桂枝甘草汤(强心)、术附汤(祛寒湿振奋新陈代谢)。其人嘌呤高,尿酸高,心脑血管有痛风石、结晶石、针尖麦芒等,皆可用甘草附子汤。 坚硬的病,通过加温使其溶解,附子(振奋新陈代谢)、桂枝(外感)、炙甘草(统一战线,团结一致)、白术(内湿)皆为纯阳至刚之品,没有姜草枣等供应。 甘草附子汤似收复新疆时的左宗棠,虽没有内援,但为收复失地,他使能者做兵,不能者做农,缓进而速战。 一、适应证 1、寒性痛风、关节炎(阵发/游走性) 案例: 一位摄像师,春季过后连续请假,寒性,身旁有人走过带动的风就会感觉到脚后跟电锯钻过般的疼痛 使用:甘草附子汤3副 效果:1副即愈;后续又犯,使用第2幅;可吃一次火锅,若吃后又犯,可吃第3副。 案例: 税务局退休的一位老干部,多年痛风,从一米八的身型,用天天使用秋水仙碱止痛风带来的的疼痛,但影响到了肠胃,出现了拉稀,在半年内瘦了几十斤。 使用:甘草附子汤3副 效果:效佳,痛风石检测消失,未反复。 2、风湿性心脏病 其一可考虑用薏苡附子散,针对于胸闷胸痛,有缓急者,即有时轻有时重;其二可考虑用甘草附子汤,针对突发型剧烈的风湿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其说犯就犯。 注意:其人体内没有支架,球囊等添加物,因方中通过性的桂枝用到了四两。 3、坐骨神经痛、股骨头坏死 可能会用得到甘草附子汤,但股骨头坏死大概率会用桂芍知母汤。 2、加减进退 若出现风湿性心脏病,即换季时出现心绞痛、四肢厥冷(附子证),可单用甘草附子汤。痛风不仅仅是单纯的疼痛,还会伴随下肢麻痹、下肢坏疽等。 (1)甘草附子汤加茯苓、干姜,减量炙甘草 案例: 一位50多岁的女士,体格肥胖,关节疼痛,经常冒虚汗,检测尿酸值在700多,下肢浮肿、小便滴滴答答,确诊为慢性肾盂肾炎、晚上易流清鼻涕,早起连打3个喷嚏,擤鼻涕后再进行工作,且喷嚏来去如风。 分析:因其胸中有寒,故在甘草附子汤的基础上,加可振奋胸中寒气的干姜(20);又因其有浮肿,故将蓄水的甘草2两下调为1两(10);较温燥的白术仍为30,此时加入茯苓(30)利水。 使用:甘草附子汤加茯苓、干姜、减量炙甘草。 效果:5天后流清鼻涕、浮肿等逐渐减轻。 (2)甘草附子汤加防己 其人出现了身沉重,在甘草附子汤的基础上,需用通利三焦和血脉的防己来聚焦性清血管中附着的高尿酸、结晶石、动脉硬化等。 (3)甘草附子汤加生地黄(酒泡) 在调整痛风,风湿性心脏病的过程中,其人下肢出现麻痹,如糖尿病结合高尿酸,就会出现下肢坏疽,皮肤为黑色,此时需用通血痹的生地黄。 (4)甘草附子汤加重桂枝/附子 其处于急性发作期,此时需加重桂枝;若处于慢性期,沉衰状态,新陈代谢愈加缓慢,可加重提振新陈代谢的附子。 案例: 一位广东籍工程师,患有高尿酸年长达20年,严重至会随时发作,因怕风,故夏季穿棉拖,不能正常穿皮鞋、运动鞋等;遇到下雨天会痛风,但却喜欢下雨天,喜欢听忧伤的音乐,生活环境喜欢避光。 分析:此时其处于急性发作期,桂枝由原方的四两升为五两;其处于20年的慢性阶段,故重用附子至80。 使用:甘草附子汤(原方剂量:一两以15进行换算) 效果:3天后,穿皮鞋来复诊,1副后,无头晕、呕吐等瞑眩反应。 (5)小剂量的甘草附子汤加石膏/黄柏/生薏苡仁/金银花等 年轻人尿酸高,出现的痛风并不多是如甘草附子汤般的寒性,部分属于寒热夹杂,表现为上焦的虚热,如欲饮水,口渴、舌苔泛黄等,此时可用一两为5g的甘草附子汤加退热的生石膏(30+);若小便泛黄,可加黄柏(肾膀之热);若伴随关节积液致使关节变形等,结合热像的脉,此为湿热,可去白术,换为生薏苡仁。 案例: 一位东北男士,喜欢喝啤酒,舌苔黄、身体燥热、小便黄。 分析:因其爱喝凉啤酒,故仍为寒,桂枝和附子保留;甘草可减量;白术换为生薏苡仁(清湿热);加入川牛膝,引药力至腰腿以下。 使用:甘草附子汤中的白术换为生薏苡仁、加川牛膝(5)。 (6)偏侧疼痛加引药力量至偏侧的生/酒大黄(3克以内) 大黄 眼睛红血丝转为黑白分明、酒后狂躁等可用其泡水,解热性酒毒;后下通大便;轻用可将药力引偏侧,可对前阴起作用,故猪苓汤加大黄、枳实针对于尿路感染,备加冬瓜子、薏苡仁;久煮可活血化瘀,搭配川芎即应钟散(大黄与川芎的比例为1:2/1:3)。 补充: 若其由阵发性的痛风沉积定居,则会带来全身性以及部位性的关节变形。 若尿酸值已超过420,但未出现症状表现,这可能是由于时间较短,数值在600以内,有滞后效应。此时可活血化瘀,以运动或方剂等方式加速新陈代谢从而促进尿酸外排,如桂枝汤等,此时的桂枝将息法,如喝热稀粥等,可自由选择。 针对糖尿病人群,此时可去掉大枣换为山药,因其胃黏膜已有生姜和炙甘草的保护;针对尿酸高人群,未呈现明显症状,未出现关节变形等,可将大枣换为黄芪(升阳)和知母(降浊),促其运转,调节升降。 案例: 一位关节型银屑病的患者,其肘关节、膝关节等会一层层的脱皮,西医将其定为免疫缺陷,使用激素治疗2年,虽能缓解,但会反复,且身体素质下降、工作疲劳等。尿酸值498,脉浮而紧(里有陈寒痼冷),脚有凉汗、怕冷,不能吃凉的食物,只能喝热水。 分析:激素摄入后加快新陈代谢,故尿酸随着快速往外代谢,则可能会对关节脱皮现象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使用:桂枝汤去大枣加黄芪(推动新陈代谢)、知母、附子(祛寒)、白术(祛湿);第三阶段出现荨麻疹、似皮肤瘙痒般(已透表),故后期去实表的黄芪,加入麻黄(透汗)、防风(风之润剂、旋转于皮表、刮走邪恋于表;重用)、荆芥(5—6;清宣之气)。前后连续使用将近半年,因其有浮脉,故以桂枝汤作为底方。 效果:换季时,关节脱皮现象好转。 启示:此案例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下文的桂芍知母汤。 ![]() 02 桂枝芍药知母汤 游走窜痛,时痛时不痛,故桂枝汤桂枝加量;桂芍知母汤证呈现为温温欲吐,无胃口,故生姜重用5两祛除胃里的寒水,截断骨关节腔的积液供给;周流旋转的防风刮掉生姜发散出来的寒湿,去大枣、加知母、白/苍术、附子、麻黄(3—5)、防风(15);知母下行,往里沉降,故其可针对于膝关节变形,如单条腿出现X型腿、膝/髋关节变形肿胀、股骨头坏死等。 在麻黄打开毛孔散出寒湿的过程中,很多人会出现皮疹、上火、身瘙痒等,此皆为寒湿由里达表,继续使用就会消掉。 关节变形、身体消瘦,甚至脚(小腿)肿如脱。故其并非急危重症专用,只要出现对应症状即可使用。 根据胡希恕老先生的经验,当出现单侧疼痛时,可加少量大黄(1—1.5),增加单侧循环周流速度,故此时可在桂芍知母汤的基础上加少量的大黄;若伴随坐骨神经痛,腰眼钻风等,可在桂芍知母汤的基础上加杜仲、牛膝、牛大力等壮腰;若出现颈椎、肩膀出现五十肩等躯干部的关节问题,常用葛根汤加白/苍术、附子、柴胡(3—6)、细辛(散开板结之水毒);若病位在手肘,此时去葛根,加入柴胡、桂枝,将药力带至手肘和四肢。 注意: 苍术祛湿,白术祛寒。若其人怕湿厉害,则呈现为关节变形、富贵包等;若怕寒,新陈代谢慢,遇冷则加衣,则加重附子; 附子重用,加快尿酸的代谢;快速祛寒,缓解其关节遇冷则重。 补充: 针对各种头痛,若为忽痛忽不痛,可用桂枝泡酒、柴胡剂加桂枝、大黄、川芎、藏红花(少量)等,如2个小时即可起效的应钟散(川芎与大黄3:1)。 ![]() 03 麻杏苡甘汤 《金匮要略》 【原文】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宋代用法,非经方用法)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 甘草一两,炙 薏苡仁半两 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痒,温服。有微汗,避风。 《外台秘要》中麻杏苡甘汤原文: 麻黄四两、炙甘草二两、薏苡仁半升(50+),杏仁二两去皮尖。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汗出则愈。 【经文解释】 相较于麻黄加术汤(寒性表湿),此条针对的是湿热,故用到偏于寒凉的薏苡仁以利尿的方式清湿热,同时解凝后,麻黄打开毛孔。 常见于体型胖壮,顿过食,应酬多等人群,男同志喝酒撸串后出现内热,汗出当风,即刚出完汗后对着风扇空调吹,毛孔被闭住,热被憋在里面导致汗无法出去;或因体热,喜贪凉导致,故男士痛风常发生于夏天,喝凉啤酒,冷饮,吹空调后出现了脚后跟疼、关节不舒服,常用麻杏苡甘汤。 发作节率为每天下午2-6点(日哺所)是发作较剧烈。下午2点前,在底热的基础上温度逐渐上升,2点时温度最高,此后阳气开始逐渐弱,阴气上升,寒气回压,故开始疼痛难。 “有微汗”,即用麻黄打开毛孔后会出点微汗,由于其因汗出当风所致,故此时禁再吹风。 此用法用量为宋代(喜煮散),“汤泡”,汤者烫也,即开水泡(10分钟即可),非凉水,泡中药起自于宋代。 一、麻杏苡甘汤适应证 1、热性体质痛风、风湿类风湿、剧痛如绞等 麻杏苡甘汤常需加白术(祛寒湿)、附子(振奋新陈代谢),其效果佳于四妙勇安汤,但实际上其针对痛风不佳,却可针对热性皮肤溃烂、剧烈炎症,如清热解毒的金银花玄参,活血化瘀的当归,再加甘草甘以缓之,缓解剧痛。 鉴别麻杏薏甘汤和甘草附子汤: ![]() 案例(麻杏苡甘汤): 一位做生意的先生,高胖、频繁社交、怕热、常穿半袖、声音洪亮、喜凉饮冰啤,性格外向,讲话幽默;稍发凉。 使用:麻杏薏甘汤加白术、附子。 ![]() ![]() 03 注意 ![]() ![]() 痛风除甘草附子汤外,亦可能为越婢汤、越婢加术汤、木防己汤、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注意辨证,不要持方待病。 ![]() ![]()
![]() 笔记内容来源于王老师相关课程 编辑/排版 | 小豆 |
|
来自: 新用户75861112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