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T伤寒论慢慢教(第十二期)12.6.2

 小精灵故事 2017-05-19

12.6.2防已黄芪汤&<药势>防己VS桂枝附子汤VS白术附子汤VS甘草附子汤

薏仁VS筋急

我们看薏仁这个层面上的药性,它说,《神农本草经》说它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这个“下气”这个药性到底是怎么样在运作的,老实讲我不是很清楚。“筋急,拘挛不可屈伸”这一点来讲的话,如果我们用古方的世界的资料来做考证的话,比如说治疗中风的那个小续命汤啊,他后面就有一个注解,他说如果中风的人是筋急,拘挛、语迟、脉弦。这个脉是偏弦的,讲话讲不清楚,那筋急拘挛是什么样子啊,就是这个人的手大概就这个样子,都伸不直了。如果人中风以后手变成这样子呢,小续命汤里头就要加薏仁。

就是薏仁在中国人来讲本身是松筋的药,那如果是抽筋或者风湿类造成的手脚缩之类的问题,那你就用单味药,一次就用150公克的以上的薏仁这样开下去,那几乎都松得开来啊,所以这个薏仁本身在松筋上面有这个效果。它松筋啊有没有松到(就是)跟厥阴区块比较相关的地方呢。其实历代也有这样的故事啊,就是古时候有个词人是叫辛弃疾吧,辛弃疾有一次得过一个疝病啊,这个阴囊呢肿大的非常厉害,然后就有人给了一个偏方就是用这个东壁土,就是向东边的这个老的墙壁的土炒薏仁然后再熬成膏,那吃了很快就好了。那个方子别人拿去再试着治疗疝气,发现效果都很好,所以这个厥阴这个地方啊太松或者太紧的病薏仁也有办法。

如果你要讲广义一点的厥阴区块的话,那胸腔里的肉体的区块也是啊。张仲景的方治疗胸痹的薏苡附子散,薏苡跟附子两味药打成粉,那是治什么的,胸痹缓急啊,有时候抽有时候不抽,这样子的话好像连胸腔里面的厥阴区块都跟他有些关系了。所以薏仁它作用在筋这个。如果你要说下体的话,男人是疝气。那女人是什么呢,大概如果是月经痛的话,那100公克的薏仁煮水喝下去,那大概都松得开。

薏苡根的偏方应用

当然薏仁根的效果是比较猛的。薏仁根的话,那一两薏仁根煮水那是治疗月经不通的啦,这样子。所以如果我们把这个本草的薏仁这个层面的药性列入考量的话,这个麻杏仁薏甘汤啊就有可能是治到这个筋骨的筋去。所以不晓得风湿来说的话,如果你这个肉酸的话。觉得肉上面有几条特别在酸的,就是肉上面有筋是不是,如果是筋在酸的话,可能麻杏薏甘汤比较有效。我是在说可能啊,不是绝对。

那像是薏仁治疗筋这个东西,你说骨头在接缝的地方,那些软骨的,肌腱啦算不算筋呢,其实多多少少也可以算啊,像是那个骨头里面有什么滑囊炎啦,液体在关节缝里面的那种病也是多多少少有办法的,所以这样的观点加起来的话,如果风湿就是一般来讲,如果你完全照张仲景讲法的话,风湿这个关节不可曲伸是用甘草附子汤,可是把薏仁的药性加进来的话,就可能,因为薏仁在古方里头治疗不可曲伸的病是很多的。麻杏薏甘汤也有可能治到这一块啊。当然如果说到麻杏薏甘汤的话,除了治风湿之外,还治身上的疣子,那皮肤的这种异常的东西啊,有些人也拿麻杏薏甘汤治疗银屑病。那当然麻黄剂本身就是治感冒的嘛,对不对。我觉得今年冬天又湿又冷嘛,我自己就觉得感冒跟风湿很难分耶,因为感冒时也会有风湿的感觉的时候,那这样的话麻黄加术汤和麻杏薏甘汤都是可以治感冒同时有风湿的身体感这样的问题。

那至于说《神农本草经》讲说,薏苡仁根啊是可以下三虫的,这的确啦,大量薏以的根煮水喝,确实有驱蛔虫的效果啊,效果是很好的。

那么,我从前跟同学讲过一些偏方嘛,什么尿道发炎时薏苡根也是特效药。还有什么肺脓疡啊,很多种的发炎,有产生脓的,那薏苡根煮水,效果都很好的。而且它又有祛湿的效果嘛,小孩子得肺炎啊,或者是这个黄疸的特效偏方也用薏苡根。大概知道一下。临时要用的话上网去google也来得及。用偏方的话就比较讲不到医术这个层面上的事情了,大概这是麻杏薏甘汤的使用范围。

防已黄芪汤

接下来呢,我们再看一个防已黄芪汤,防已黄芪汤是特别啊,是这个人的体质上来讲是表虚的,所以他是,如果他是特别怕风的人呢,风湿病防已黄芪汤特别有办法,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呐身体表面的腠理是特别的虚的话,他在治风湿的时候就不能用发汗法了,因为即使是很温和的汗法也会让他更虚,那更虚的话对整个状况没有什么帮助。防已黄芪汤呢是用黄芪这味药去补住你的体表的虚,而用防己则从里面把这个湿抽掉。那这个我想这个之前在跟同学在讲真武汤时讲到如果这个人是水肥的话,真武汤治水毒,那治水肥可以。可是,很多人吃真武汤减肥没有效,为什么呢,真武汤治的是你的身体的脾跟肾的功能不够强,所以身体堆了水毒,所以你肥了,那吃了真武汤呢的确你的脾跟肾的功能会好起来,会让你不再继续堆水毒,可是你已经堆的水毒啊其实是很难从身体里面拔出来的。

你看麻黄加术汤啊,他是出现在<水肿篇>,也出现在<风湿篇>。防已黄芪汤也是一样,又出现在水肿,又出现在风湿。如果他的那个水是在塞在身体某些地方的,用真武汤体质调得再好也动不到那些身体已经形成的死水,那防已黄芪汤会有办法。把那个水拽出来的力道,防已是很强的。所以呢,目前以经方来说的话,水肥体质的人减肥药呢是用防已黄芪汤。

当然他最好是人要肥肥白白,脸色发灰,因为防已的药证啊,有一个就是皮肤偏黑色,皮肤偏黑跟暗沉的时候啊,用防已是特别有效的。比如说这个,尤其是眼框这一圈特别有黑斑的,是用防已特别有效的。

那另外张仲景方里头有一个治疗,今天是说治心脏病的方,今天是说木防已汤,治疗膈间支饮的,木防已汤的主证是什么呢,就是脸色黎黑啊,就是这个脸是黑的,这个时候用防已有效。那么,白里透灰透黑,又肥的人呢,如果在天气热的时候他的汗臭是带有腐臭味的那用防已黄芪汤减肥就特别的有效。那确定是有水毒。

那么你说有没有这个人水毒堆在什么地方啊,他不是肥,他就是臭呢,临床上防已黄芪汤治狐臭是非常有名的,狐臭的患者一直吃着,到后来就不臭了。可是你说这个方子听起来这么好,那是不是一个很好用的方呢,那我觉得有商量的余地。因为防已这个药啊,《神农本草经》是写它味辛平,但实际上这个药很寒,吃了人会虚掉,所以他虽然排水毒的效果很好,可是我觉得好得就像是肾脏在喝咖啡一样。让这个肾脏提神在做事情。那用久了之后,你肾还是虚掉,张仲景的这个方子黄芪比防已放的多,那已经是比较安全一些些了。可是基本上如果是今天我们临床用防已的话,一次用两三钱顶多用个五天吧,就有点用不下去了,那个人会撑不住。你用五天之后,就要用什么肾气丸啊,真武汤啊调理你的肾脏了,大概是这样的状态,人会虚掉。

而且呢,防已黄芪汤在剂量上面,我说啊,这个桂林本的版本是比较特别啦,但是在《金匮要略》里面它的防已跟甘草跟白术跟黄芪的比例是什么啊,因为一两是四分嘛,所以它的这个结构就是防已4甘草2白术3黄芪5,然后生姜四片,大枣一枚,这是宋朝以后的版本啦,那他的比例跟《千金方》是一样的,《千金要方》就是防已4两甘草2两白术3两黄芪5两生姜3两大枣12枚,六碗水煮成三碗水,可是如果你说真的照《千金方》这个古方的结构,用这么重的剂量是不是好呢,我想如果你是要快速的退水肿啊,可以用到这么重,可是今天一般临床上面看待防已这味药,会觉得防已是一个用量比较轻的时候,退水力道比较强,用重了反而没有那么明显的效果。所以我想我们中国人用防已黄芪汤一直以来也主要是根据《金匮要略》的版本,也就是用轻剂量的做法,我也赞成这个药这个方子我们从轻剂量开始用。

<药势> 防已

《神农本草经》防己:味辛平。主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一名解离。生川谷。

那这个防已这味药呢,我还有几个地方我要做一个确认呢,首先如果以防已来讲的话,你看古时候的方书,有时候写防已,有时候写木防已,有时候写汉防已,有时候写广防已,那么到底什么是什么呢,如果以我们今天的药物分类的话,木防已是广防已,汉防已是另外 一种。所以我们今天要到药局去买药时你会有广防已跟汉防已两种选择,今天说的木防已就是广防已,那么一般的临床的医师是认为啊木防已或者说是广防已是治风湿比较有效的,汉防已是治风水比较有效的。就是张仲景<水肿篇>有种病叫风水。

可是这也只是我们今天在开药时姑且把这个药名定成这样。如果同学是看古代各种医书的话,他说的什么防已呢,你都要另外再考虑,为什么?因为除非那个某某医书的作者他另外再写一本本草书,你去看他那本本草书,他说的什么防已是什么。不然的话这个品种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是相当的混乱的,因为有很多医家是在说防已这个东西啊,用根的话,就是叫他防已,如果是用它苗的部分,那个木头的部分那就是木防已。历代各个医家的看法就有很多不一样。

所以,看古时候一些方剂的时候,这个防已他说什么,你都不要太当真,而基本上我想防已不同品种的药效啊,没有差的很多,因此你就写防已两个字,药房给你那一种就用那一种就算了。反正都很伤身,没有那一种比较健康啦。

那防已跟其他很多去水的药相比的话,我想我们最常拿来跟防已比较的是木通,当然木通个药呢中间是有空洞的嘛对不对,防已呢,它的长相蛮特别的,防已的切面长得像车轮,真的,他切下来的那个切面就是像车的轮子一样。像脚踏车的车轴一样。那于是呢,有些医家就会说,代表这个药啊,切下来你第一个感觉就是它像轮子,轮子呢就是会转但是不会散。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防已它能够抽水,可是决不发汗,他会把这个水抽到大小便排出去,以小便为主,他那个水就在里面抓,但木通吃多了,木通还是会把湿气推出来的,但防已决不会,防已都是往下面揪的。

那所以有人说这个木通泄这个气分之湿,防已泄血分之湿,但是防已不见得只作用在血分。但是这个讲法还是有意义,因为防已它抽水的那个感觉就好像是全身有血管能够到达的地方,它就能够透过那里的血管把那个水拔出来。就是这样子的一种感觉。所以古时候的人当然不说血管这个字,古时候的本草书说防已这个药是通行12经,就好像全身经脉有到的地方,防已都能够到的药性。

那你说防已他是比较寒的药,所以是比较去湿热的效果啦——对不起又错了。防已它在去水的时候,是跟风邪纠结在一起的水它就有办法去,而不管它这个水本身是热的,还是寒的。所以去湿去寒是都可以,但是以结果而论你吃了这个药会被寒到。本身就苦苦的不好吃,吃下去脾胃先不对劲,吃多了几天肾也不对劲的感觉,还蛮难过的就是了。

所以去湿去热都是有可能的,这个药性是往下拔的。所以你看啊,这个防已黄芪汤吃了之后的排病反应是怎么样啊,吃了之后好像虫子在皮肤里面爬一样,腰以下如冰,就是它先把你的湿气全部都拽到下半身来,然后呢,你自己要去找厚棉被把下半身裹住让它逼一点汗出来。也就说是它不会发汗,它就把那个湿气全部拽下来,你自己把它发出来,就这样子的一个药性。我觉得张仲景写的是很鲜活的啦,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那么也因为防已是这样一种往下拽的药性。所以呢,历代有一些本草书就在讲说,防已这种药啊,只能用在下焦病,决不能用在上焦病这类的说法,那其实同学不是那种会把历代本草书都拿来读的人啊,这些话我也不用讲。可是历代讲到这个药大家都会从这个角度说,我先多说几句以当作是消毒啦。因为如果你看张仲景方的话,这个木防已汤很清楚就是把胸中的痰饮拽掉,所以不能说这个药是不作用在胸中的啊,所以后来也有历代也有医家说话,说历代本草书在鬼扯什么东西啊,你看张仲景方没有一个跟你们扯的是一样的,就是有这样的问题。

那如果我们要拿张仲景方来检证防已这味药呢,那我们讲防已黄芪汤这个理论是很清楚的。白术甘草黄芪加到一起那根本已经是玉屏风散结构,只是少了一个防风,那填补这个人的表,那防已从里面拉,那以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嘛。那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那另外呢在这个《金匮要略·中风篇》有一个叫做防已地黄汤,那个药是很多很多的地黄汁,然后加一点点的桂枝防风跟防已,只加一点点,那这是在治什么呀,治这个人发癲,就是这个人我们说的发神经,就是发癲的人用很多的地黄汁,用那么一点点桂枝防风跟防已可以把那个人发疯的那个什么东西拿掉。那临床上真的有效的,但道理的话,感觉还蛮玄的。

至于水证呢,有防已茯苓汤,防已黄芪汤,那是蓄水的没有问题,那么还有一个治疗肠间有水气的,已椒苈黄丸,防已椒目葶苈子大黄,已椒地黄丸有时候那人已经是肝硬化腹水了,已椒地黄丸还可以把肠与肠之间积的那个水抽掉,所以这也是很厉害的药性了。

也因为这样的结构来讲的话,这个古代有很多治喘嗽的药会用到防已。那如果是肺里头有积水的话,那就采用已椒苈黄丸结构,葶苈子跟防已同用的话快速退肺积水的药。那你说十枣汤跟这个有什么不一样,十枣汤那个作用是轰轰烈烈的。防已作用是阴沉沉的。就是防已的那个药性很阴柔。跟十枣汤的这个猛烈是不一样的。近代用防已治疗什么肺癌啊,矽肺啊,或者是什么心绞痛啊,肝硬化啦,跟水有些关系的。我们说木防已汤的主证是脸发黑,我们发现脸发黑如果你看得出是水毒的话,用防已剂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关节炎的话,因为防已到底是很强的消炎药,它去湿去热的效果是很好的。所以如果是有红肿热痛的,身体有点发烧的,加上这个人小便不利的话,这种情况的关节炎用防已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那么《神农本草经》里头讲,说它“治风寒温疟热气”,那这个古时候的温虐是说,如果一个人热气太多的虐病,他说温虐是先热后寒,冬天是邪气在肾,然后怎么样怎么样发作成的,那这个东西是防已的确是能够从肾里头抽掉一些邪气的。所以不敢说它一定跟疟疾有什么关系吧,也不能说《神农本草经》是错的。

那至于说这个“诸痫、除邪”,那防己地黄汤的确就是治疗这一类的人发癲的,所以也算有用。因为他直接让水从大小便出来不发汗的药,所以说它利大小便也对。有些版本写说“通腠理利九窍”这样也对。那么所以呢,虽然我个人并没有说很喜欢防已这味药,可是很多时候都是非靠它不可,像防已茯苓汤治的这个皮水啊,还有防已黄芪汤治的风水,它治的这种水通常是脸比较会肿啊,通常是上半身的水肿,那个肉你按下去都不太会弹起来的,那种水肿病的话也是要用到防已剂这样子。

那么至于说到它的辨证点呢,很干净利落,我们5.31条《湿病篇》它讲说,“风湿脉浮深重,汗出恶风”。然后你再看14.61的《水病篇》呢,风水又怎么样,还是“脉浮深重,汗出恶风”。所以防已黄芪汤就是这个人如果恶风的很厉害的话。而且觉得身体在发重的话,就用了。那你说脉浮行不行啊,容易出汗、身重、恶风都是很确实可用的辨证点,但是一个人如果是水毒型的肥胖你说他脉一定是浮的吗?那还不一定。你说风湿一定是脉浮的吗,我想脉浮只是在讲这个人表是很虚的,可是我们临床时就不一定硬要求脉浮啊。那么当然这个,如果这个风湿病的患者,不是在说水肿,我说是风湿病的患者如果皮肤有点浮肿的话,黄芪剂就会比麻黄剂好用。大概一般临床是这样子在用的。

我们那个时候,前面我们看这个麻杏薏甘汤时讲到这个到了下午的时候,热度会升高对不对。所以讲麻杏薏甘汤时好像强调这个方子是跟发炎发热比较有关系的。可是我们今天临床上面啊,以消炎来讲,防已的消炎效果比薏仁强很多的。所以如果是关节有发炎的人,我们能够知道他是怕风的,那这样子还是用防已黄芪汤。那他的这个加减法,因为这个汤同时也在治疗这个水肿病啊,所以这个有这些加减法,如果只是风湿的话。这个加减法只有后面那个体内有有老的寒气加细辛这是对的。那其他的水肿病的附带证状,比如说喘的话加麻黄把肺部的邪气发一发。胃中不和,你可以把它想像成肚子痛啊,加点芍药,也可以想像成少阳不和,那也是用芍药啦。气上冲加桂枝,那是老加法啦,我们用防己黄芪汤治风湿最常用的是里面加细辛拉,里面加三分就是四分之三两嘛,比例上放一放,比较有去寒的效果。所以呢跟其他风湿的方相比的话呢,这就是一个特别表虚的,特别怕风的患者你就要考虑用防已黄芪汤来治了。

桂枝附子汤VS白术附子汤(桂林本5-32条)

那么,接下来呢,我们这个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跟甘草附子汤啊,你就可以把它当作是同一个系统的加减,有些道理上面我刚刚也讲过,就是当它没有白芍的时候呢,就会有这种去风湿的效果啊。就是术附的效果是非常的清楚。

5.32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白术附子汤主之。

那么,张仲景的这个写作方法呢,一开始是写“伤寒八九日”,的确在宋本《伤寒论》里面是在《太阳篇》就出现这一条了。也就是好像先是在感冒,感冒的同时有湿气进来的了,于是呢,这个风气跟湿气呢都纠结在身上,不能自转侧,这个不能自转侧就代表这个人身体是很痛的,痛到都不能翻身这么痛。然后呢,他是不呕不渴,不呕不渴是没有少阳,没有阳明,总而言之就是这个人饮食方面没有问题才能照风湿治,不然的话他有可能是别的身体内部的理由造成的身体痛就不能这样医了。于是呢就用桂枝附子汤,如果是看桂林本他的附子的用量是比较客气,桂枝附子汤用两枚,白术附子汤用一枚,如果我们是看《金匮要略》本的话,桂枝附子汤是用三枚附子,白术附子汤是用一枚半附子,是炮附子重用的方剂啊,那么后来张仲景就提出一句话,如果这个人是“大便坚,小便自利”的呢,就用白术附子汤,白术附子汤就是把这里面的桂枝拿掉,换成白术。

那你说为什么“大便坚、小便自利”要换白术呢,这个历代的争论很多,但是我就用最简单的,到最后的结论还蛮简单的。就是用桂枝的时候呢,你可以想像这个人是大便不坚,小便不利啦,如果这个人的膀胱气化机能不好,他不能把水抽到小便那边去,他自然会大便稀稀的,小便也出不来,就要用桂枝就比较有效。

那相对来讲呢,如果他的这个肠胃已经膀胱气化没有问题了,那你就换成白术,用白术跟附子啊来一起去风湿就可以。那你说临床上能不能桂枝也用,白术也用,其实也可以啦,那你说白术为什么不能够让大便坚,小便利,白术不是也可以帮忙抽水的,的确也是啦。

只是我们如果是照古方的世界来讲,就是生白术,生白术是润大便的。那么桂林本的这个白术附子汤啊,白术只用了一两,而《金匮要略》本的白术附子汤呢白术用二两,都有点少。这因此在临床上面如果说很有效的话,是用生白术现在的剂量一次用二两到三两都可以。就是用到那么多的时候,效果会很好。所以就现在临床来讲稍微修正一点点。

那么它这个桂枝附子汤呢本身就是走这个桂枝汤的路线,是很像是《伤寒论》中的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吃了就基本上就发就对了。可是到了白术附子汤,他说什么呀,分成三次喝啊,喝了之后会觉得身上麻,隔了半天再喝第二碗,然后全部都喝完了这个人会眼睛发黑,好像人要昏倒一样,冒状就是人被什么东西障住头一样,这个也不要被吓到,是因为白术和附子在皮肤下面赶那个湿气。还没有赶干净时会有的反应,通常这样,吃了之后身上会觉得有针在扎,在痒,然后呢,到最后就那里有湿气,到最后身体发冷之后会有流一点粘粘的汗,白术附子汤是不是发汗的药,其实没有什么发汗药,那你说白术是可以走表的吗,那的确是。《神农本草经》这个白术是治风寒湿痹死肌的,是可以走表的。

所以刚刚就说这个,有芍药的话这个结构很像附子汤,真武汤,但是附子汤,真武汤是不会有这个反应的。然后呢,他这个脉相是说浮虚而涩。那我想,也是参考一下就好的啦,那基本病在表嘛,比较浮,有湿的话,脉会比较不爽快啦,有一点带涩。这样子知道一下就好。

我们今天啊有一些治疗这类病的通用方,你去买科学中药也可以买到一个成方叫做桂枝加苓术附汤之类的,就是桂枝汤加好茯苓白术跟附子。那这个是不是能够温阳啊,能够去除风湿,其实比如这个桂枝加术附汤好了。理论上一开始设定这个方是要拿来治风湿的,可是结果桂枝加术附汤临床上治什么最好呢,结果是治骨质疏松。所以你一旦有这个芍药它还是补到内脏那个层面去,发风湿的效果反而有点弱,那么,我们这个桂枝附子汤,这个白术附子汤,临床的使用我们一般的分判是如果你是刚刚从外面,就是才进来的风湿的话,那这种刚来的风湿你用麻黄加术汤啦,或者麻杏薏甘汤。

那如果你是已经久病了,人的阳气开始虚了,那这个时候你用这种术附剂的效果会比较好。但是你说这是不是绝对,我觉得这不是绝对,像我认识的人他妈妈风湿多年了,那吃麻黄加术汤也好啊,也有效果,所以不是说绝对。

甘草附子汤(桂林本5-33条)

5.33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只是相对来讲的话,这最后几个方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就是很明显的阳虚的体质,而这个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都已经身体是很痛了,非常酸痛了。那么甘草附子汤就已经是痛到是痛风的等级了。那甘草附子汤怎么说啊,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就是已经痛到你那个关节不能转了。这种时候你有没有觉得很像是痛风了。就是听起来已经是风湿跟痛风之间了。就是近之则痛剧,如果你摸一下,他会说,不能摸,很痛。至于说汗出,短气,小便不利,这个就是可有可无哪。那恶风,不欲去衣,特别怕吹到风,或者是怎么样呢,身上那里是肿起来的,那这个关节发炎就是有红肿,那这样的话就用甘草附子汤。结构上面就会桂枝附子汤跟白术附子汤加在一起而不放姜枣,而这样子作用点就比较在关节了。那前面两个附子汤是比较作用在肌肉的。

当然什么坐骨神经痛之类的骨头缝有些病是可以的。那甘草附子汤也是身上有老的湿气啊,给你的肌肉啊皮肤都纠结到发黑色的话,这个也是有办法的。他也是说刚开始喝的时候是微汗则解,如果你能够吃饭,又开始出汗,人又烦的话。他说这样你可以喝少一点,一开始喝个半碗,但是张仲景又讲说,你觉得喝一碗太猛了,喝半碗我又怕太少,他说你不如还是喝个0.60.7碗吧,尽可能的在劝人,不要怕,多喝一点。

那的确甘草附子汤我治风湿没开过,但是治痛风倒是开过,那时候我是跟同学讲过用科达的附子比较毒啊,比较有效,那吃了之后痛风的患者有过,他吃了之后就整个人在床上麻倒,然后过了半个钟头,起来哎不痛了。有过这个例子,可是也有同学跟我讲过他痛风吃甘草附子汤没有效。那的确,因为痛风还有其他方子,还有桂枝芍药知母汤,不是每一种都是甘草附子汤的啊。只是以效果来讲的话,已经蛮接近于仙丹了。因为治病痛风的西药什么秋水仙素之类的东西,那那个效果没有甘草附子汤有效的时候快,甘草附子汤有效时是甘草附子汤比较快。

那么,我就想说,风湿类的方子啊,就像这样讲的糊糊的,也不能说哪那个情况下一定是用哪一个方,就是我们今天在临床上还是猫来猫去的问题。当然有这个关节不可曲伸的话。很痛很痛,而关节不可曲伸的话第一选择是甘草附子汤。然后呢,其次呢才是麻杏薏甘汤。然后恶风的话呢,轻的恶风选择桂枝系的,重的恶风选择黄芪系的,大概这样子。

胡希恕教授的经验

那么,如果要给同学补充什么的话,大陆的胡希恕教授啊,他说在某一种情况下他说有另外一组药加进去会很有用,他说在讲到那个温下法大黄附子细辛汤的条文里头,有讲到一个主证是胁下偏疼,就是这个人的痛是这个胁下痛,痛单边的。我在《阳明篇》讲这条时是讲说,这个胁下偏疼大概是有东西塞到这个肠子要转弯的地方嘛,才会胁下偏疼,可是胡希恕他并不是用这种病机学来思考,他就发现时有一些西医说的什么什么骨质增生或怎么样那些病,什么压迫到神经,往往那个人的疼就是疼单边的。那他说他遇到这种疼单边的骨质增生病人,他就在药里在放大黄附子细辛,就当胁下偏疼这个疼单边的来医,结果发现用了大黄附子细辛下去了,那个人真的不痛了,说是增生的骨质可以用这个方法融掉。他说读什么书也没有哪个书这样教过,他在临床这样用发现有效。这样一回事。

那另外呢,他说,如果是肿块的话,那种发炎而水肿的那种大肿块越婢加术汤,小肿块桂枝芍药知母汤。那有些不熟没关系,反正我《水病篇》还会讲,这个《痛风篇》还会讲。

还有他说在临床上如果他遇到的是那种西医说的脉管炎,那个脉管炎好像血管那里不对啊,那人说这个怎么办,我这样子会不会医生要我截肢,那脉管炎怎么医,他开桂枝茯苓丸嘛。就把血管打通了,就混过去了,就没事了。

那另外他说,还有一种情况呢,是牵涉到少阳病的,就是我们说如果一个人肝胆之气郁结,也会身上不通,这里痛,那里痛的,那他就说如果这个人是身上这里痛,那里痛,不通的感觉状况,甚至严重到肌肉萎缩的。是用什么,他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上当归芍药散。就是一方面疏你的肝胆之气,一方面打通你的血管。这样你身上这里痛,那里痛再加上有肌肉萎缩的那就也可以治到。

那至于说一些补充的东西,所谓补充就是一些例外的东西,比如说这个人如果是下半身腰特别重,腿特别冷的话,这个要当风湿吗,不见得,这可能是肾着。用甘干苓术汤来治,那你说我天气冷了,我的手脚就冰冷得发酸,这个是风湿吗,不一定,可能当归四逆汤就可以解决了啊。

所以我觉得风湿的用药是很活的,看这一本《伤寒论》很多汤证都是有手痛脚酸的问题的。那你是最接近那一个就用。不一定强迫自己要用《风湿篇》的药,如果你的手痛脚酸你觉得是附子汤就用附子汤,是真武汤证就用真武汤。就是主证有对到呢,就不妨用一用。

那么今天就请容许我提早下课了,那么之后……

常乐整理-云起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