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招聘流程与专业度:在买方时代还需要吗?

 Joyce景红 2025-04-28 发布于上海

Part

01

上周三,我的猎头经理R兴冲冲地走进办公室,分享了一个让她既兴奋又感慨的案例。

这是一家外资企业的常规招聘需求——职位不算特殊,薪资竞争力一般,企业也并非行业顶级,要求却不低——综合起来要求就是:年轻高潜,性价比高, 业内戏称,少年将军型人才。

合格的候选人当然非常少,这样的人才几乎是家家争抢的那种。

所以不出所料,好不容易筛选的极少数候选人兴趣都不高,最后有一位非常优秀的人才愿意看看机会,虽然走了面试整个流程,拿到了Offer,这个Offer似乎也不太具备很强吸引力,候选人果然拒了Offer

这是现在很多猎头招聘职位的状况——市场整体在走下降通道。

客户的职位要求挑剔,薪资预算只是平薪甚至降薪,吸引力不强,好不容易找到合适人才,合适的候选人虽然有意向,但Offer吸引力不够,想想一动不如一静,或者有更好的Offer,拒掉了客户的Offer,猎头白忙一场。客户这个单也长期空缺。周而复始,难以突破这种怪圈,卷得很严重….

我和R都以为这也是一个鸡肋单,这个客户也是那种C类客户。

然而,就在这个看似失败的节骨眼上,客户公司的全球TA负责人(Talent Acquisition Head亲自出马,凭借极高的专业度和真诚的沟通,最终成功说服候选人接受了Offer

R说:这个单子本身并不算大,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专业招聘官的影响力竟能如此之大

Part

02

这个案例看似普通,却揭示了招聘行业的一个命题:市场环境差,招聘专业度还重要吗?

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许多企业认为:现在行情不好,求职者变多,招人应该更容易了。于是,他们降低了对招聘流程和招聘官专业度的要求,毕竟忙业务还忙不过来,哪有心思搞那些虚的。

很多企业领导层认为现在是招聘的卖方市场,反正候选人没得选,企业招人就已经很不错了

但现实恰恰相反——市场越是不好,优秀人才的选择越谨慎,对企业的招聘专业度要求反而更高。

在市场环境恶化,企业和人才都极挑剔。

企业谨慎招聘,愿意出高薪的企业很少,但对人才要求极高,猎头现在戏称只有三种人企业想要:少年将军,救火英雄,落难凤凰

在市场寒冬,现在的人才又如惊弓之鸟,对企业机会同样又是极谨慎。

薪资吸引力普遍偏弱时,企业的招聘流程是否高效、招聘官是否足够专业,往往直接决定了能否吸引并留住前两者,如果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表现得不专业,候选人会直接认为现在的环境这么恶劣,这种管理一般的企业很难有胜算。

招聘人才任何时候都要认识到:

01. 性价比高的人才永远稀缺
无论经济好坏,真正的高端人才始终供不应求。市场低迷时反而会更加谨慎,选择更稳定、更专业的雇主。
02. 被动候选人更看重雇主体验
经济下行时,优秀人才往往不会主动求职,而是观望状态。 
03. 糟糕的招聘体验会影响雇主品牌
候选人即使这次没有加入,未来也可能成为客户、合作伙伴,甚至重新考虑你的公司。如果招聘体验差,他们会留下负面印象,甚至影响企业在行业内的口碑。

因此,越是行情不好,企业越应该重视招聘的专业性——因为真正的人才,永远不会将就。 即使想捡漏,想随便就能找个落难凤凰,也有很大概率找的是伪凤凰。

Part

03

R和我复盘时,我们都认为,候选人的态度之所以发生逆转,核心原因在于:

  • TA负责人亲自介入,展现诚意
候选人感受到被重视,而非被流程化对待。
    • 专业沟通,精准传递企业价值
    TA负责人不仅解释了职位的发展空间,还结合候选人的职业诉求,调整了沟通策略。
    • 快速响应,优化面试体验
    在候选人提出疑虑时,TA团队能迅速调整策略,而非机械执行流程。

    虽然候选人很是年轻,薪水也不高,是个小职位,但我们都为客户能把这样的少年英雄纳入团队,也为候选人能找到这样尊重他的平台而感到开心。

    相比之下,许多企业的招聘官(尤其是非HR出身的业务面试官)常犯以下错误:

    • 缺乏招聘技巧
    过于关注技术能力,忽略文化匹配、职业动机等软性因素。
    • 高高在上,缺乏同理心
    让候选人感觉像是在被审问,而非平等对话。
    • 反馈迟缓,流程冗长
    拖沓的面试安排、迟迟不给答复,导致候选人失去耐心。

    顶尖人才往往手握多个机会,他们不仅在选择职位,也在选择雇主体验如果你的招聘官表现得不专业,而且薪资职位并没有太好的吸引力,候选人转身离开的可能性很大。

    R分享的案例中,这家外资企业的TA团队还有一个值得学习的做法:

    他们在面试后增加了候选人反馈环节——'你觉得面试过程中,哪些做得好?哪些需要改进?’”

    这一举措看似简单,却带来了多重价值:

    • 提升候选人体验
    让候选人感受到企业的尊重和开放文化。
    • 优化内部面试官行为
    通过反馈数据,让业务面试官意识到自身问题,逐步提升招聘技巧。
    • 减少信息差,避免部门墙
    HR与业务线的协作更紧密,避免技术面试官只问技术,HR只谈薪资的割裂情况。

    反观许多企业,尤其是快速发展的民营企业,常见的招聘流程问题包括:

    • 老板或高管过度干预
    老板可能并不了解具体职位的需求,却凭个人喜好决定人选。
    • 部门墙严重
    业务部门与HR缺乏有效沟通,导致招聘需求错配。
    • 流程僵化
    机械化的简历筛选、漫长的多轮面试,让优秀人才失去耐心。

    在没有很强薪资等显性吸引力的情况下,流程效率也是竞争力。一个优秀的招聘流程应当:

    • 快速决策

      避免拖沓,减少优秀候选人的流失

    • 高度透明

      让候选人清楚知道进展,减少焦虑

    • 重视体验

      让候选人感受到被尊重,而非被挑选

    最后的话:

    专业度和职业化,是未来十年招聘的核心竞争力。

    在市场竞争已经卷到天际的今天,企业之间的较量早已不局限于薪资和职位本身。

    当我们还在感慨高科技企业现在用的人越来越少时,也要思考,未来的企业已经不再以规模取胜,真正能产生效益的人才会越来越个性化,人才的密度会越来越高,而招聘这样的人才,也有更高的要求。

    候选人会选择那些让他们感觉被重视、流程高效、面试官专业的公司。

    业务最重要,市场很难,但业务是人做出来的。有人才有业务,重视人还是要在业务之前。

    在市场机会减少的时代,挑选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大于培养。选好人,用好人,是大挑战。

    对于企业而言,优化招聘流程、提升招聘官专业度,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毕竟,在人才战争中,最终的赢家一定是那些既懂业务,又懂人心的企业。

    你是这样的企业吗?如果不是,现在改变还来得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