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骨头坏死早知道:解剖、症状、原因与防治

 疼痛康复研究 2025-04-28 发布于河南

"股骨头坏死"——这个听起来就让人心里发毛的病,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它就像个无声的杀手,刚开始可能只是隐隐作痛,但如果不及时治疗,轻则让人走路一瘸一拐,重则可能彻底丧失行动能力。

今天我们就来具体认识下股骨头坏死。

一、相关解剖

(一)核心解剖结构

1.股骨头

位置:股骨近端的球形结构,与髋臼构成髋关节,承担人体60%以上体重。

血供特点:

  • 主要来源:旋股内、外侧动脉(占80%血供),尤其是旋股内侧动脉的终末分支(上支持带动脉)。

  • 脆弱性:血管走行于关节囊内,创伤或压力升高易导致血供中断。

2.髋臼

与股骨头形成球窝关节,软骨覆盖减少摩擦,但坏死晚期可因股骨头变形导致软骨磨损。

(二)血供系统(坏死的关键因素)

主要血管

  • 旋股内侧动脉:供应股骨头2/3区域,是最重要的营养血管。

  • 旋股外侧动脉:参与前外侧血供。

  • 圆韧带动脉:仅供应股骨头凹部(占血供10%-20%),无法代偿主干血管损伤。

易损环节

  • 血管走行:支持带动脉紧贴股骨颈,骨折或关节囊内压增高(如激素使用、酗酒)可压迫血管。

  • 终末供血:缺乏侧支循环,一旦阻塞即引发缺血坏死。

二、什么是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是股骨头血供中断导致骨细胞死亡的疾病,属于骨科常见疑难病症。若不干预,最终可能引发股骨头塌陷、髋关节功能丧失。

其核心机制

1.缺血性坏死

旋股内侧动脉(主要供血血管)因创伤、栓塞或压力升高而阻塞,骨组织缺氧死亡。

2.塌陷连锁反应

坏死区骨修复失衡→软骨下骨强度下降→关节面塌陷→继发骨关节炎。

三、病因及高危人群

(一)病因

1.创伤性因素

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髋部外伤,会直接损伤股骨头的血运,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2.非创伤性因素

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会使脂肪代谢紊乱,引发血管内脂肪栓塞,同时还会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导致骨质疏松,增加股骨头坏死的风险;

酗酒也是常见原因之一,酒精会损害肝脏,导致脂质代谢异常,引起股骨头内脂肪细胞肥大、堆积,造成骨内压升高,血运受阻;

此外,减压病、镰状细胞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也会影响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引发坏死。

(二)高危人群

1.长期大量饮酒者

日均饮酒量超过 40 克,持续 5 年以上,酒精累积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对股骨头造成损害。

2.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

因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等需要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的风险较高。

3.髋部创伤患者

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髋部创伤后,无论是否进行手术治疗,都有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可能。

4.潜水员等特殊职业者

潜水员在高压环境下工作,易患减压病,导致氮气在体内形成气泡,堵塞血管,引发股骨头坏死。

5.患有特定疾病者

如镰状细胞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等疾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或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等因素,增加了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几率。

四、临床分期

股骨头坏死的分期主要采用 Ficat-Arlet分期 和 ARCO分期(国际骨循环研究会标准),不同阶段症状差异显著。

(一)Ficat-Arlet分期

0期:无临床症状,X线片检查无异常,为正常股骨头;

I期:轻微临床症状,X线片检查无异常;

II期:IIa期,轻微临床症状,X线片检查示股骨头轮廓正常、硬化、囊变;IIb期,中度临床症状,X线片检查示股骨头变扁;

III期:中、重度临床症状,X线片检查示股骨头塌陷、失去球形轮廓;IV期:严重临床症状,除股骨头变化外,髋臼改变。

上图为术前X线片、MRI图像显示左侧股骨头Ⅱa期骨坏死病变。

(二)ARCO分期

1期:X线片正常,但MRI或骨扫描呈阳性;

2期:X线片异常(股骨头内骨硬化,局灶性骨质疏松,或囊性变等细微征象),但无任何证据显示软骨下骨骨折,坏死区骨折,或股骨头变扁;

3期:X线片或CT可见软骨下骨或坏死区骨折,该期进一步分为两个亚期:3A期(早期,股骨头塌陷≤2mm)和3B期(晚期,股骨头塌陷>2mm);

4期:X线片有骨关节炎证据,伴随关节间隙变窄,髋臼侧改变,伴/不伴关节破坏。

五、典型症状

1.疼痛

疼痛是大多数患者最早的主诉,主要表现为髋部、臀部、大腿根处疼痛。疼痛会间歇发作,逐渐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若病变累及双侧髋关节可表现为左右交替性疼痛。

2.活动受限

股骨头坏死后。髋关节活动不如原来灵活,尤其是做内旋、外旋、屈曲这几个动作时最明显。

有少数患者会在早期无临床症状,逐渐发展为行走困难,髋关节活动受限、僵硬,或有痛性跛行。

3.骨骼变形

当股骨头坏死发展到比较严重时,股骨头甚至会出现塌陷,造成下肢短缩畸形、骨盆代偿性倾斜,被迫拄拐行走。

4.体征

患者常有腹股沟区深压痛,强力内旋时髋部疼痛,“4”字试验阳性,下肢内旋、外展活动明显受限。

六、治疗

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核心目标是保护股骨头的完整性,尽量延缓或避免关节置换手术。根据病情不同,治疗方式分为非手术和手术两大类。

1.非手术治疗

当病情尚处于早期,可以尝试一些非手术方法来减缓病变进展。

(1)双磷酸盐类药物,可减少骨吸收;

(2)他汀类药物和高压氧治疗,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3)体外冲击波疗法,近年来也被用于缓解症状。

2.手术治疗

对于进展性病变,手术治疗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保守手术方式:

(1)72小时血管融通术系列疗法:

以72小时血管融通术为主的八大系统疗法,直接解决股骨头供血不足的根源问题,修复股骨头的骨质,治疗股骨头坏死效果显著。

(2)骨移植术:

髓芯减压术常与骨移植联合进行。植入的骨头不仅能提供力学支撑,还能促进血管再生,降低塌陷风险。

(3)截骨术:

包括股骨旋转截骨术在内的几种截骨方式,主要用于改变股骨头受力方向,但手术难度较大,且存在骨不连等潜在问题。

(4)髓芯减压术:

这是早期治疗的首选,通过钻孔减压减轻骨内压力,改善血液供应。尽管效果显著,但也有一定风险,如进一步塌陷。

(5)钽棒置入术:

这种高科技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被广泛用于支撑坏死区域。

每种手术方式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选择时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阶段以及个人需求。

七、预防

1.避免外伤

注意安全,防止髋部受伤,如在运动、交通出行中做好防护,发生骨折等损伤要及时规范治疗。

2.合理用药

如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应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增减剂量,同时注意监测相关指标。

3.控制饮酒

尽量少饮酒,避免长期大量酗酒。

4.关注基础病

积极治疗高血脂、高尿酸血症、镰状细胞贫血等可能引发股骨头坏死的疾病。

5.适度运动

保持适当运动,避免过度负重,可选择如游泳等对髋关节压力小的运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