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草,唇形科夏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披散于地面或上升,具圆锥形的主根。叶轮廓为圆形,通常基部越冬叶远较宽大,叶片两面均绿色,上面疏生微柔毛,下面沿脉上被长柔毛;叶柄长,基生叶的长2-3厘米,上部叶的较短,通常在1厘米左右,扁平,上面微具沟槽。轮伞花序疏花,在枝条上部者较密集,在下部者较疏松;小苞片长约4毫米,稍短于萼筒,弯曲。花萼管状钟形,外密被微柔毛,内面无毛。花冠白色,稀粉红色,稍伸出于萼筒。雄蕊4,着生于冠筒中部稍下,不伸出,后对较短;花药卵圆形,2室。花柱先端2浅裂。花盘平顶。小坚果长卵形,褐色,有鳞粃。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浙江、江苏、安徽、湖北、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俄罗斯西伯利亚、朝鲜也有。生于路旁、旷地上。喜向阳湿润的环境,对土地要求不严,但以保水能力较好的壤土栽培为好。 夏至草全草入药,味辛、微苦,性寒,有小毒。主治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血虚头昏,半身不遂,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目赤肿痛,疮痈,冻疮,牙痛,皮疹瘙痒。 ![]() ![]() ![]() ![]() ![]() ![]() ![]() ![]() ![]() ![]() ![]() ![]() 今日感悟:夏至草因在夏至前后地上部分会完全枯萎而得名。 夏至草是唇形科夏至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在3-4月,果期在5-6月。当夏至来临,气温逐渐升高,环境变化导致其生长周期结束,地上部分开始干枯死亡。 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植物学家夏纬瑛为了区分夏至前后另一种会枯萎的草 — 夏枯草,首次用 “夏至草” 来描述这种植物。在此之前,它在唐代被称为 “郁臭苗”,记载于《救荒本草》中。 之前写过的唇形科植物有很多: |
|
来自: 书中淘乐 > 《花草蔬菜苗木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