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人民自古便有喜食五色糯米饭的习俗,每逢清明节、三月三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会精心制作。 相传古时候,有个孝顺的壮族青年特侬,与瘫痪的母亲相依为命。为了不让辛苦准备的糯米饭被猴子抢走,特侬尝试用枫叶做成黑色糯米。 没想到,这种黑色糯米不仅成功躲过猴子,还别有一番风味。 后来,壮族人纷纷效仿特侬制作黑色糯米,之后又陆续用黄栀子、红蓝草等天然植物,做出了黄色、红色、紫色糯米,逐渐演变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五色糯米饭。 ![]() ![]() 黑色糯米饭,要用枫叶的叶子和嫩茎,提前捶碎,捶得越碎越好,然后加入适量清水浸泡24小时。 中间还需用力搓洗几次,捞出叶渣滤净后,将滤液放入锅中煮至50 - 60℃,再把糯米浸入其中。 黄色糯米饭的染色颜料来源丰富,密蒙花、黄花汁、黄栀子、姜黄等植物的花、果实、块茎都能提取出天然色素。 密蒙花或黄花汁可直接入锅煮出颜色,黄栀子或姜黄则需捣碎后煮出颜色,任选一种煮好颜色后,将糯米倒入浸泡。 红色糯米饭和紫色糯米饭可用同一品种而叶状不同的红蓝草经水煮而成。 叶片较圆、颜色较浅的红蓝草煮出的颜色较淡,适合制作红色糯米饭; 叶片稍长、颜色稍深的红蓝草煮出的颜色较浓,用来制作紫色糯米饭。 此外,紫苏的茎叶煮水也能制作紫色糯米饭。 白色糯米饭制作最为简单,将白糯米用冷水浸泡10小时左右即可。 最后,把上色的糯米风干,摆好形状放入蒸笼蒸约1小时,一锅色香味俱佳的五色糯米饭就大功告成了。 ![]() ![]() ![]() 从医学角度来看,五色糯米饭蕴含着古人的智慧。 早在《灵枢·五色》中就有“以五色命五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的记载 ,将五色属性的食物合理搭配,有养生保健、防病治衰、延年益寿的功效。 糯米本身就具有补中益气、调脾胃、止泻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疲劳、自汗、排尿过多等症。 黑色糯米饭的染料取自枫香叶,对胃肠道有益,还能强健筋骨。 黄色糯米饭的染料来自密蒙花和姜黄,密蒙花清热养肝、明目退翳,可治疗目赤肿痛等症;姜黄则行气破血、通经止痛、清心解郁,多用于治疗血瘀证。 红色糯米饭由红蓝草染色制成,紫色糯米饭由紫蓝草染色制成。 红蓝草和紫蓝草虽是同一品种的不同形状植物,但都味甘、淡,性凉,有清淡香味,作为常见的民间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清肺化痰止咳、化瘀止痛、利尿消肿的功效。 ![]() ![]() 黑色是最重要的颜色,无论其他颜色如何变化,黑色总是必不可少,它象征着孕育生命的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制作黄色糯米饭是希望水稻长势良好,表达了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白色糯米饭一年四季均可制作,寓意四季平安、健康生长。 红色与紫色糯米饭一般在乔迁、婚嫁、小孩出生时使用,代表着生活红红火火、人丁兴旺、幸福美满。 在左江流域,壮族人信奉“五行”,即木、火、土、金、水,这五行反映到大自然上的颜色分别是绿、赤、黄、白、黑,当地的五色糯米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信仰。 ![]() ![]() 五色糯米饭,这道壮族的传统美食,将美味、文化与健康完美融合。 它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去了解、去品味、去传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