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 李姓书生 唐代李播以郎中掌管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一天,有个自称举子的姓李的读书人来拜见,正巧李播生病,就派子弟去会见。李播的子弟接过书生呈上的诗卷一看,正是李播当年参加科举时做的文章。书生走后,把诗卷呈给李播,李播也非常惊讶。第二天,李播叫儿子把书生请来,慢慢盘问。书生说:“诗文的确是我平生苦心所作,不会有错。”儿子说:“这是我父亲过去写的,你不要瞎说了。”书生听后脸色一下子就变了,急忙解释说:“我确实在瞎说,我化了一百钱在京城书铺中买来的,真不知道是您家大人亲笔所写。”儿子把这事转告了父亲。李播笑着说:“这种无能的人,实在可怜呀!”于是把书生留下来吃住几天,临走时又送给他一些绸缎。书生礼谢后又恳求道:“我带着您的诗文在江淮一带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我冒昧地请求您老人家,把您的诗文赠还给我,以使我的旅途增添光采,可以吗?”李播说:“这些诗文是我过去当举子时所作的,在旅馆投宿时就丢失了。现在我是个年老的郡官,诗文也没有什么用,完全可以赠送给你。”书生高兴地把诗文塞入袖子里。李播问他:“你现在要去哪儿?”书生回答说:“准备去江陵投奔岳丈卢尚书。”李播继续问:“你岳丈现在任什么官职?”书生说:“现在是荆南节度史。”李播追问道:“什么名字?”书生答:“卢弘宣。”李播听了禁不住拍掌大笑着说:“秀才,你又错了,卢尚书是我的岳丈。” 书生羞得无地自容,狼狈地叩头告退,仓皇而逃。 李播感叹道:“天下居然有这种无耻的人,这就是自欺欺人的果报呀!” 某廪生 明朝万历年间,江苏江阴县修订县志,一个廪生很有才华,参加修订。他翻阅旧县志,见到两位节妇的事迹不够翔实,便私自把这部分内容删去了。晚上廪生回家时路过城隍庙,忽然看见两个妇女走了进去,他尾随在后。入庙后两个妇女走到城隍神像前哭诉着:“我们苦守一生,留下美名,被记载在县志中,可这位廪生不顾事实,却把我们的名字删去了。”城隍神安慰她们说:“这位廪生本来明年科举可以考中的,鉴于他如此轻视贞烈妇女,就取消他的名字吧,让他接受一点儿教训。”两个妇女拜谢之后,哭着走了。廪生听了他们的对话,惶恐不安地回到家。第二年,果然因为考试成绩太差,被取消了廪生资格。他竟由于愤恨,忧闷而死了。 蒋煜断案 常州进士蒋煜任麻城县令。一次有个卖豆腐的人,在路上捡到五两银子,带回家拿给妻子,妻子说:“去捡银子的地方等着,就可以找到失主还给他。”他家的邻居目睹了这件事,很敬佩他们的品行。不一会儿,丢钱的书生果然回来找银子,双方对证后,卖豆腐的人把银子全部还给了失主。旁观者都称赞他,并劝书生拿出五钱银子做为酬谢。书生不肯,卖豆腐的人也生气了,双方竟然争吵起来。一气之下,书生状告到县里,谎称自己丢失了十五两银子,被卖豆腐的捡去,现在却只还了五两,剩下的私藏了,恳求官府追回。蒋煜对案情进行了调查,初步了解了情况,又把卖豆腐人的妻子和邻人,以及路上劝书生给酬谢费的人一起召来。再次进行核实,结果与初步调查的定论相吻合。于是蒋县令责问书生:“你果真丢了十五两银子吗?”书生仍然一口咬定。蒋煜果断地说:“你丢失的银子的数目,与他捡到的不合,你的银子肯定被其他人捡到了,可再去寻找,这五两银子不是你的。”于是县令把银子赐给了卖豆腐的人,书生只得目瞪口呆告退,县里的人都称赞县令断案公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