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3日晚上七点,“越读越好”读书群十名书友相约在县教育局502会议室畅谈读书生活。有书友分享自己令自己感动的书,也有书友谈自己最近读的书。 余华的《活着》这本书被两位老师选中,一位年轻老师说是经历苦难(生活、工作)才懂得忍受,才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另一个是优秀的邝秀老师,她感慨到,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最后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原来,生命真的很脆弱,同时也很珍贵,我们只要活着就有未来,活着的感觉真好。 我也读过《活着》这本书,而且反复读过,由最开始对福贵的嗤之以鼻,逐渐衍生敬佩之情。他是那么的顽强,不管命运如何安排,他都坦然接受,好好地活着。 《长安的荔枝》这本书听过,但没有读,听了这个老师分享后,反倒也没有多大的兴趣了,因为就是“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故事嘛。权贵的奢靡与特权,官场的阿谀奉承,底层官员的无奈与挣扎,在多部宫廷剧的熏陶下特别能理解。 关于李馨老师分享的《学生问题诊疗手册》这本书,自己读过,但没有如分享的那位老师那样实践于自己的班级,对于学生自己虽不会急于诊断,但也没有王晓春老师那般耐心分析学生问题背后的原因。 吴丹分享的是我送给她的郝晓东老师的《晨思》,她说,调整作息习惯,早上五点半起床,读书与写作,让自己一点一点也学会晨思。她谈到了自己近期读《古文观止》的过程,看着她对苏轼、范仲淹等人的故事信手拈来,我只有敬佩。 另一个好友郭亚玲分享的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我们大部分书友既是妈妈,也是老师,这本书告诉我们该如何做妈妈。尹建莉老师的书,确实值得宝妈细读。她也提到我带着她阅读的事。其实何尝不是她们几个一直陪着我慢慢阅读,才有了现在的阅读习惯。她的每一次鼓励,每一次关心,都让我感动。 周晓旭老师分享的是陈行甲的书,她提炼的关键词特别好——源于喜欢。是呀,陈行甲源于喜欢,有了对小家的爱,对国家的爱。我们也是源于喜欢,才相聚在这里。她说人与人的区别,源于内心的奋斗,不管处在哪个岗位,明知道有委屈,依然热爱,去影响自己。她在最后总结的时候还提到了“线下+线上”结合的读书方式,让我们逐步把输入变输出,把每一次交流当做输出状态。平时读了书,可以挤出写文章时间,然后再把文章推出去投稿。这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就比如去训练学生,如何去推荐一本书好书,要循序渐进。低年级学生从简单句式开始:大家好,我给大家推荐什么书。后来中年级推荐的理由,到高年级再加三到五分钟谈自己的感受。她说说们都是教师,也都爱读书,要让读书变得力量。
还有几位书友没有提到名字,一是自己还不能把名字推荐的书名对号入座,二是他们推荐的书,自己不敢保证自己听到的名字是正确的。她们基本上都提前准备了文字稿,因此讲起来有理有据,头头是道。 总之,就像吴丹所说,一群书友聚在一起聊聊读书的事就很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