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分析,本应是条理分明的"庖丁解牛",却因缺乏框架,往往沦为"盲人摸象"。数据虽多,却如散沙;见解虽众,却似乱麻。 许多企业分析经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今日看营收,明日盯成本,后日又忽然研究起库存周转。数据表格攒了一堆,却无主线串联,结果分析来、分析去,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更可笑的是,各部门各执一词,财务说利润率下滑是销售不力,销售怪生产成本太高,生产又抱怨采购价高质次……吵嚷半天,问题仍在原处,无人能真正"破局"。 究其根源,是未立"框架"。框架如同骨架,无骨之肉,终究瘫软无力。若先定结构——比如从财务、客户、运营、成长四维度切入,再层层拆解,数据便能各归其位,问题自然浮出水面。否则,纵有千般数据,也不过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罢了。 经营分析,终究要"有章法"。无框架的分析,不过是数据的堆砌,徒劳而已。 一般来说经营分析或成本分析框架至少包含这几个方面:上期问题跟踪及落实情况,本期经营数据审视(业务考核指标,财务指标,对标分析指标,预实数据分析,细化业务和财务数据等等),下期经营成本预测,本期问题聚焦,下期成本作战主要事项及计划。 经营分析首先是要建立经营分析框架,没有分析框架,经营分析就是一盘散沙。 如下图所示,企业经营分析包括不限于以下图示内容: ![]() 如何在以上分析框架下,进行企业的经营分析呢?以下用一个简单的案例,把经营分析的主要内容进行举例说明。 一、上期问题跟踪及落实情况(跨部门闭环)1. 生产部问题
2. 供应链部问题
3. 质量部问题ROHS检测超标(检出镉0.01%):追溯至某批次沉铜药水污染,全面停用该供应商(损失¥35万) 二、本期经营数据深度剖析(财务核心指标)1. 财务主要指标分析
2. 成本结构拆解(单位:万元)
3. 产品线损益表
三、经营主报告 1. 销售部问题:大客户流失(客户C转单至越南厂商) 根因:报价高于竞争对手15%(成本传导失败) 行动:推出“阶梯价”(年采购超1万m²降价8%) 2. 研发部问题:高频材料Dk值不稳定(±0.2→±0.5) 根因:填料分散工艺不成熟 投入:购置纳米分散机(¥120万,Q4到位) 3. 设备部问题:电镀线故障率月度12次(行业标杆≤5次) 根因:阳极钛篮腐蚀未及时更换 KPI:建立预防性维护清单(每周2次点检) 4. 人力资源部问题:关键技术员流失率25%(行业10%) 根因:薪酬低于市场15%+无股权激励 方案:推出“核心技术人才津贴”(月+¥3000) 5. 财务部问题:税务稽查补缴滞纳金¥28万 根因:出口退税资料漏提交 整改:引入税务机器人自动校验 四、下期成本作战计划(财务牵头)1. 材料降本专项
2. 效率提升专项瓶颈工序:LDI曝光速度120面/小时→目标150面/小时 投入:升级光学系统(¥80万,ROI测算1.2年) 五、风险预警仪表盘
以上案例只是展示简易分析框架,企业在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集合企业实际情况,丰富本企业的经营分析内容。 许多企业的经营分析往往停留在数据堆砌阶段——报表越做越厚,数字越攒越多,却因缺乏分析框架,导致关键问题被淹没在信息洪流中。 这主要是在做经营分析之前,没有建立经营分析框架。以下从会议组织框架、问题追踪框架、各部门主要考核指标框架、各部门常见借口及应对措施框架、如何让各部门暴露问题的框架。以下图表中的细节事项,后续可能在本公众号进行持续分享。 1、经营分析会的组织 ![]() 2、经营分析会的问题追踪 ![]() 3、经营分析会的各部门主要分析指标 ![]() 4、经营分析中各部门常见借口及应对措施 ![]() 5、经营分析会如何建立机制让各部暴露真问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