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陨流光 聆听宇宙密语 点击预约,精彩不错过 音乐为我们留下了声音的另一个身份。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某一天,我们在书店的一个角落里偶然发现一卷古琴录音带,第一次真正知道什么是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弹的原来是这泠泠七弦上的古琴。 常言道:古琴难学易忘,说的正是古琴那特有的记谱方式,历史上古琴音乐向来只流传在士人阶层而显得有些曲高和寡,又因为旋律舒缓内敛音量较小,于是乎音乐的本质倾向于自我的修身养性,不为表演而存在。 ![]() 图1.15 唐初手抄卷碣石调幽兰文字谱。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 ![]() 图1.16 陆刻本姜白石古怨减字谱。作者翻拍自唐健垣编篡《琴府》收录之琴谱 * ![]() 图1.17 幽兰文字谱与减字谱双行对照。作者翻拍自唐健垣编篡《琴府》收录之琴谱 * 目前所见最早的琴谱是南朝丘明所传唐初手抄卷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以及宋朝姜白石的减字谱《古怨》。 文字谱本身只是一篇描述弹奏指法的文章,记载了所弹何弦、所按徽位以及指法如何,并未标示音高与节奏,不同于古典戏曲所用的工尺谱或现代的五线谱,音乐最重要的旋律与节奏完全倚赖口授心传或实际打谱弹奏之后才能知晓. 乐谱只是作为一种弹奏指法的备忘而不是音乐本身的精准重现,因而同一个谱,经过不同人的实际打谱弹奏,自然允许了较多的再创造,所呈现出来的音乐便反映了深厚的人文特色。 由于文字谱使用上的不便,到了唐代又进一步将文字谱简化为减字谱,将文字谱所叙述的左右手指法减省笔划成为接近符号化了的减字,如:人表食指、夕表无名指、木表抹、丁表打、卜表绰、氵表注、亍表吟、尚表淌、立表撞、弓表引、乏表泛、早表撮、弗表拂。 再将几个减字符号合组为一字,以这个复合的减字表示乐音的弹奏指法。于是在阅读减字谱时,感觉就像是在写书法或打拳,果然金庸《笑傲江湖》里令狐冲随身带着一本琴谱,别人却误以为定是武功秘笈,拿来一看,有看没有懂,反而更加觉得高深莫测。 声音化成了一组阴阳往来的手势动作,声音是一种阴阳变化的结果,这个变化称之为波动,不独声音,万事万物也都是如此诞生。从波动来说,看见声音是很自然的事,如同听见形状一般,“听见”这个词不正说明了一切,那并非只是文学修辞,而是一种事实,也许悠游大海中的鲸豚们最清楚。 《红楼梦》八十六回有一段描写贾宝玉不识琴谱,以为是有字天书,被林黛玉嘲笑。 一面瞧着黛玉看的那本书。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得,有的像“芍”字,有的像“茫”字,也有一个“大”字旁边“九”字加上一勾,中间又添个“五”字,也有上头“五”字“六”字又添一个“木”字,底下又是一个“五”字,看着又奇怪,又纳闷,便说:“妹妹近日愈发进了,看起天书来了。” 黛玉嗤的一声笑道:“好个念书的人,连个琴谱都没有见过。” 宝玉道:“琴谱怎么不知道,为什么上头的字一个也不认得。妹妹你认得么?” 不只江湖习武之人没看过琴谱,连贾宝玉好个念书的人也都不懂。后来这一段是林黛玉对减字谱的举例解说: 宝玉道:“我是个糊涂人,得教我那个'大’字加一勾,中间一个'五’字的。” 黛玉笑道:“这'大’字'九’字是用左手大拇指按琴上的九徽,这一勾加'五’字是右手钩五弦。并不是一个字,乃是一声,是极容易的。还有吟、揉、绰、注、撞、走、飞、推等法,是讲究手法的。” ![]() 图1.18 做一个简单粗略的对比,拼音字用语言的基本音素拼写,那么减字谱的“字”就是用手势动作的减字符号与琴弦的序位来构成。拼音让我们说出话语,减字让我们弹奏出音律。 在减字谱里,声音先是被看见,经过一段空间中的动作推移然后才被听见。相对于五线谱的精准,较原始的减字谱实际上表达了人类原有整体的尚未分化的能力。 新世纪音乐家喜多郎早期的创作里,由于不懂五线谱,他自创类似图画的方式来记谱,一种只有他自己才看得懂的图画乐谱,和古琴的减字谱比起来,又更加原始而直接了。 不论看到的光线,听到的声音,或是物质、心念、思想最终都可以回溯到波动的本质。诸法如一,而意识分别之,无别与有别之间,有我与忘我之间,在现实与梦的交响之下,意识的转换与聚焦定位决定了什么是个体之我、什么是宇宙全体。 构成声音的波动,同时也显现为空间的基本形状“几何”。那将是毕达哥拉斯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
|
来自: nms141319 > 《《心灵DNA.ling性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