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玺属于印章的初创阶段,而战国鸟虫篆印更是稀如星凤,其装饰手法、装饰程度又相当简单,因此,它们与普通的战国古玺在章法上没有什么两样。但在视觉效果上,鸟虫篆纹饰已经从印面中突出出来,成为章法上重要的视觉因素。 战国鸟虫篆古玺发育很不完善,因时代变迁而中止。它的探索空间很大,在章法上也是如此。 汉鸟虫篆印的章法相对复杂一些,主要是类型多一些,有汉玉印式、汉铜印式,又因字的多少而呈多样化特点。 (一)玉印式 汉玉印中的鸟虫篆印约40方,其中除了“薄戎奴”、“新成甲”、“臂棠里”、“集仔妾娟”、“郭安国”、“王莫书”、“或”7方外,其余均为两字印。我们就以两字印为例,对其章法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1.受普通汉玉印影响 汉鸟虫篆玉印在章法上深受普通汉玉印的影响,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线条在全印排布均匀。 ![]() 普通的汉二字玉印,篆法垂落舒展,章法匀称,印面内以竖笔为章法骨架,以竖笔数量(画线法计)的多少来决定印面内各个字占位置的大小。比如“谢李”(图200)、“桓启”(图201)、“周诱”(图202),在整体的均匀中富于变化。汉鸟虫篆玉印也深受这种处理习惯的影响。比如“李堪”(图126)、“苏意”(图117)这样的作品,其处理宗旨基本上同于普通汉玉印。我们以“苏意”为印文设计了一个普通汉玉印的印痛(图203)、其章法布局、每个字所占位置的大小和鸟虫篆印基本相同。 ![]() 当然,这种影响只是汉鸟虫篆印章法的一个背景,其处理匀称的章法宗旨也有线条排布均匀,利于砣治制作的因素。而鸟虫篆印经过对线条的装饰、盘曲之后,字形结构会发生一些变化,因而其章法也会呈现出与汉玉印不同的一面。比如“石贺”(图73)一印,其印文两字的对比关系就比较悬殊,如果是普通的汉玉印,如图204所示的印稿,其两宇间的对比不至如此悬殊。而在一些因盘曲而线条多呈圆斜笔的印面中,各字所占印面位置则完全以盘曲后字形的复杂程度为根据,直笔特别是竖笔的影响已经相当淡化了,如“武意”(图3)。 2.两字间界线模糊 汉玉印字形整伤,两宇间界线分明。而鸟虫篆文字由于圆斜笔多,外形一般不方整,只能做到大致规整。在两字的结合部,两个字的不方整相遇,其处理就存在较多的变数。 ![]() 首先,它不像普通汉玉印那样两字界线呈直线,而往往有轻微的弯曲,比如“武意”(图3),两字间的留空就呈弧线状。其次,在笔画排布密集的作品中,两字的结合部往往有嵌合出现。比如“杜说”(图140)中,两字间存在很明显的嵌合。另外,在“楼治”(图143)、“孙荆”(图111)等印中也有类似现象。第三,两字结合部线条方向复杂,不像普通汉玉印以竖笔为主。而这种处理也避免了两字被明显割裂且边缘勉强取齐,利于章法安排。两字浑然一体,易于突出鸟虫篆印的特色。 两字结合部界线模糊,这是鸟虫篆圆斜笔多、结构复杂造成的。有些作品就利用这一点来解决章法排布的问题。比如“李堪”(图126)、“曹女巽”(图11)两印,两字间的界线都是结构导致的。我们以“曹”为例,“娱”字下部笔画密集,需要的空间相对大一些,两字分界线的倾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娱”下部多提供些安排空间。 3.临边处取齐 尽管两字间可以有各种变化,但临印边的笔画,其外形处理是大致整齐的,这是文字对印面形式必要的适应。因为汉玉印的满白程度低,线条相对较细,笔画间留空较多,所以即使有一些不甚方整处也不影响大局,如“沈意”(图145)、“栾犀”(图110)。而在一些笔画较粗,效果接近于满白文的作品中。如“曹女巽”(图134)、“辟强”(图12)、“楼治”(图143)等印,其文字靠印边处就处理得很整齐。汉人对这种细节是非常敏感的。 ![]() 汉鸟虫篆玉印的章法相对简单,印面内排布大体均匀,字与字的关系轻松多变,印文对印边的适应适度,追求一种全印一体的和谐。如果说其篆法更多地表现出变的一面,那么其章法则是表现出平的特征。这种互补式的配置非常得体,保证了在流走婉丽的线条组合中印面的条理性。 (二)铜印式 1.四字印的章法特点 汉鸟虫篆四字印的章法非常简单,绝大多数都是四字均分印面。当然,这种均分不是几何意义上的绝对均分,而是相对的。而四字间的“十”字状留白一般保持完整、通畅。比如“马级私印”(图205)、谢相私印”(图206)、“李君兴印”(图207),还有前面举过的例子“王为私印”(图15)、“杜子沙印”(图115),圆转流畅的线条在方正稳定的格局中屈曲盘旋,构成了极富特色的视觉效果。 当然,汉四字鸟虫篆铜印也有少数因字的笔画过于悬殊而不采用四字均分章法的,它们一般依印文笔画多少决定占面积大小,比如“王胜之印”(图208)、“王崇私印”(图209)、“公孙并印”(图210),都是依字的笔画疏密来决定章法布局。也有一些作品刻意变化,故意将字的大小打乱,显出一种荒率不羁的作风,如“孙骏私印”(图211).“唐宪私印”(图212),在以富丽精工著称的鸟虫篆印中别具情趣,虽然数量极少,但也是一种风格的代表。 还有些作品加了白文的边框,如“胡长私印”(图213)、“秦众私印”(图214)、“贾歆私印”(图215),既起到了对印文的稳定作用,又产生了一重装饰效果。 汉鸟虫篆四字铜印,章法上最重要的地方是强调秩序。 我们来看这样两方印:“荆伦私印”(图216)、“戴衡私印”(图217).如果有读者发出“这还算印章吗?”的提问,我们不必感到奇怪。的确,这些作品因为残损,全印模糊一片,很难再给人什么美感。而即使如“王严私印”(图218)、“坷歆印信”(图219)这样的作品,章法还有眉目,且“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但也不应在鸟虫篆印创作中提倡——能认出这样的印文的人少之又少。 ![]() 这些古印在当初制作时应该是十分精整完美的,现在的残损样子肯定非当年印工所想。在鸟虫篆印创作中,章法的秩序一定要强调,字与字的关系一定要清晰明了,充分保证其条理性、可识性。单就汉鸟虫篆四字铜印来说,这种秩序的好坏足以决定作品的成败。在两字的鸟虫篆玉印中,尚有两字嵌合的可能;而在四字印中,这种处理不是可想象的。 2.非四字印 汉鸟虫篆铜印中,四字印为其大宗,除此之外尚有40多方其他作品。其中二、三字印在今天的创作中仍经常用到,所以对它们的章法进行总结是必要的。 (1)二字印 二字印的章法类于汉鸟虫篆玉印。对两字结合部的规整理度要求不高,不像四字印一定要求整齐通畅。像“鲁护”(图220)这样的作品,章法极为密集,两字儿不可分,如果在四字印中肯定失败。但二字印中绝大多数两字间界线还是比较分明的,如“史循”(图221)、“田丰”(图222),印面在流动中不失精整。二字印也不乏带界格的作品。其效果类于四字印带界格者,一方面对字形不规则的或过于细碎的字加以稳定,如“吾延”(图223)、“燕”(图224);一方面对印文平正者也有一种装饰效果,如“栗胶”(图225)、“乐丁”(图226)。两字印的盘曲受字形限制,有时不会很匀称,在章法上就要充分考虑其留空了。这是四字印中不常遇到的问题。如“□平”(图227)、“播庆”(图196),我们能感受到其留空处理的合理性。 ![]() (2)三字印 三字印的章法有两种式样,一种如“史君严”(图228)作一二组合,一种如“田恭印”(图229)作三字并列。 这两种式样的处理难度却非常高。比如第一式,三字一边一字,另一边两字,这是篆刻最普通的格式,可是由于鸟虫篆铜印要靠盘曲来改变字形太小,独占一面的一字要比另两字多盘曲一倍,等于一方甲中一半两字印,一半四字印,其处理要照顾到二者各自的章法特点。像“史君严”一印,“君严”是纯粹的四字印处理,而“史”字为与之配合,反复盘曲,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虽然终成佳作,其技法难度实非常人所能想象。当然,这种难度是由章法造成的,但要靠篆法来解决。三字印汉铜、汉玉印章法差别不大。如玉印“薄戎奴”(图101)、“新成甲”(图78)类于“史君严”(图228),而“特棠里”(图138)类于“田恭印”(图229),可互为参照。 ![]() (3)五字以上者 汉印中五个字的鸟虫篆印有“赵莽私印章”(图91),六个字的鸟虫篆印有“常利妾宜子孙”(图230),七个字的鸟虫篆印有“尚普私印字子良”(图231)。 这些作品与同样字数的汉印章法近同,都讲究秩序,这一点是所有多字数印章的共同特点,鸟虫篆也不例外。 3.朱文印 权鸟虫篆铜印中有十几方朱文印,是汉鸟虫篆印中的别格。这些作品的章法都非常端正,并没有因朱文宽容度大而过多变化。其中“王云名印”(图232)、“长生不老”(图233)等作品反而受到汉朱文印的影响,以较方正的线条盘曲,直开“九叠篆”的宪河。 汉朱文鸟虫篆印都是比较质补的,如“宋还印信”(图234)、“图傈君”(图235)、“竭将印印”(图236),绝无近世鸟虫篆来文印工巧甜美的作风。古质而今妍,鸟虫篆印也不例外。 ![]() 因为篆法变化多端,在印面中占了主角;章法就为其服务,在印面内成为配角。这样的比喻未必恰当,但讲出了汉鸟虫篆印章法简单的原因所在。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的所有内容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若不宜转载,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