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名方——排气饮

 谷山居士 2025-04-29


排气饮


原文:

《景岳全书》:气逆食滞胀痛。

歌诀
景岳排气治胀疼,陈藿枳香乌药行。泽朴木香同入剂,气消滞散效功成。

组成用法

组成:陈皮一钱五分(4.5g),木香七分或一钱(2.1-3g),藿香一钱五分(4.5g),香附二钱,枳壳(6g)一钱五分(4.5g),泽泻二钱(6g),乌药二钱(6g),厚朴一钱(3g)。

用法:水一钟半,煎七分,热服。

Image

方义

 方中枳壳、陈皮、香附、木香、乌药行气消胀,为主药;徽香、泽泻、摩朴芳香化湿、利湿为辅药。诸药配伍共奏理气消胀之功

——————

               Image

排气饮医案

胃肠积气

患者杨某,女,41 岁,

2023 年 10 月 2 日初诊。曾因腹胀服中药好转,近 1 周复发。查体见腹部膨胀,触之腹软,左下腹轻压痛,叩诊鼓音。自诉大便不畅,矢气少,便后腹胀稍减,伴胸脘胀闷、少食。

诊断:胃肠道内积气,属中医气逆食滞范畴。

治法:行气消胀。

处方:以排气饮加减。乌药 10g,木香 6g,陈皮 15g,炒白术 15g,厚朴 15g,枳壳 10g,焦槟榔 8g,大腹皮 15g,熟大黄 10g,炒莱菔子 15g,莪术 6g,青皮 10g,玳玳花 10g。5 剂,水煎服,日 1 剂。

二诊(10 月 18 日):服药后矢气增多,大便日行 2 次,腹胀减轻,脘部胀闷缓解,纳食同前。效不更方,嘱原方 1 周 2 剂,连服 2 周。

三诊(10 月 26 日):腹胀全消,脘胀止,饮食增加。改用温补调中汤治本,以巩固疗效。

按语:本案中,患者以腹胀、大便不畅、矢气少为主要表现,符合气逆食滞的病机。方中熟大黄、槟榔缓通大便,使积滞下行;枳壳行气消满,善治胸脘胀气;木香、乌药、砂仁、陈皮、厚朴、大腹皮、玳玳花等,温中行气以消脘腹胀满;莱菔子消食除胀;莪术既能消积,又可预防气滞血瘀。全方集调气、理气、行气、消食、通便、活血、温胃诸法,使肠道通畅,积气消除,脘腹胀满自解。待症状缓解后,以温补调中汤健脾固本,体现了中医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的治疗原则。


功能性消化不良案

某 45 岁女性患者,

反复脐周胀痛 2 年,肠鸣腹泻,食冷后症状加重。查体见舌淡苔白腻,脉沉弦。

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为气滞兼寒湿。

治法:行气消胀,散寒化湿。

处方:予排气饮基础方加干姜 6g、小茴香 4.5g。

疗效:5 剂后症状缓解 70%,续服 7 剂巩固,病情明显改善。

按语:该患者脐周胀痛、肠鸣腹泻,且遇冷加重,结合舌脉,判断为气滞兼寒湿之证。排气饮本身具有理气消胀之功,加干姜以温中散寒,小茴香暖肝散寒、理气止痛,增强了方剂散寒化湿的力量。诸药合用,针对病因病机,使气机通畅,寒湿得化,故症状得以缓解。


术后肠麻痹案

患者张某,

因腹部手术后出现肠麻痹,表现为腹胀明显,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伴有恶心、呕吐。

诊断:术后肠麻痹,属中医气滞腹胀范畴。

治法:行气通腑。

处方:排气饮原方,同时配合穴位贴敷(神阙穴贴敷木香、厚朴等中药制成的膏剂)。

疗效:用药后患者排气时间较未使用排气饮者缩短 2 - 3 小时,腹胀逐渐减轻,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快。

按语:术后肠麻痹多因手术创伤导致气机不畅,腑气不通。排气饮中枳壳、陈皮、香附、木香、乌药等行气药物,可促进气机运行,恢复胃肠道的传导功能;藿香、厚朴、泽泻化湿利水,有助于减轻胃肠积滞。配合穴位贴敷,通过经络传导,增强药物的作用,直达病所,从而有效缩短了术后肠麻痹的恢复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