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肩袖损伤不再缠绵难愈(3个调养方法、3个预防要点)

 循天园 2025-04-30

“请问主任,针对肩袖损伤,中医有没有办法?”57岁的孙女士手持外院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前来就诊。主诉右肩关节疼痛3个月,伴上举无力,经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为肩袖损伤,有医师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对手术存在顾虑。

经详细询问病史及阅片分析,诊断为肩袖部分损伤(中小程度撕裂)。医生为其制定了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经1个月治疗后疼痛显著减轻,后经医生指导居家调养2个月,关节功能逐步恢复。

肩痛“祸首”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四块肌肉的肌腱在肱骨近端形成的复合结构,呈袖套样包绕肱骨头。这些肌腱协同作用,主要负责肩关节的外展、内旋和外旋运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称为“损伤”,但临床观察显示约70%~80%的肩袖病变患者并无明确外伤史。其发病机制主要是随着年龄增长,肌腱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加之长期反复的机械性磨损所致。这种退行性病变在50岁以上人群中尤为常见,其中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

目前,如何有效缓解肩部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已成为困扰众多中老年患者的重要健康问题。

中医的2个认识

肩袖损伤在中医理论中归属于“痹证”“肩痹”“筋伤”等病证范畴,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内外两方面因素。

内因方面

主要与肝肾亏虚、筋骨失养相关。中医理论中,肝主筋,肾主骨,随着年龄增长,肝肾精气逐渐亏虚,气血生化不足,导致筋脉失于濡养。特别是组成肩袖的冈上肌腱部位,更易因这种生理性退变而出现损伤。

外因方面

主要包括风寒湿邪侵袭和慢性劳损。外邪滞留肩关节,阻碍气血运行,或长期劳损导致局部气血瘀滞,经络不通,筋膜失养,从而引发痹证。

临床观察表明,大多数肩袖损伤属于慢性中小程度撕裂,通过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配合以下3个居家调养方法,通常能够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

3个调养方法

推拿按摩

先用健侧手指及手掌自上而下按揉肩关节及周围,有局部痛点可用拇指点按片刻;再以由下至上揉捏至肩部,各20~30次。同时在患肩外展位,一边揉捏一边进行肩关节各方向活动。最后用手掌自上而下地揉,对于肩后部按摩不到的部位,可拍打10~20次。

中药外用

《黄帝内经》载:“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寒者热之。采用中药热盐包外敷,属于中医外治溻渍疗法之一。取中药桂枝、红花、草乌、牛膝、川乌各6克,当归、鸡血藤、透骨草各10克,大青盐550克,将中药和盐一起装入布袋,蒸热7~8分钟后外敷肩部,可反复使用。亦可网购含中草药盐包。每次热敷30分钟,具有活血消肿、散寒止痛功效。

功能锻炼

可缓解疼痛,改善气血循环,促进功能恢复。居家首选钟摆活动法: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身体微微前倾,健侧上肢可自然下垂或扶持桌面,患侧上肢伸直自然下垂并做向前后、左右方向钟表样摆动或画钟表圈式运动。每日2~3组,每组各方向12~15次。

3个预防要点

合理用力护肩颈

日常生活中应当避免单手提举重物,建议改用双手分担或借助推车等工具,提物时要保持手肘弯曲并贴近身体以减轻肩部负担,同时要尽量减少手臂高举过肩的持续性动作,控制重复性劳作频率并注意每小时适当休息,这些措施都能有效保护肩颈部位。

适度运动强筋骨

建议选择游泳、太极拳等对肩部负荷较小的温和运动来增强肌力,每次运动前务必进行10~15分钟的热身准备,要特别注意避免突然甩臂、强力扭转等危险动作,对于羽毛球、投掷等需要过顶动作的运动要严格控制强度和时间,循序渐进地开展锻炼。

日常防护保健康

平时要特别注意肩部保暖,避免空调冷风直接吹拂,睡眠时建议穿着护肩或长袖睡衣,保持良好坐姿避免驼背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睡姿以仰卧为主减少患侧受压,若发生急性损伤要立即制动固定并及时就医检查,这些防护措施对维护肩部健康都很重要。(郭仲华)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