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 皇帝临位,作制明,廿六年,初并亲巡远方黎民兹山,览极。臣思迹,本原;德。 皇帝临位后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他进行了亲巡,亲自视察了远方的黎民百姓,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他思考了国家的根本, 治道运行,诸产得宜大义著明,陲于后嗣,皇帝躬听,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 制定了治理国家的政策,使各种产业得到适宜的发展。他还强调了大义的重要性,并将其传给后嗣。皇帝非常注重治理国家,他早起晚睡,致力于建设长利,专攻教诲。 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体顺,慎遵职事。 他通过训经宣达,使远近各地的百姓都得到了良好的治理,都承袭了圣志。他还明确了贵贱之分,使男女各安其位,谨慎地遵守各自的职责。 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化及无穷; 皇帝的施政使得内外都得到了清净,他的教化传播到了无穷的地方。 遵奉遗诏,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於久远也。 他遵循先皇的遗诏,将皇帝的旨意刻在金石上,使其长久地保存下去。 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 对于后嗣继位者,不称其成功盛德。 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 丞相、御史等大臣们向皇帝提出了建议,请求将皇帝的诏书刻在金石上永久保存。 臣昧死请制,曰可。 皇帝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古道 《封泰山碑》 李斯 / 小篆 ![]() 【1】皇帝临位,作制 ![]() 【2】明,廿六年,初并 ![]() 【3】亲巡远方黎民 ![]() 【4】兹山,览极。臣思 ![]() 【5】迹,本原;德。治道 ![]() 【6】运行,诸产得宜 ![]() 【7】大义著明,陲于 ![]() 【8】后嗣,皇帝躬 ![]() 【9】听,既平天下,不 ![]() 【10】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 ![]() 【11】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 ![]() 【12】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 ![]() 【13】贵贱分明,男女 ![]() 【14】体顺,慎遵职事。昭隔内 ![]() 【15】外,靡不清净,施 ![]() 【16】化及无穷,遵奉 ![]() 【17】遗诏;皇帝曰 ![]() 【18】金石刻尽 ![]() 【19】始皇帝金石刻 ![]() 【20】辞,不称始皇帝 ![]() 【21】其於久远也。如 ![]() 【22】后嗣为之者,不 ![]() 【23】称成功盛德。丞相臣 ![]() 【24】斯,臣去疾御史 ![]() 【25】夫。臣德昧,死言 ![]() 【26】臣请,具刻诏书, ![]() 【27】金石刻因明白 ![]() 【28】矣。臣昧死请 ![]() 【29】制,曰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