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爱喝茶,觉得提神清心,也有人戒了茶,怕刺激胃肠、伤身体。两种人各有说法,各有坚持。长期饮茶与不饮茶者,晚年健康究竟存在何种差异,谁的身体更康健? 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喝不喝的问题,背后藏着的,是人体内分泌、神经调节、微循环乃至免疫系统长期适应的差异。 喝茶的老人,身体有何不同? 从外观上,很容易看出常年喝茶和不喝茶的老人有些不同。常饮茶之人,肤色往往更为透亮,血管弹性亦更佳。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医院的一项研究追踪了3000名65岁以上老年人10年,发现每天适量饮茶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不饮茶组低了23%。 而且茶叶里的多酚类物质,能在体内清除自由基,减缓细胞老化速度,这一点早在上世纪末的英国剑桥大学实验室就已经反复验证过了。 过量喝茶,可能带来这些副作用 但这并不意味着喝茶一定无害。不少老人喝茶没有节制,每天五六杯浓茶往下灌,反而给身体加了不少隐形的负担。茶叶中含有的咖啡因、鞣酸、茶碱成分,在年轻时身体代谢快,没啥问题,到了老年,代谢功能下降,累积在血液中,容易出现心悸、胃胀、失眠、骨质流失这些副作用。 美国国家衰老研究院(NIA)在一项为期8年的纵向观察里发现,65岁以上老人如果每天摄入咖啡因超过300毫克,心律失常风险增加了18%。 老年人喝茶,这4个细节要注意 真正决定喝茶对老年人是益是害的,关键在细节上。 1\.控制饮用量 老年人每天茶水摄入量,控制在250到400毫升之间最合适,差不多一两杯轻度茶汤。浓茶喝多了,不只是刺激胃,还可能抑制铁元素吸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做过一组实验,连续6个月,每天饮用三杯以上浓茶的老人,血清铁蛋白水平下降了11%。铁元素不足,贫血找上门,整个免疫功能都会被拉低。 2\.避免空腹喝茶 茶叶富含大量生物碱类物质,空腹饮用时,会促使胃酸大量分泌,进而损害胃黏膜,产生不良的身体反应。很多老人胃功能本就弱,再加上年纪大胃排空速度变慢,空腹喝茶容易造成胃痉挛、胃痛,甚至诱发慢性胃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一项临床调查显示,在门诊胃炎患者中,超过42%的老年患者都有空腹饮浓茶的习惯,且症状普遍比普通患者更重。 3\.警惕咖啡因的摄入总量 不光是茶水里的咖啡因,还得算上咖啡、可可、巧克力、某些功能饮料里的咖啡因总和。老年人肝脏代谢功能下降,咖啡因在体内半衰期延长,容易造成晚上睡不着,白天精神差,形成恶性循环。睡眠不足,会进一步加速大脑退化,还可能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美国斯坦福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指出,65岁以上人群,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者,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出31%。而饮茶过量,是导致老人失眠的重要诱因之一。 4\.注意水质和水温 很多老人习惯用烧开的自来水泡茶,但如果水中有过量氯化物、重金属残留,会与茶叶中的成分反应,生成一些有害中间产物,比如三氯甲烷。日本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实验表明,长期饮用含三氯甲烷微量超标的饮用水,癌症风险提高约17%。水温也要控制,太烫的茶水,会烫伤食道黏膜。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16年发布的癌症分类中,把饮用温度超过65℃的热饮列为2A类致癌因素。喝茶,温度控制在55℃到60℃,对口腔和食道最友好。 老年人喝茶,这些细节别忽视 表面上是喝不喝的问题,深一点看,是老年人对自己身体变化的觉知力问题。年轻时候喝茶,身体弹性好,代谢快,很多小毛病可以自己修复。老年时,身体的修复能力下降了,每一次错误的刺激,恢复的时间都比以前长得多。喝茶也变成了一件需要精细管理的事,而不是随心所欲。 ![]() 茶叶的品种也很重要 很多人以为茶叶天然,所以越多越好,对身体健康有着很大帮助。这种观念很常见,但本质上是对食品化学的误解。天然不等于安全。茶叶里的多酚、咖啡因、茶碱,本质上都是强生物活性分子。剂量合适,是抗氧化、促循环的好帮手。剂量超标,就是增加神经兴奋、扰乱睡眠、刺激胃肠、加速骨钙流失的推手。 ![]() 茶的品种抉择亦对健康有所影响。绿茶咖啡因含量高,刺激性强;红茶经过发酵,相对温和;乌龙茶处在中间。对老年人来说,选发酵度适中的茶叶,比如熟普洱、红茶,反而比追求鲜爽口感的绿茶要更安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曾经发布一份数据报告,发现65岁以上人群中,长期饮用红茶或熟普洱的人,胃肠不适发生率比绿茶组低了27%。 ![]() 茶叶质量不容忽视 还有一点容易忽略,茶叶本身也会受到污染。特别是低价散装茶,监管薄弱,检测不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市面上散装茶叶中,有7%的样本检出农药残留超标,主要是有机磷类农药。这些残留物质,长期低剂量摄入,对老年人的肝脏解毒系统是一种慢性负担。 ![]() 花草茶,就一定比传统茶叶健康吗? 很多人觉得花草茶不含咖啡因,肯定比传统茶叶更健康。但其实,花草茶虽然不含咖啡因,但很多品种的花草茶富含挥发油、酚类化合物、植物生物碱,这些成分虽然天然,但活性极高。比如洋甘菊、薄荷、金盏花,常见于各种花草茶配方。 ![]() 这些植物成分在低剂量时,有助于放松神经、促进睡眠;但摄入过量,容易造成肝脏负担,加重代谢压力。特别是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比如降压药、抗凝药)的老年人,某些花草茶成分可能跟药物代谢酶系统相互作用,改变药物浓度,增加副作用风险。 结语:喝茶,是一门学问 身体健康,是一点点积累出来的,不是一朝一夕靠某种习惯就能逆转。喝茶,也一样。好的习惯,微小却长期稳定,才是健康的真正保障。茶叶是工具,用得好,帮身体抗老防病;用不好,就成了慢性刺激源。老年人喝茶,一定要注意量、品种、水质、水温等细节,才能真正享受喝茶带来的健康益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