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把《张迁碑》改造了一下,变得古朴质厚,获得全国书法入展奖

 书法古今 2025-04-30 发布于陕西

隶书《张迁碑》是东汉时期的名碑,在众多的汉代碑刻中,此碑以古朴、厚重、典雅取胜,字里行间流露出率真之意,具有民间朴质之风,格调峻实稳重,堪称神品。它起笔方折宽厚,转角方圆兼备,运笔遒劲而曲折有力,落笔稳健,可谓是汉隶方笔系统的代表作。自从明代出土发现后,就被后世临摹学习。清代杨守敬认为“此碑用笔已开魏晋风气”。

但是,当代书法展上如何才能创作出这类风格?于是,一些人便照抄原碑,而另一些人在风格上保持不变,却把字形、用笔进行了一些简单地改造,形成了个性风格,深得评委喜爱,入选书法展的几率大大增强。上面这幅隶书作品,就是以《张迁碑》风格创作而成,我们可以注意到,这幅作品看似是照搬原作,实则是一幅精心创作而成的具有个性特点的隶书作品。

首先,作者的学古能力较为扎实。我们注意到,这幅隶书作品之所以一眼就可以看出它是《张迁碑》风格的,就是因为作者在这方面下足了很多功夫,把原作品中的结字、用笔、疏密关系等处理得非常到位,如果离开字帖后,也可以写出与原作同样风格的作品,这就是作者的扎实功底。

其次,变化能力是书法创作的基本要求。当代书法展不是要求每个人要把自己学习古人的作品照搬过来,而是要想办法去创新。而创新的方法很多,有的人采取的是融合,不是篆隶融合,就是多体融合,而这幅作品在创作是,则是在字形的改造上下了一些功夫,例如,《张迁碑》从风格上来说,就是有收的感觉,而这幅作品则是在收的基础上更收,加上笔墨的作用,使得这种风格收得更紧。

第三,就是墨色上的变化。衡量书法作品的质量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它的学古能力,另一方面还要看它的创新能力。而当代书法在创新上,大多数人都会在笔墨字形上去变化,这幅作品紧紧抓住笔墨这一根本方法,使得自己的作品既有古意,显得质朴,还在用笔用墨上去做文章。笔法上的方圆兼备,墨色上的干枯浓淡,做到了变化丰富,使得作品的个性明显,受到了评委的喜爱。

第四就是作品风格上的一致性。现在,许多人为了表现书法的风格,采用了融合创作的方法,而这样做就有可能会出现将不同风格的作品融入在一起,进而使得所创作的作品看上去没有一个统一的风格,这是不利于古意的传达。而这幅作品始终是用《张迁碑》的风格创作而成,表现了《张迁碑》风格的一致性。因此,不论是融合创作还是单个创作,都要在风格上要有它的一致性。

当然,对于这幅隶书作品来说,它虽然有各方面的优势,例如学古能力、笔墨能力以及风格的统一定势,以此来实现个性风格。但是,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过分依赖于原作风格,而凸显个性方面的创新成分不足,就显得创新能力不够大胆,作为一件艺术品,没有个性的成分,也就失去了自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