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柳一一 来源|柳一一阅读写作 转载|请联系(微信:页尾扫码) 2018年-2019年期间,我创作了大量观点文,爆款率为1/3。不少文章被全网数百个平台转载。 2020年之后,我开始转型,主要创作长篇认知干货文。干货文的爆款率,要远远低于观点文。 因为观点文本身就具有爆款的潜质,受众范围最广。当然,前提也得作品佳。 今天这篇文章,我分享如何创作一篇优质观点文。 观点文,适合自己写公号起号,也很适合投稿。 这篇文章全是干货,篇幅较长,内容密度大,建议反复阅读,按步骤践行。 01 确认核心观点: 独特性是观点文的灵魂 在不违背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观点其实无对错之分。 这意味着,观点文是一种主观型文体。 读者期待从观点文中获得的不是事实罗列,而是经过作者消化、思考后形成的独特见解。此处圈重点,“独特”是关键。 如果你的观点烂大街,读者可能懒得打开文章。打开后,读了几行,发现在其他平台已经多次看到过,马上关掉页面。 时间有限,文章无限。这是目前的阅读环境。 那,独特性从何而来?或者说,我们如何让自己的观点区别于他人? 不是靠标新立异、强行唱反调,而是通过差异化思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切入,让读者看到他们未曾注意的细节或逻辑。 方法1:逆向思考——挑战共识 你要创作哪个主题的文章,就先去找出该主题的大众共识。接着,思考它的反面或例外。 比如,大众共识是'自律才能成功',反面“自律≠成功,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盲目自律(如坚持错误方向)可能浪费时间,而正确的选择(赛道、机会)才是关键。 逆向不是为反而反,而是找到被忽略的合理角度。 方法2:跨界迁移——借用其他领域的逻辑 独特观点往往来自不同领域的思维碰撞。 同样,你要先找到该领域的大众共识。接着,从与主题相关的领域,完成理论模型的跨界迁移。 比如,你要写'为什么年轻人不爱换工作?',大众共识是经济环境、职业发展等原因导致。 你可以用'行为经济学'的'现状偏见',来重新解释“为什么不爱换工作”。因为人天生害怕改变,即使新机会更好。 读者会觉得'这个角度我从没想过',而不是'又一篇老生常谈'。 方法3:极端假设——推到极致看漏洞 很多观点经不起极端化推演,而你可以借此发现新视角。 如何做?假设某个趋势无限放大(如'AI完全取代人类工作')思考它的不合理之处(如'谁来消费?经济如何运转?') 得出修正后的观点(如'AI不会取代所有工作,但会重塑价值分配') 例子: 常见观点:'短视频让人变笨' 极端推演:'如果所有人都变笨,社会如何进步?显然不成立' 修正观点:'短视频改变的是信息获取方式,而非智力本身' ![]() 02 构建逻辑框架: 用金字塔原理组织内容 有了明确的观点后,现在,我们要开始写大纲。关于大纲的撰写,搭建框架是重头戏。 观点文,建议用金字塔原理构建框架。 核心观点位于顶端,下设3-5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再由论据支撑。 举个例子,观点:'过度追求效率,反而让人更焦虑' 分论点1:效率工具制造虚假忙碌感 分论点2:效率崇拜忽视人类生理极限 分论点3:真正的效率是'少做',而非'多做' 要注意分论点之间应相互独立又全面覆盖,避免重叠或遗漏。检查时,先向上看,看所有分论点合并后,能否100%支撑核心观点?接着横向看,看分论点之间是否有重叠? 示例。核心观点: '短视频正在降低年轻人的阅读能力' 有问题的分论点: 短视频让人难以专注(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 短视频导致思维碎片化(难以深入思考) 短视频让人习惯短内容,排斥长文章(阅读耐心下降) 问题分析: 第1点和第3点都涉及'注意力'问题,存在交叉(专注力下降 ↔ 阅读耐心下降)。 第2点'思维碎片化'和第1点'难以专注'也有部分重叠(碎片化是专注力不足的表现之一)。 读者会觉得'这几个点好像说的是一回事',论证力度被削弱。 ✅ 优化后的分论点(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核心观点: '短视频正在降低人的阅读能力' 独立分论点: 生理层面:短视频改变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如多巴胺依赖、注意力阈值提高) 认知层面:碎片化信息削弱深度思考能力(如逻辑分析、批判性思维退化) 行为层面:短视频使用习惯挤占阅读时间(如日均阅读时长下降、书籍购买减少) 优化后,生理、认知、行为三个维度完全独立,无重叠。合并后能完整解释'为什么短视频影响阅读能力'。 ![]() 03 充实论证内容: 用多元证据增强说服力 通过前面的两个步骤,我们确定了核心观点,也构建了基本框架。即,总论点、分论点,均已确定。 现在,我们进入第三步:确定每个分论点下的具体论据。 没有论据,或论据无力,观点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如何让论据更有力? 论据类型,包括权威数据(如最新研究报告)、专家观点、典型案例、历史典故、个人经历等。 不同类型论据组合使用能增强说服力,如数据证明普遍性,案例展示具体影响。 举例,核心观点:'过度追求效率,反而让人更焦虑'。 分论点1:效率工具制造虚假忙碌感 论据1:研究显示,频繁切换任务(效率工具鼓励多线程)降低实际产出。 论据2: 案例:某自由职业者用5款效率工具,反而效率下降(或自己的具体经历)。 分论点2:效率崇拜忽视人类生理极限 论据1: 神经科学证明,大脑需要'空闲时间'巩固记忆(如'默认模式网络')。 论据2: 案例:硅谷'高效工作法'试用者半年后 burnout(倦怠)。 分论点3:真正的效率是'少做',而非'多做' 论据1: 原理,帕累托法则(80/20定律):20%的关键动作决定80%结果。 论据2: 案例,比尔·盖茨'思考周'案例:每年抽离工作,专注战略决策。 高水平的论证,会主动设想读者可能的质疑并提前回应。这不仅能增强说服力,也显示作者的思考全面性。 每一个分论点处,都可以加入考虑读者的质疑以及你的回应。 举例:'过度追求效率,反而让人更焦虑',在阐述第一个分论点时,可以在合适位置加入质疑和回应。 质疑:'效率工具明明帮我节省了时间,怎么能说它无效?' 回应:'效率工具本身无害,问题在于使用方式——当工具变成'待办清单收集器’,人反而陷入'规划幻觉’,误以为列计划=完成任务。真正的高效者只用最简单的工具,聚焦执行而非整理。' ![]() 04 优化表达形式: 让观点更具传播力 在完成文章创作后,要对表达形式进行细致优化。 首先,优化标题。 标题,是观点与价值的精准传达。同时,也决定了你文章的传播力。 避免标题党,但要足够吸引人点击。 其次,优化开头。 在文章开头,要快速建立共识与吸引读者注意力。否则,读者可能弃读。 可采用场景描写、反常识陈述、热点事件引入等方式。 如从具体生活场景切入,再引向深层分析。 最后,整体优化。 正文的语言决定了读者是否愿意读完。优化方向: ① 删掉废话,让表达更紧凑 ❌ 原句: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职场人士,他们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 ✅ 优化后: '职场人的时间,正在被'效率陷阱’榨干。' ② 用比喻/类比解释抽象概念 ❌ 原句: '多任务处理会降低工作效率。' ✅ 优化后: '大脑像一台电脑,同时开10个程序,只会卡死。' ③ 控制句子长度,增强可读性 ❌ 长句: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信息爆炸,人们越来越依赖效率工具来管理时间,但过度依赖这些工具可能导致虚假忙碌感,反而降低真实产出。' ✅ 优化后(拆分成短句+加粗重点): '现代社会越来越快。于是,我们依赖效率工具'拯救’时间。但真相是:这些工具正在制造虚假忙碌。你越用,效率反而越低。' ④ 增加小标题、列表、加粗,提升阅读体验 段落长度控制在手机屏幕一屏以内,适当使用小标题、加粗、列表等排版技巧。 ![]() 05 结语 总结一下,写优质观点文的四个步骤: 1. 先想清楚核心观点——打造独特观点,形成你的个人风格。 2. 搭好金字塔框架——总论点下分3-5个独立分论点,分论点别重叠。 3. 找硬核论据支撑——数据、案例、专家观点等,注意预判读者质疑提前回应。 4. 最后优化表达——标题和开头重点打磨,正文要简洁有节奏。另外,学习一些必备的排版技巧。 四个步骤结束,完成一篇优质观点文。先放一晚上,第二天再修改删减,效果会更好。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成稿前的最后一步,请认真对待。 作者介绍:柳一一,写作教练,已带1000名+学员写作变现,畅销书《成为时间管理高手》作者、律师,创作的多篇新媒体文章被人民日报、共青团等数百个平台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