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 总兵力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曹操晚年时,总兵力约20多万人。到灭蜀前的魏甘露二年(公元257年),总兵力达到50万人左右。魏国被司马氏取代时,兵力接近80万。魏国军队以陆军为主,水军为辅,陆军包括步兵、骑兵两个兵种。 蜀国 在刘备刚入蜀时,拥有大约3万兵力。赤壁战后,刘备夺取四郡收编兵力,达到3万左右。此后刘备不断收编当地军队,蜀与吴争荆州时,总兵力估计可达15万左右。但关羽荆州军覆没后,蜀军兵力有所下降。诸葛亮主政时,收编少数民族部队,兵力有所恢复,最多达到20多万。不过,随着连年北伐,兵力消耗很大,又降到10余万。蜀亡时,“带甲将士十万二千”。 吴国 吴国兵力在20万 - 25万左右。其军队由水陆军组成,以水军为主,陆军为辅。 综合对比 魏>吴>蜀(魏占三国总兵力57%,吴31%,蜀12%)。 魏国凭借绝对兵力优势长期压制吴蜀,但蜀吴联盟后形成均势,迫使魏转入防御。 蜀国全民皆兵政策透支国力,吴国依赖地理屏障,而魏国通过屯田和人才储备维持优势。 三国兵力差距本质上是地缘、人口和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魏国凭借中原腹地成为最终赢家。 当时人口基数:魏>吴>蜀(443万>230万>94万)。 |
|
来自: 小夏ho78b993zg > 《三国史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