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老年人必须跨过的5个坎,不妨也解一下!

 als的图书 2025-04-30
  • 中老年人必须跨过的5个坎,不妨了解一下!
    《黄帝内经》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人体随着年龄增长,脏腑功能渐次盛衰,遵循中医 天人相应 五脏一体 的整体观,可将生命历程中易现的健康挑战归纳为五重 关卡 。遵循中医辨证施护之法,调和阴阳气血,濡养五脏六腑,自能顺遂天年。
    关卡一:30-50 岁 脾胃运化关
    《素问灵兰秘典论》言: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此阶段正值 五七阳明脉衰(女子)、五八肾气衰(男子),脾胃运化功能易受肝郁、湿热、食积等因素影响。久居湿处、嗜食肥甘厚味、忧思过度,易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出现纳呆、腹胀、便溏等症,甚则聚湿生痰、阻滞中焦。
    调护指南
    1、食饮有节遵循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原则,早餐宜服小米山药粥(小米 50g、山药 30g)健脾和胃,午餐可配茯苓莲子炖排骨(茯苓 20g、莲子 15g)祛湿宁心,晚餐以南瓜百合粥(南瓜 100g、百合 15g)养胃安神。忌生冷(如冰饮、刺身)伤脾阳,慎辛辣(如麻辣火锅)耗胃阴。2、情志调摄思则气结,需避免过度忧思,可习书法、听宫调音乐(对应脾胃)以畅情志。3、经络养护每日按揉足三里(胃经合穴)、阴陵泉(脾经合穴)各 3 分钟,顺时针摩腹(以神阙为中心)50 圈,促进脾胃气机运化。4、药食同源脾虚湿盛者可服四君子汤(党参 10g、白术 10g、茯苓 10g、甘草 6g)化裁,食积者宜用保和丸(山楂、神曲、莱菔子等)调理。
    关卡二:40-60 岁 肝肾筋骨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主骨生髓,肝主筋藏血。40 岁后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 ,肝肾精血渐亏,无以濡养筋骨,易致 骨痹 筋挛。久立伤骨、久坐伤肉、劳欲过度,更易耗伤肝肾之阴,出现腰膝酸软、关节屈伸不利、足跟痛等症。
    调护指南
    1、填精补髓食疗当遵 虚则补之,宜食黑芝麻核桃糊(黑芝麻 30g、核桃 20g)补肾益精,杜仲巴戟炖猪腰(杜仲 15g、巴戟 12g)强筋壮骨。忌过度饮酒(酒为湿热之品,损伤肝肾)。2、导引养生选择舒缓运动以 动形以达郁,如太极拳(调畅气血)、五禽戏(熊戏健脾胃、鹿戏强腰肾),避免剧烈运动致 汗出当风,寒薄为瘀。每日练习 八段锦 之 调理脾胃须单举 双手攀足固肾腰 ,每式重复 6-8 次。3、穴位保健按揉太溪穴(肾经原穴)、太冲穴(肝经原穴)各 2 分钟,激发肝肾经气;艾灸命门穴(温肾助阳)、肝俞穴(养血柔肝),每周 2-3 次。4、中药调理肝肾阴虚者可用左归丸(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等),阳虚者宜右归丸(附子、肉桂、鹿角胶等),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施用。
    关卡三:50-70 岁 痰瘀毒结关
    《黄帝内经》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50 岁后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 七八肝气衰 ,脏腑功能衰退,气血运行不畅,易生痰浊、瘀血、郁毒。气滞则痰凝,血瘀则毒结,日久形成癥瘕积聚。忧怒伤肝、饮食不节(如过食咸辣)、寒温失调,皆可致 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 。
    调护指南
    1、理气化瘀饮食宜清淡,多选具有理气化痰、活血化瘀之品,如陈皮茯苓粥(陈皮 6g、茯苓 15g)、山楂丹参茶(山楂 10g、丹参 10g)。忌肥甘厚味(助湿生痰)、过咸食物(损伤血脉)。2、情志疏导怒则气上,需保持心情舒畅,可习琴棋书画以怡情,避免长期抑郁焦虑致气机阻滞。3、经络疏通拍打胆经(大腿外侧)每日 3 次,每次 5-10 分钟,促进气血运行;按揉膻中穴(气会)、血海穴(血会),宽胸理气、活血化淤。4、未病先防根据体质偏颇,痰湿体质者可服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等),血瘀体质者宜用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等)调理,定期请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
    关卡四:50-80 岁 心脉脑络关
    《灵枢脉度》曰:心主身之血脉 脑为髓海 。年过半百, 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心阳渐衰则血行不畅,脾失健运则痰浊内生,肝肾阴虚则肝阳上亢,形成本虚标实之证。痰浊、瘀血痹阻心脉则发 胸痹 ,上蒙清窍或肝风内动则致 中风 。过食肥甘、起居无常、烦劳过度,易诱发 气血逆乱,卒然仆倒 。
    调护指南
    1、通阳化浊饮食遵循 减盐、减油、减糖,宜食丹参三七粉(丹参:三七 =2:1,日 3g)活血通脉,荷叶粥(荷叶 10g)祛湿降脂,晨起饮温水 200ml 以稀释血液。2、动静相宜:每日散步 30-40 分钟,以 行气血、利关节,避免饭后立即运动;睡前温水泡脚(40℃左右,15 分钟),按揉涌泉穴(肾经井穴)引火归元。
    3、辨证施护心阳虚者可服丹参滴丸(遵医嘱),痰浊盛者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化裁;若出现突然言语不利、肢体麻木,立即按压人中穴、合谷穴,并速送就医,此乃 中风先兆,需 急则治标。4、时令养生冬季注重保暖(寒主收引,易致血脉凝滞),夏季勿贪凉(暑易伤气,气虚则血行无力),顺应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之律。
    关卡五:70-90 岁 髓海空虚关
    《灵枢海论》云:脑为髓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七旬之后,肾气衰,发堕齿槁 天癸竭 ,肾精亏耗无以生髓充脑,兼之气血亏虚,脑失濡养,出现健忘、反应迟缓,甚则 健忘日久,渐至失常 之呆病。忧思过度、房劳伤肾、久病耗气,均会加速髓海空虚。
    调护指南
    1、填髓益智食疗宜选 血肉有情之品,如紫河车粉(研末冲服,每次 1g,隔日 1 次)填补肾精,远志石菖蒲茶(远志 6g、石菖蒲 6g)化痰开窍;常食核桃(每日 3-5 颗)、黑芝麻(养血润燥)、深海鱼(富含 DHA,中医视为 血肉之味,最能滋养)。2、健脑醒神每日读书看报、练习书法(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手部运动通心脑),参与社交活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防情志抑郁致气滞)。3、经络益智按摩百会穴(诸阳之会)、四神聪穴(健脑醒神),每穴按揉 5 分钟;梳头(从前往后)每日 3 次,每次 100 下,疏通头部经络。4、中药调理肾精不足者可用孔圣枕中丹(远志、石菖蒲、龟甲、龙骨)加减,痰浊蒙窍者宜用洗心汤(人参、茯神、半夏等),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治。
    中医养生核心观
    中医调护之要,在于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五重关卡非孤立存在,实乃脏腑盛衰、气血盈亏在不同阶段的外在表现。欲度百岁,当遵:
    1、顺应天时春日疏肝(夜卧早起)、夏日养心(夜卧晚起)、长夏健脾(防湿护阳)、秋日润肺(早卧早起)、冬日补肾(早卧晚起)。2、调和气血勿过饥过饱、勿过劳过逸,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贵在适度。3、形神共养静以养神,动以养形,习练气功(如六字诀)、冥想调神,配合导引动形,使 形与神俱。
    《寿世保元》言: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把握中医整体观与辨证论护之精髓,调和五脏阴阳,疏通经络气血,自能轻逾关卡,得享天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