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许媛 单位 | 武汉市汉阳区乐帮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案例背景 张大爷(化名),今年73岁,老伴李婆婆(化名)72岁,两老独自生活在X街道K社区,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去年在一场意外中不幸丧生,小儿子离异,独自生活,工作繁忙,平时较少回家。 张大爷患有尿毒症、高血压、心脏病、哮喘、高血脂等多种疾病,每天需要服用十多种药物,且每周二、周四、周六需要前往市区进行透析治疗。 张大爷有时意识清醒,有时糊里糊涂,生活起居全靠老伴李婆婆照顾,李婆婆也患有高血压等老年基础疾病,二老身体状况堪忧。 两位老人每月合计约6000元的退休金,除了支付日常看病所需的开销之外,由于小儿子工资水平较低,还要补贴小儿子所需的抚养费。 近期,医生对张大爷的药物进行了调整,并新增了几种药物,李婆婆在给张大爷备药的过程中经常出错,没有按时服药或者服错了药物,李婆婆担心张大爷的病情会出现恶化,产生了“无用”的想法,负面消极情绪严重,甚至有了轻生的想法。了解到相关情况之后,社工紧急进行介入,并开展帮扶。 二、分析及预估 (一)健康需要 张大爷患有尿毒症,需要定期去医院透析,此外还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持续治疗和服药,李婆婆也患有多种老年基础疾病,两位老人独自居住,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退化,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健康问题。 (二)照料压力过大 张大爷日常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需要李婆婆时刻在一旁照料,李婆婆年龄较大,在照顾张大爷上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甚至不能有效区分药物类别及服用方法,在日复一日的照料过程中,李婆婆产生了较大的压力。 (三)心理创伤 老年丧子的巨大悲痛使张大爷和李婆婆陷入长期的抑郁和悲伤情绪中,其他家属平时也较少回家探望,两人心理上较为孤单,负面情绪无处排解。 (四)社会支持网络薄弱 两位老人除了每周三次前往市区医院进行治疗外,与外界很少联系,再加上照顾张大爷占据了李婆婆绝大多数的时间,李婆婆也无暇进行社交,两位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较为薄弱。 三、服务目标及实施计划 (一)项目目标 1、短期目标 提高李婆婆的照料能力,确保老人能够按时按量服药,同时招募助老员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缓解照料压力。 2、中期目标 引导老人主动倾诉,宣泄负面情绪,帮助老人走出抑郁,重拾生活的希望。 3、长期目标 整合内外资源,为老人搭建起社会支持网络,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二)实施计划 一是在微观层面上促进李婆婆照顾能力的提升,同时提供心理疏导与支持,减轻负面情绪。 二是在中观层面上强化家庭内部支持,引导其他的家庭成员给予两位老人必要的关心。 三是在外观层面上搭建社会支持网络,联动助老员、社区、邻里、志愿者等多方资源,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减轻李婆婆的照顾压力。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四、理论支持 社会支持理论: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庞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来自各种环境的压力与挑战。从提供支持的资源角度来说,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包括个人能力和个人功能,社会资源是指个人社会网络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对于那些社会支持网络薄弱或者不足的个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从而扩大社会支持网络资源,提供其应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本个案中的服务对象面临着自身能力不足以及社会资源双重匮乏的困境,因此,社工拟从搭建社会支持网络这一服务架构予以介入,帮助个案服务对象拜托困境状态。 五、介入过程 (一)第一阶段:协助服药管理,减轻照护压力 针对李婆婆在照顾张大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社工首先协助李婆婆将所有药物进行了整理分类,并标注服药频次和用量,制定服药记录表,每天早上李婆婆按照记录表上的要求将一天的药物进行分类,叮嘱张大爷在规定的时间服用药物。 另外,社工还指导李婆婆通过在手机上设定备忘录的方式提醒服药,避免重复或漏服药物。同时,社工还链接医疗资源为李婆婆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及时监测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通过这种方式,李婆婆的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在药物管理上也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 (二)第二阶段:提供生活照料,缓解照料压力 李婆婆每周二、四、六都要陪同张大爷去医院透析,其余时间需要在家里照料日常生活,一年365天满轴转,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和精力也大不如从前。 ![]() 考虑到李婆婆的家庭情况,社工与街道和社区进行沟通,招募到居住在李婆婆家附近的陈阿姨担任家庭的助老员,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每周一、周三、周五前往老人家中,帮忙老人打扫卫生、洗衣晾晒、准备餐食等,缓解李婆婆的照料压力。 ![]() (三)第三阶段:提供心理支持,克服情绪困扰 大儿子去世后,两位老人心情悲痛,但是从未表达,社工通过“探索-描述-宣泄”的方式,引导张大爷和李婆婆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释放内心压抑许久的情绪。在讲述过程中,社工运用倾听、共情等技巧,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同时,社工协助李婆婆重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成就,包括她独自一人照顾老伴多年,还能协助小儿子把孙子抚养长大,她自己身体不好,家庭也产生了如此大的危机,但是她也没有被打倒,这些精神都是值得肯定的。通过这些引导,李婆婆情绪变得更加积极。 ![]() (四)第四阶段:联动社区资源,拓展支持网络 社工与社区、邻里进行充分的沟通,联动多方资源,为老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包括代购生活物资、线上下单药物等。同时,社工也鼓励李婆婆增加外出的频率,加强与邻里的交往,联络邻里感情。如今,两位老人的生活更加丰富,社区有活动时,李婆婆也会积极参与,与邻里之间的关系愈发融洽。 六、服务成效 (一)健康状况稳定 在帮助老人理清药物、制定服务记录后,老人的药物服用正常,对稳定病情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照料压力缓解 在社工、助老员的支持下,李婆婆的照料压力得到了缓解,助老员持续为其提供常态化的日间照料服务。 (三)心理创伤修复 经过社工的陪伴和心理疏导,张大爷和李婆婆的情绪有了明显改善,逐渐走出了丧子的阴影,重新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四)社会融入增强 通过邻里互助活动,张大爷和李婆婆与邻里感情增进,构建了社会支持网络,老人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七、总结与反思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双重趋势背景交织下的一个重要话题,而“互助养老”是一条兼具传统温情和现代治理模式的农村养老路径。 在本案例推进过程中,社工充分发挥了资源链接者、心理疏导者、倡导者等多种角色,运用社区照顾模式和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整合社会各界资源,为张大爷和李婆婆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然而,在服务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家庭层面介入力量不够、公益资源链接程度不够等。 后续,在面临类似个案时,社工需要挖掘更多的外界资源,满足老年人更多样化的需求。 “手把手”情境案例教学 讲透个案工作“通用过程模式”6步骤 助力社工提升实务技能 让你敢于接案、善于结案 新课上线,快快拿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