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中年之路》中「亲密关系问题」、「中年外遇」章,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詹姆斯·霍利斯 导读 中年时期,当青春褪去,婚姻、事业、自我价值纷纷显露裂痕,我们不得不直面陌生的自己。 荣格派心理学家詹姆斯·霍利斯在《中年之路》中指出:中年危机的本质,是人格的第二次诞生。 为何曾经的“灵魂伴侣”会沦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外遇为何总在中年高发? 婚姻的真相,竟是一场“爱上差异性”的修行? 詹姆斯剖开我们无意识中的投射、依赖与未完成的成长,揭示中年婚姻的残酷与救赎——真正的亲密关系,不是合二为一的童话,而是两个孤独灵魂的对话。 ——cinian—— 詹姆斯·霍利斯(James Hollis) 荣格派著名心理学家 心理分析师、畅销书作家 著有《在后半生寻找意义:如何真正地成长》《过被审视的生活:人生后半程的智慧》《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转型》等作品。 其中《中年之路》中文版 在出版首年内多次加印, 并连续三个月稳居豆瓣一周热门科学新知榜。 01 中年人的亲密关系问题 ▲ 图片来源:Camille Deschiens ▲ 图片来源:Camille Deschiens 在中年时,没有什么比婚姻这种长期亲密关系更容易带来失望和伤害了。这种关系承载了我们的内在小孩。 对于亲密关系,我们寄予了太多的希望、太多的需求,收获了太多的失望。 每个人在中年回望过去时,都会对自己几十年前在婚姻、 职业上的选择以及做选择时的无意识不寒而栗。 年轻人总是坠入爱河,许下终生承诺,诞生爱的结晶。他们会继续这么做下去。但在中年之路上,许多人不得不直面自己和伴侣,这给亲密关系 带来巨大的考验。 事实上,很少有中年婚姻——如果它们能存活下来——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要么婚姻成为人们内心压力的主要来源,要么离婚成为踏上中年之路的起点。 为了更多地了解亲密关系在中年之路上的角色和重要性,我们需要更深刻地思考这种关系的本质。 显然,我们向其交付灵魂的人是十分重要的。此外,现代文化通常认为婚姻和爱情是同义词。 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婚姻都只是维护和传递价值观、种族意识、宗教传统和权力的工具。被安排的婚姻比那些基于爱情的婚姻有更好的历史记录,而爱情是最难以捉摸的感情状态。 类似地,只要死亡或命运不加干涉,基于相互依赖的婚姻也会维持得很好。(一个以前的同事,被大屠杀的经历所折磨,娶了一个年龄比他小一半的女人,她接管了他的生活,双方都觉得很满意。) 事实上,根据各种说法来看,基于生活需要的婚姻比基于爱情和相互投射的婚姻更有可能长久。正如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所说的:“当两个人处于最激烈、最疯狂、最虚幻、最短暂的激情之下,他们被要求发誓将一直保持这种兴奋的、不正常且令人筋疲力尽的状态,直到死亡把他们分开。” 下图展示了人们在异性恋的亲密关系中常见的互动: 在意识层面,两个人的自我建立关系,但人们不会在自我关系的基础上缔结爱情关系。这一“荣耀”落在了阿尼玛和阿尼姆斯身上,它们是一个人心灵内部无意识的异性成分。 简单地说,阿尼玛代表了男性内化的女性特质,最初受到母亲和其他女性的影响,同时也会被一些未知的、对他而言独特的东西所浸染。他对阿尼玛的体验,代表了他与自己身体的关系,代表了他的直觉,他的感官生活以及他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女人的阿尼姆斯则是她对男性法则的体验,受到父亲和文化的影响,但同样也有一些神秘的独特性。阿尼姆斯代表了她的根基感,她的潜力,以及她全力以赴实现愿望的能力。 然而,亲密关系的基本真相是,一个人会把自己身上未经意识检验的东西投射到伴侣身上。 上图中的对角线箭头显示了这种从阿尼玛(阿尼姆斯)到自我的投射,以及相应反方向的投射。在众多异性中,只有少数人会相互吸引,他们都是投射的好钩子,至少能暂时招引投射。图中这种对角线的动态就是所谓的浪漫爱情。 浪漫的爱情给人一种深刻的联结感,带给人新的能量、希望以及归属感。一见钟情就是这种投射中最引人注目的。只要对方能暂时维持这个投射,哪怕他/她是一个杀人犯。很明显,在这个投射背后,只是一个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并且毫无疑问也向 我们投射了大量内容。但对我们来说,这个“他者 ”是特别的。我们会说,“这个人不一样”或者“我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流行文化助长了这种错觉。 如果把音乐排行榜前40首歌曲串烧起来,大概是这样的:“我一直过着悲惨的日子,直到你出现在我生命里,所有的事物焕然一新,我们站在了世界之顶;有一天你变了心,我们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一切,你离我而去,现在我过着悲惨的日子,永远不会再爱了,直到下一次遇见。” 这些流行歌曲千篇一律,不同的只是歌手的性别和是否有吉他伴奏。 每天生活在一起,会无情地消磨投射;最后,一个人所面对的只是对方的特性,后者根本无法满足大量的投射。 所以,人们会在中年得出结论:“你不是我当初结婚的那个人。” 事实上,他们从来都不是。他们始终是另一个人,一个我们当时几乎不了解的陌生人,现在也只是稍微了解了一点。 由于我们把阿尼玛或阿尼姆斯投射到那个人身上,因此我们实际上是爱上了自己缺失的那部分。这种联结感和归属感是如此美妙,并带来大量的希望,以至于失去它时,我们感觉那是一场灾难。 ▲ 图片来源:Camille Deschiens 亲密关系的真相是,它永远不会比我们与自己的关系更好。 我们与自己的关系,不仅决定了对“亲密他人”的选择,也决定了亲密关系的质量。 事实上,每一段亲密关系都在暗地里透露出我们的本性。因此,所有的亲密关系都是我们内心状态的体现,没有任何关系会好过我们与自身无意识的关系(上文图中的纵向箭头)。 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多要求,亲密关系就不会如此沉重。但如果这种关系不能满足内在小孩的期待,那么它的意义又何在呢? 荣格指出,人生意义来自:人们感觉他们过着象征性的生活,他们是神圣戏剧中的演员。这给了人类生活至高的意义;其他的一切都是平庸的,是可以忽略的。一份职业,生育孩子,与至高无上的事情相比,与你人生的意义相比,都是幻象。 比如,问题就从期待那个魔幻“他者”来拯救我们,转变为亲密关系在获得人生意义中所扮演的角色。 显然,我们文化中的亲密关系模式,以及人们第一个成年期的愿望,是希望融合或合而为一,即相信通过与另一半的结合,自己将得到补全,变得完整。通过结合,我们融为一体;通过结合,我们变得完好。 一个人面对浩瀚的世界,会觉得自己不完整和不足,自然会产生结合的愿望,但这种愿望实际上会阻碍两个人的发展。当日常生活磨灭了希望以及伴随的投射,人们就会经历意义的丧失,也就是说,投射到另一半身上的意义烟消云散了。 从中年的视角来看,我们必须替换掉融合模型,因为它根本行不通。如果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负责任,那么对于后半生来说,这个适用的模型应该如下图所示: 这个盆状的容器暗示着成熟的亲密关系的开放性特征。每个人的首要任务是为自己的个体化负责。 在这段亲密关系中,人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但不能为对方执行个体化或发展的任务。这个模型抛弃了一个人会被“他者 ”所拯救的观念。它假设双方都能接受个体化的邀请,并通过完善自己来为亲密关系做贡献。成熟的亲密关系超越了融合模型,要求双方都承担起个人责任,否则婚姻就会停滞不前。 要想拥有一段成熟的亲密关系,我们必须能够坦言:“没有人能给我我最想要或需要的东西。只有我自己可以。但我会赞美这段关系所切实提供的,并为之真心付出。” 亲密关系通常提供最多的是陪伴、相互尊重和支持,以及辩证的对立面。一个用亲密关系来支撑脆弱自我的年轻人,不可能满足成熟关系对勇气和纪律的要求。从前他需要肯定和认同,现在他必须接受差异和不同;从前他想要简单的合而为一的爱,现在他必须学习如何爱上差异性。 当一个人放下他的投射和巨大的隐秘议程时,他就可以被伴侣的差异性所扩展。 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结合,并不像融合模型那样合而为一,此时会产生第三个空间。 两个人是单独的个体,他们的关系形成了第三种力量,迫使他们超越各自的限制。此外,当一个人放弃投射,把重点放在内心成长上,他就会遇到自己浩瀚的灵魂。“他者”帮助我们拓展了心灵的可能性。 里尔克把亲密关系描述成与另一个人分享自己的孤独。 这显然已经接近真相了,因为我们最终拥有的只是自己的孤独。我们必须承认,投射不会永远持续,但话说回来,它可能会被更丰富的东西所取代。 由于投射是无意识的,我们无法确定自己与“他者”的关系是否真实。但如果我们为自己承担了主要责任,就不太可能将内在小孩的依赖和不切实际的期望投射出去。 因此,真正的亲密关系源于一种有意识的愿望,想要与另一个人分享自己的旅程,通过对话、性和关心的桥梁,走向生命的奥秘。 尼采曾经指出,婚姻是一场交谈,一场伟大的对话。 ▲ 图片来源:Camille Deschiens 如果一个人没有准备好参与长期的对话,他就没有准备好进入长期的亲密关系。 许多年老的夫妻早已无话可谈,就因为他们停止了作为个体的成长。如果重点在于个人成长,那么每个人都将有一个有趣的交流伙伴。 若一个人阻碍自己的成长,即使这种牺牲是为了另一半好,那你的伴侣也将注定与一个愤怒且抑郁的人生活在一起。 一个人的成长受到另一半的阻碍,同样是不可接受的。这样的婚姻必须重新开始,否则它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在成熟的婚姻中,在开放和辩证的婚姻中,我们会经历上述图中所示的最深层的关系,即两个神秘事物之间的交流,两个内在异性能量之间的碰撞;这就是灵魂与灵魂的相遇。 因此,爱情是一种经历荣格所提到的象征性生活的方式,是一种遇见神秘的方式,其名称和本质我们永远无法理解,但如果没有它的存在,我们就会陷入浅薄。 到了中年,许多婚姻要么草草收场,要么苦苦挣扎。 在过去,那些撤回投射的人因为巨大的社会压力,无法寻求另一段婚姻。有些人选择外遇,有些人滥用药物,有些人通过工作和育儿得到升华,还有些人则患上偏头痛或抑郁症。积极的选择通常是遥不可及的。 今天,我们有了这样的选择,尽管每个选择都不容易,但至少好过被困在一个不利于伴侣个体化的体制中。尽管初心美好,自我意志泛滥,但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审视那个承载了自己希望和需求的体制需要勇气,但这种勇气同时也会带来治愈,让人恢复完整,并重获新生。 02 中年外遇 ▲ 图片来源:Camille Deschiens 据报道,外遇的发生率在50%左右,男性略高于女性。我想,他们当中很少有人会在早上醒来时说:“我今天要把我的生活搞砸,哪怕伤害我的伴侣,伤害我的孩子,失去我为之奋斗的一切。”但这确实发生了。 不管第三者事实上有什么优点,他或她肯定都是投射的对象。正如婚姻是内在小孩需求的主要载体,当伴侣被证明只是个普通人时,第三者就成了阿尼玛或阿尼姆斯投射的全新对象。 就在我写这本书时,某位知名女演员宣布了她的第八次婚姻(也可能是第九次了)。我衷心祝福她,但我知道,她这么大年纪了,仍然在投射。她现在选择的是一个比她小20岁的壮小伙。 我还得知一个48岁的男人爱上了一个21岁的女孩。我看见他的小船正驶向尼亚加拉大瀑布,但我知道说什么也阻拦不了。当然,我没见过这个年轻的女孩,也不知道他的妻子有多唠叨,更不能想象他是不是感觉重生了。无意识的力量有时比逻辑、传统和法律更要求尊重。 弗洛伊德曾要求他的病人,在分析期间不要做任何重大决定,例如结婚、离婚或换工作。也许这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但生活在继续,情绪在发生,决定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在现实世界中正常运转。 不管投射会不会消解,不管一个人是否被自己困住,生活从未停止,选择已经做出 。 当我为夫妻提供治疗时,如果没有第三者,我总是会松一口气,因为我知道他们还有机会真诚地处理婚姻问题。如果这段婚姻失败了,我们就直接承认这一点,而不是将问题转移到另一条轨道上,也就是外遇所体现的投射。 如果人们正在经历外遇,我会敦促他们尽量暂停联系,以切合实际地看待自己的婚姻。有时,这个策略是有效的,丈夫或妻子能够切实地处理婚姻问题。但大多数时候,我都是在浪费口舌。被无意识支配的个体是不可能注重实际的。 ![]() ▲ 图片来源:Camille Deschiens 中年外遇的真正力量在于,它会将人拉回到成年早期的黄金时光。 我常听到女人抱怨丈夫和一个甜美的年轻女孩有染,我也看到过一些女性和年长的男人交往。这告诉我们什么? 这表明阿尼玛发展不充分的男性,会被类似水平上的女人所吸引;这还表明阿尼姆斯发展不充分的女性,会被拥有世俗权力的年长男性所吸引。 男人和女人都缺乏成年仪式,无怪乎这么多人在寻求人生指导,甚至让爱人指点迷津。 男人追逐年轻的女性,反映了他们不成熟的阿尼玛;女人仰慕有地位或年长的男性,是对她们自身阿尼姆斯发展不足的补偿。难怪外遇具有这么大的“神圣性”(numinosity)。它实际上拥抱了一个人失落的灵魂。然而,外遇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悲伤和丧失。 睿智的心理治疗师梅 · 罗姆(Mae Rohm)曾说过:“你所得到的麻烦不值得你这样做。”但是,你试着把这话告诉一个正发生外遇的人,试着告诉一个被配偶外遇所伤害的人,他们才不会相信。 前面讲过,第一个成年期的婚姻模式是追求合一,现在我们明白了,亲密关系究竟有多么复杂。亲密关系的存在本身就令人惊讶。 鉴于强大的无意识力量、投射、父母情结等,一个人怎么可能会与另一个人诚实地建立关系? 一开始,我们可能会说,放眼过去,人们做得挺好;然后我们被迫承认,根据历史和自己的经验来看,他们做得也不怎么样。亲密关系从来都是一团巨大的,令人困惑、伤心的混乱。 我倾向于把人看作一个多面体,一个有很多面的球体,而不是作为融合模型的一半在寻找另一半。即使完美小姐和了不起先生在一起,也不可能将两个多面体的所有面都对齐,最多只能对齐其中的一些。这是外遇的理由吗?是的!但这是一个坏理由。 我知道一些所谓的开放式婚姻,有些是由极度清醒的人经营的,最后全都以失败告终,部分原因在于,不管协议是多么理性,人总是有情感的。即使在最理性的契约中,也会存在嫉妒、渴望和竞争。 因此,如果多面体的比喻合理的话,那么我们只能将其中几个面与某个人匹配。诚然,这为结交不同的朋友提供了理由,但这只有在不涉及爱情的情况下才是可能的。 承认我们是一个多面体,虽然可能威胁到伴侣,但却解放了我们自己,这也可能是发展的契机。对于处于第一个成年期的人们来说,另一半是最主要的支持来源,多面体模型是一种威胁。 自然地,考虑到内在小孩及其各种需求,解决方案存在于外部,“会有一个'外人 ’来治愈和修复我 ”。 但是,当一个人经历了外遇的兴奋、疲惫,以及最终的沮丧,他可能会质疑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在这么多人都有外遇的情况下,人们必然会说这种模式意义重大。我认为,这种意义既是弥散的(在情绪上)又是非常明确的(在概念上)。 中年外遇的意义是迫使我们回到过去,拾起自己成长过程中落下的东西。由于未被发展的东西在意识之下躁动,所以它仍然是未知的。在无意识的神秘扫描中,这些未被发展的东西被投射到一个“情投意合”的人身上。我们寻求的是完整,是完成。这种对完整性的追求有什么可惊讶的?但是,你试着把这些解释给一个坠入爱河的人听! 外遇会继续下去,因为浩瀚的未知依然存在。是的,外遇中的第三者也有可能被证明是一个绝妙人选,是真正的灵魂伴侣。如果他或她没有一些这样的特质,那么投射一开始就不会发生。如果这种新的关系能够幸存下来,那么我们有可能整合了第一个成年期缺失的东西。我们可能非常幸运,也可能会大失所望。 ![]() ▲ 图片来源:Camille Deschiens 也许最困难的任务是,学会接受和肯定自己在关系中的分离性。 在我们的讨论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是,一个人除了对他人做出热切回应,还必须对自己的幸福负责。 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我们获得了更高的独立性,依恋需求仍然存在。外遇能够满足一个人在婚姻中未被满足的需求,而婚姻则因未被满足的需求而充满怨恨和愤怒。 世界上最简单的事就是埋怨他人。有外遇的人经常会说:“我可以跟你说,但我跟家里那个人没法说。” 事实上,一个人跟伴侣说的话要比跟一个相对陌生的人说的话多。只是婚姻中的对话已经被压抑、重复和失望所包裹,以至于我们放弃了在伴侣的平凡中遇见“他者”的希望 。 此外,外遇中的神秘“他者”无疑吸引了我们的多面体自我中未发展部分的投射。当一个人与自己灵魂的倒影相遇时,会有一种“上天安排”的感觉,这时,婚姻几乎是没有胜算的。因此,夫妻双方必须有强大的意志力,从外遇中抽身出来,把那些失去的时光,那些未曾尝试的对话,带回到最初的伴侣关系中。 我见过太多的人,只有到了治疗室或离婚法庭上,才开始真正分享感受、愿望和从前的伤痛。 与其说婚姻失败了,不如说从未真正尝试过。如果像尼采所说,婚姻是一场伟大的对话,那么大多数婚姻都不合格。 很少有人真正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对另一半诉说自己的心事。人们一起生活、生儿育女、 共同养家,却从未真正理解伴侣的神秘性。这样的局面令人感到无比悲伤。 婚姻完全有可能进入中年之路的漩涡,如果(我是说如果)夫妻双方愿意再次“分离”,并就这种分离彼此对话,那么它就会解构和重组。 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悖论:要使婚姻水乳交融,首先必须有更大的分离。 婚姻治疗可以解决冲突,识别和纠正不良策略,并制定一项成长的议程。这些显然很重要,有助于提升婚姻的体验;但只有婚姻中的个体改变了,真正的新生才会开始。 在关系发生转变之前,每个人都必须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个体。一段婚姻不会比身处其中的任何一个人更好。 因此,中年婚姻的转变包括三个必要的步骤: 1 双方必须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负责。 双方必须承诺分享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因为过去的创伤或未来的期望而埋怨对方。同样,他们也要不带防御地努力倾听对方的经验。 双方必须承诺长期保持这样的对话。 这三个步骤要求很高。而另一种选择是,婚姻要么磕磕碰碰,要么解体。 敞开的对话是长期承诺的意义所在。不管有没有结婚宣誓,真正的婚姻都离不开敞开的对话。只有敞开地对话,充分分享做自己的感觉,同时倾听对方的内心感受,才能实现对亲密关系的承诺。而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负责,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并有足够的弹性来承受与“他者 ”的真实相遇,他才能参与敞开的对话。 爱上另一半的特性是一件非凡的事,因为一个人由此进入了关系的真正奥秘,在这个奥秘中,一个人被带到了第三个空间——不是你加我,而是我们,是超越彼此的共同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