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北易帜12天后,张学良枪决老将杨宇霆:他冤吗?孙传芳一语道破

 牛寳寳 2025-05-02

自古君臣之间就猜忌不断,在战场上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不但会令敌军闻风丧胆,同时也会引起君主的提防。

手握兵权之人若想在朝廷之上夺得君主的信赖,单靠过人的胆识与巧妙地计谋是远远不够的,如何用高情商让君主对自己放下戒心几乎成为了每一位武官的“必修课”。

在民国时期,即使封建统治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君臣之间的这种纠缠依然没有退场,张作霖麾下的杨宇霆就曾手握重权,但他却因不会表忠心在东北易帜12天后被接班的张学良处以枪决。从表面上看来,杨宇霆似乎是含冤而亡,但孙传芳却一语道破其中关键。

弃文从戎

虽然杨宇霆最终被自己的“低情商”害死,但实际上他聪慧过人,在孩童时期就展现出了自己的天赋。

杨宇霆的家庭算不上富裕,战乱年代的动荡给这个曾经祥和的家庭不小的冲击,为了躲避战乱,他的祖父不得不拖家带口逃荒关外,不过在杨宇霆出生时,家里已经基本在辽宁省站稳了脚跟,父母经营的大车店生意红火,家境也逐渐有了起色。

不过,逃荒的经历使杨宇霆的父亲并没有什么机会接触到文化教育,这个靠自己的双手一点点打拼出来的汉子自然不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孩子的命运,因此一开始他坚决反对将杨宇霆送去私塾,反而是要把他留在身边身体力行的教孩子做生意。

好在经他人多次劝说之后,杨宇霆的父亲还是将儿子送进了私塾,杨宇霆这个极富天赋的孩子才没有被就此埋没。

杨宇霆入学后不久,私塾教书的先生就发现这孩子刻苦好学且聪慧过人,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害怕耽误了孩子的私塾先生便托人将杨宇霆介绍到铁岭县的张秀才那里读书。

在先生的教导下,杨宇霆进步飞速,年仅16的他便考中了秀才,可惜此时封建统治的丧钟已经敲响,杨宇霆还没来得及在官场大展拳脚,封建阶级便轰然垮台。

好在历史的尘埃没能掩埋这颗闪闪发光的“珍珠”,废科举制之后,杨宇霆又在堂兄的资助下前往日本留学,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的日子里,他结识了邢士廉、于珍等人畅谈国事,与傅作义、孙中山以及蒋介石也有书信来往。

在学成归来后,杨宇霆随即弃笔从戎,踏入军界,很快就成为了张作霖身边的红人。

被张作霖重用的杨宇霆也没有辜负张作霖的重托,他为张作霖建立了东北海军,完善军队体系,增强了军队的整体实力,同时他还重新制定了田赋制度,让地主、军阀交出手中囤积的土地,再将这些土地分给农民开垦种植,进一步增强了东北的经济实力。

当时,中国的铁路修筑权被日本把控,为了在作战时不被敌人利用交通“卡脖子”,杨宇霆在东北修筑了战备公路,确保在战时不会在交通运输上受日本限制。

除此之外,杨宇霆还在沈阳建设了中国人自己的兵工厂,进一步提升了东北的军事实力。

杨宇霆的所作所为不但帮助张作霖进一步稳固了自己在东北的地位,还使虎视眈眈的日本侵略者不敢对东北轻举妄动。

处境尴尬

杨宇霆仅用四步棋便帮助张作霖在东北站稳了脚跟,可见其治理能力,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功臣却因自己的所作所为把自己逼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在张作霖与段系军阀合作时期,为了能够顺利支援湖南地区,张作霖特别成立了奉军总司令部,由张作霖自己出任司令,徐树铮出任副司令,而杨宇霆则被任命为总参谋长。

可谁知,

徐树铮这个副司令在没有请示张作霖的情况下私自带着杨宇霆在信阳、洛阳等地招募了四个旅的军队,这无疑是对张作霖的一种挑战,气急败坏的张作霖随即罢免了两人的官职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张作霖意识到像杨宇霆这样的人才实在难找,自己想要继续扩大影响势力就必须将杨宇霆请回来。

于是在1920年,张作霖又重新将杨宇霆请回奉天,出任东三省巡阅使,不过由于之前私自招募军队的事情,张作霖对杨宇霆开始有所提防,他虽然给了杨宇霆使用军队的权力,但最终管理指挥军队的大权一直都没有再交给过杨宇霆。

同时,成长起来的张学良以及郭松龄对于杨宇霆也有很大的成见,在事上处处为难杨宇霆,杨宇霆在军中的处境变得极为尴尬,张作霖需要他但不信任他,张学良等人看不上他,就连杨宇霆亲手提拔起来的官员也对杨宇霆处处刁难,这样微妙的环境使杨宇霆处处碰壁,最终向张作霖提出要求,希望可以将他调往江苏。

可江苏地区也有着自己的小团体,他们以孙传芳为首的江苏军阀同样也不欢迎杨宇霆的到来,他们在杨宇霆到来之前就开始打探杨宇霆的底细,还没有欢迎新同事就开始考虑以后如何将其驱逐。

1925年的夏天,杨宇霆前往江苏任职,却不想被江苏军阀暗算,差一点遇险,好在杨宇霆还算机敏,察觉到了危机,平安回到了北京。

被害身亡

杨宇霆虽然死里逃生,但是他的处境并没有就此得到改善,在张作霖被害身亡后,失去了庇护的杨宇霆处境更加尴尬。

在张作霖被日本人暗算身亡后,身为张作霖老部下的杨宇霆自认为是张学良的前辈,以张学良的保护人自居,经常批评张学良不问政事、沉迷毒品。

这些劝告自然是出于好心,若是出自父亲其他老部下之口,张学良也许还会接受一二,但若是出自杨宇霆之口,张学良自然是不愿意买账的。

此外,杨宇霆在东北易帜的问题上持坚决反对的态度也使其在张学良眼中相当碍眼,但此时张学良还没有对这位自大的老部下起杀心。

真正在这其中推波助澜的其实是在暗中观察的日本人,曾经杨宇霆在东北的排兵布阵使日本难以对东北下手,如今对于日本来说正是出掉杨宇霆的好机会,于是他们借助各种渠道挑拨张学良与杨宇霆之间的关系,暗示张学良杨宇霆野心之大,若是不除掉未来一定会给他带来巨大的损失。

在日本人的迷惑下,张学良被蒙蔽了双眼,对杨宇霆动了杀念,1929年1月10日,他假借请杨宇霆打牌为由邀请杨宇霆来帅府。

接到电话的杨宇霆没吃晚饭便驱车前往,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迎接他的将是一场鸿门宴。他与常荫槐刚刚走入帅府,就被连人带车一起扣押,随即便被扣上了延误军机、克扣军饷等一系列罪名,最终在老虎厅被张学良的警务处处长以及副官枪杀。

在杨宇霆被杀死后不久,清醒过来的张学良才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多大的错误,但此时追悔莫及也已经于事无补。

小结:

杨宇霆虽然有些狂妄自大、不会为人处世,但是却是一个品行端庄、没有不良嗜好的军人。在战场上,他是严明纪律,深得士兵人心的好将军,在官场中也同样也是一个事事亲力亲为的严官,作为高管的他虽然配有秘书,但他依然坚持自己亲自批阅文件直到深夜。

可以说,杨宇霆无论是做派还是能力都让人挑不出毛病,但是在为人做事方面却有着很大的缺陷,他生来争强好胜,容不得别人对自己持有反对意见,同时强大的能力也使他在军中有些狂妄自大,而这些最终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