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应用影像学对Henle干变异进行分类 本研究首次采用3D MD-CT术前评估,基于结肠引流静脉汇入GCT的情况对GCT解剖分支变异进行分类。 Jin等以往的尸体研究结果报道了33%的病例为I型,45%为II型,11%为III型,I-III型病例总数为89%。作者的3D MD-CT结果与Jin的研究结果相似。 58具尸体中49具(84.5%)MCV汇入SMV, 7具(12.1%)MCV汇入GCT。本研究3D MD-CT显示,在97例可识别MCV的患者中,84例(86.6%)MCV汇入SMV,其余13例(13.4%)汇入GCT。RCV有时缺如,只有43.1%的尸体存在RCV。 之前的结果与作者的研究结果相似,只有56%的病例(100例中的56例)可以用MD-CT显示RCV,而100例患者中有44%缺如。 MD-CT描述的Henle干属支根据结肠引流静脉(SRCV、RCV和MCV)的数目,分为以下4种类型。 0型:属支静脉都不汇入GCT。GCT由ASPDV和RGEV汇合形成。 I型:由RGEV、ASPDV和SRCV组成的3支型汇合,形成1支静脉主干。在I型病例中,1支结肠引流静脉汇入GCT。 II型:SRCV、RCV或MCV额外加入GCT的1支静脉干。在II型病例中,2支结肠引流静脉汇入GCT。 III型:SRCV、RCV和MCV汇入GCT的1支静脉主干。在III型病例中,3支结肠引流静脉汇入GCT。 ![]() 3D MD-CT显示Henle干即胃结肠干(GCT)各种类型变异的代表性病例。0型、1型、2型和3型的发生率分别为7% (n = 7)、71% (n = 71)、20% (n = 20)和2% (n = 2)。 图a,0型:仅胰十二指肠前上静脉(ASPDV)与胃网膜右静脉(RGEV)汇合形成GCT。 图b,I型:由RGEV 、ASPDV和右结肠上静脉(SRCV)组成的3支型静脉汇合形成GCT。结肠中静脉(MVC)汇入GCT的头侧。 图c,II型:2支结肠引流静脉,由右结肠静脉(RCV)和结肠中静脉(MCV)组成,汇入GCT。 图d,III型:3支结肠引流静脉由SRCV、RCV和MCV组成,汇入GCT。 12.2 SRCV, RCV和MCV变异的影像学表现 下表显示SRCV、RCV和MCV的汇合部位和分型。100例患者中有93例(93%)出现SRCV。所有患者中SRCV汇入GCT。100例患者中56例(56%)出现RCV。56例患者中48例(85.7%)RCV汇入SMV。 ![]() 表1,显示3D MD-CT显示的Henle干属支分类。 ASPDV为胰十二指肠前上静脉,MCV 为结肠中静脉, RGEV为胃网膜右静脉, SRCV为右结肠上静脉。 0型:无结肠静脉(如SRCV、RCV或MCV)汇入GCT。 I型:由RGEV、ASPDV和SRCV组成3支型汇合的静脉干。在I型病例中,1支结肠引流静脉汇入GCT。 II型:SRCV和RCV或MCV附加汇入GCT的一支静脉干。在II型病例中,2支结肠引流静脉汇入GCT。 III型:SRCV、RCV和MCV汇入GCT的一支静脉干。在III型病例中,3支结肠引流静脉汇入GCT。 ![]() 表2,显示3D MD-CT显示的Henle干属支SRCV、RCV、MCV的变异。 ASPDV为胰十二指肠前上静脉,GCT为胃结肠干,SMV为肠系膜上静脉。 其余8例患者(14.3%)RCV汇入GCT。100例患者中97例(97%)出现MCV。97例患者中84例(86.6%)MCV汇入头侧的GCT后再汇入SMV (n = 69)或与GCT在相同的水平汇入SMV(n = 15)。 其余13例患者(13.4%)MCV汇入GCT。没有SRCV, RCV和MCV分别汇入SMV的情况。 12.3 GCT变异类型的影像学特征 3D MD-CT显示的根据汇入GCT的结肠引流静脉数量或汇合进入GCT的SRCV、RCV和MCV数量分为4种类型。 0型、1型、2型和3型的发生率分别为7%(n = 7)、71% (n = 71)、20% (n = 20)和2% (n = 2)。 在7例0型患者中,3例SRCV汇入SMV, 3例汇入MCV。其余患者SRCV缺如。I型发生率为71%,其由RGEV、ASPDV和SRCV3支型汇合形成静脉干,是所有类型中发生率最高的。 在20例II型患者中,有2支结肠引流静脉汇入GCT。在7例(35%)II型患者中,SRCV和RCV汇入GCT, 13例(65%)患者中SRCV和MCV汇入GCT。III型,SRCV, RCV和MCV分别汇入GCT,很罕见。 12.4 术前影像学精确判断Henle干分类的意义 12.4.1 使GCT操作入路变得更加安全和容易 当SRCV、RCV或MCV汇合成结肠引流静脉汇入GCT时,其多种变异可能会增加处理GCT的操作难度。 此外,GCT的周围区域被脂肪组织覆盖,尤其是在肥胖患者中,手术中识别GCT有时很困难。因此,术前评估结肠引流静脉汇入GCT的数目可能会使GCT操作入路变得更加安全和容易。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胃结肠干(GCT)入路。手术图片显示了在PD过程中应用GCT途径建立胰后“隧道”的过程。此病例属于I型,结肠中静脉直接汇入SMV。首先将从结肠肝曲回流至GCT的SRCV游离,然后安全地游离GCT下方周围的脂肪组织。将SRCV游离后,很容易识别GCT根部,然后结扎GCT。通过此方法,为打通SMV前表面和胰腺实质之间的“隧道”做好准备。 图a,此病例属于I型,结肠中静脉(MCV)(箭头)直接汇入肠系膜上静脉(SMV)。箭头显示右结肠上静脉(SRCV)。首先,将汇入GCT的SRCV(箭头)游离。箭头表示MCV。 图b,箭头显示胰十二指肠前上静脉(ASPDV),游离ASPDV。 图c,游离GCT下方周围的脂肪组织。最后,在SRCV游离后确定GCT根部(虚线箭头)。 图d,离断GCT后,在SMV前方表面和胰腺之间建立“隧道”以扩大手术视野(虚线箭头)。MCV(箭头)被保留。 图片来源:Miyazawa M, Kawai M, Hirono S,et al.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the confluent drainage veins to the gastrocolic trunk of Henle:understanding the surgical vascular anatomy during pancreaticoduodenectomy[J]. 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ci,2015,22(5): 386-391. 12.4.2 决定PD术中MCV能否进行保留 在PD过程中,MCV能否保留取决于MCV汇入PV-SMV系统的部位。因此,术前3D MD-CT评估MCV的汇入部位非常重要。 12.4.3 有助于减少PD术中出血 术前通过3D-MD CT模拟血管解剖有助于减少PD术中出血,可以为PD选择更安全的手术方式提供一种方法。提供精确的术前汇合的结肠引流静脉汇入GCT的信息。 ![]() 术前三维血管造影成像与术中发现的比较。 图A,术前三维血管造影显示,在胰腺癌患者中,MCV的右支汇入SRCV-RGEV汇合处周围的区域,而MCV的左支汇入GCT-SMV汇合处周围的区域。 图B,尽管MCV左支的汇入部位相对左移,但术中所见MCV分支汇入模式与术前的诊断相似(与图A相比)。 图片来源:Sakaguchi T, Suzuki S, Morita Y,et al. Analysis of anatomic variants of mesenteric veins by 3-dimensional portography using multi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J]. Am J Surg,2010,200(1): 15-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