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疗法诱发的免疫缺陷--利妥昔单抗

 浪迹天涯soyxqc 2025-05-02

利妥昔单抗是⼀种嵌合免疫球蛋白(Ig)G1CD20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裂解作用靶向从B细胞前期到浆细胞前期的B细胞。

图片

主要用途:

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细胞减少症、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天疱疮、类天疱疮)、系统性红斑狼疮、Sjögren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IgG4相关疾病、特发性炎性肌病等。它还会破坏B细胞和T细胞的相互作用,导致细胞免疫受损,并增加病毒再激活的风险。

图片

利妥昔单抗消耗外周血B细胞,B细胞耗尽时,患者对疫苗的反应能力受损,并且某种程度的短暂性低γ-球蛋白血症是常见的。随后B细胞数量正常化通常需要6-9个月或更长时间,不同患者差异显著。

图片

预处理:防止输液反应,临床上在每个治疗周期每次输注利妥昔单抗30分钟对患者进行预用药:

·苯海拉明(25~50mg静脉注射或⼝服)氯苯那敏(10mg静脉注射)

·对乙酰氨基酚(650至1000毫克口服)

甲基强的松龙(80至少125毫克静脉注射)

在输注期间缓慢开始并逐渐增加给药速率。第⼀次输注以50mg/小时的速率开始。如果没有明显的过敏或其他反应的证据,速率可每30分钟增加50mg/小时至最大400mg/小时。

后续输注:如果初始输注耐受良好,以100mg/小时的速率开始同⼀周期的后续输注,如果没有超敏证据,速率可每30分钟增加100mg/小时至最大400mg/小时。

另外利妥昔单抗输注时发生轻中度低血压的频率较高,应告知患者在输注利妥昔单抗的早晨,除非必要,不要服用降压药。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如果IgG低于5g/L,通常会从美罗华切换到其他药物,然而,对于血清IgG低于5g/L且没有感染且没有其他合理治疗方案的患者,我们将考虑在监测感染(包括监测支气管扩张的存在或其恶化)的同时,根据个体化风险评估继续使用利妥昔单抗。对于严重或复发性感染的患者,也可引起“晚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在治疗结束后1至5个月出现。

在大多数患者中,利妥昔单抗不能显著降低现有抗体的水平,因为抗原特异性IgG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而浆细胞不表达表面CD20

⼀部分患者出现低γ-球蛋白血症,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存在并具有临床意义,导致严重感染,肺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需要抗生素预防或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来预防感染

一项对179名最初血清IgG水平正常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研究中,39%的患者出现了低丙种球蛋白血症,6.6%的患者出现了复发性肺感染。约7%的患者需要免疫球蛋白替代疗法来控制感染。

⼀项近5000例患者的大型队列研究中,近30%的患者在初始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的18个月内经历了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感染,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前6个月。在这⼀亚群患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在治疗期间普遍进⼀步下降,即使停药后,严重感染率仍然很高。这⼀高危人群似乎受益于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

治疗前评估:强烈建议在开始利妥昔单抗治疗前获得基线⾎清免疫球蛋白水平(IgG、IgAIgM),并使用流式细胞术计数外周⾎B细胞,因为这是利妥昔单抗诱导的低γ球蛋白血症和感染性并发症的⼀个容易评估的危险因素。

免疫球蛋白治疗:对先前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使用免疫球蛋白的方法是为任何IgG水平降低或疫苗反应受损的复发性感染患者提供这种治疗。建议在利美昔单抗治疗完成后,定期监测B细胞数量和⾎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的恢复情况,以便在发生重大感染之前识别出出现持续性低γ球蛋白血症的患者。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已被用于利妥昔单抗诱导的低γ-球蛋白血症患者,剂量与原发性免疫缺陷相同(IVIG每月400mg/k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