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则 引言 解剖复位骨折、克氏针临时固定及稳定钢板固定适用于简单2或3部分骨折。 若累及小结节骨折可能需要缝线固定,并考虑对外科颈行钢板固定。 复位 脱位复位后可重新评估骨折类型并制定适宜治疗方案。 结节 确定性处理包括解剖复位并牢固固定骨折结节。 以下描述大结节移位骨折的治疗。关于盂肱关节复位后小结节复位细节详见以后内容。 精确复位 大结节常因肩袖牵拉向后上方移位,肱骨头因肩胛下肌腱牵拉完整小结节而向后旋转。需精准矫正两种畸形。若肱骨头存在外翻/内翻错位需纠正以确保大结节正确复位。 分离结节的缝线固定 水平缝线置入与张力调节有助于复位并稳定游离结节骨块。 除钢板螺钉外的中和缝线 经各肩袖肌腱止点置入缝线可增强稳定性,应与钢板螺钉联用,尤其适用于粉碎性及/或骨质疏松骨折。骨质疏松时肌腱止点常较骨质更坚韧,故经肌腱止点纤维置入缝线较螺钉或经骨缝线更具优势。此类附加缝线通常作为最终固定步骤。 此固定方式曾称'张力带缝线固定',现更倾向于'中和缝线'术语,因张力带机制无法一致适用于各骨折固定组件。张力带机制局限性解释详见相关链接。 角度稳定钢板与标准钢板比较 本术式描述角度稳定钢板(A)固定肱骨近端骨折。若无法获得此类植入物,标准钢板(如改良三叶草钢板B)可作为替代。目前角度稳定与标准钢板的适应证及优缺点尚在明确中。证据显示角度稳定钢板预后更优,但复位质量、软组织处理、损伤及患者特征对结果影响显著,无证据表明角度稳定钢板可替代其他因素。 2.患者准备与入路 患者准备 推荐仰卧位(沙滩椅位为备选)。 入路选择 盂肱关节或小结节切开复位采用三角肌胸大肌入路。 大结节微创显露可选前外侧或经三角肌入路,依据骨折位置选择。 3.复位与初步固定 复位 应及时复位盂肱脱位。闭合复位成功者可酌情延期肱骨近端骨折确定性治疗。 肱骨头复位可能困难,需良好肌松麻醉。切开复位/内固定可始于麻醉下闭合复位尝试,或直接行切开复位。 切开复位 臂部纵向牵引下,通过手指直接加压使脱位肱骨头复位。 脱位复位后重新评估骨折类型并制定治疗方案。 备选:骨钩技术 骨钩谨慎置于肱骨距周围避免损伤关节软骨,外侧牵拉引导肱骨头复位。注意避免神经血管损伤。 置入肩袖缝线 肩胛下肌与冈上肌腱 肩关节复位后,于肩胛下肌腱(1)与冈上肌腱(2)置入缝线,位置紧贴肌腱骨性止点浅层,作为大小结节复位锚定点及临时固定。 冈下肌腱 随后于冈下肌腱止点(3)置入缝线,操作较复杂,可通过预置缝线牵引或适当牵开器辅助。 入路相关差异 外侧入路易于冈下肌腱缝线置入。A图示三角肌胸大肌入路,B图示前外侧入路。 牵引缝线应用 冈上肌腱前向牵引有助于显露大结节与冈下肌腱。 后侧肩袖可见部位置入临时牵引缝线前拉,暴露冈下肌腱止点缝线置入位点后移除初始牵引缝线。 技巧:粗针使用 强韧锐针利于经肌腱止点置入缝线。 技巧:牵开器应用 三角肌下钝头弯Hohmann牵开器有助于显露肱骨头。 同样,所谓的'三角肌牵开器'可改善三角肌牵开效果。 注意事项:骨质疏松骨钳使用 受累结节复位 打结稳定结节与头端骨块,将三部分骨折转为两部分状态。 干骺端骨折成分复位 可能需臂部纵向牵引。 可通过肩袖缝线或操纵杆(如螺纹针)辅助肱骨头复位至肱骨干。 备选:钢板辅助复位 依据骨折形态,也可通过牵拉肱骨干向未固定钢板实现干骺端骨折复位。 克氏针初步固定 2-3根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复位,注意从前侧置入避免干扰预定钢板位置。必要时追加克氏针初步稳定大结节。 复位确认 直视评估 影像确认 4.钢板位置 正确钢板位置 距大结节顶端5-8mm远端 沿肱骨干轴线正确对线 二头肌间沟稍后方(2-4mm) 钢板位置确认 通过触诊骨性结构关系及影像增强确认。 经置入导向器近端孔置入克氏针,针尖应抵于肱骨头顶端确认轴向位置正确。 注意事项1:钢板过于靠近二头肌间沟 注意事项2:钢板过于近端 近端钢板存在两大风险: 撞击肩峰 近端螺钉穿透或未能牢固抓持肱骨头 5.钢板固定 钢板固定至肱骨干 通过长圆孔置入3.5mm小骨折双皮质螺钉将钢板固定至肱骨干。 技巧1:钢板位置微调 首枚螺钉于长圆孔中心松置时可调整钢板位置,位置正确后拧紧。 技巧2:克氏针预固定钢板 影像确认钢板位置前,可通过小钢板孔置入1.4mm克氏针临时固定。 技巧3:经合适导向套筒置入克氏针。 钢板固定至肱骨头 使用合适套筒钻肱骨头螺钉孔,避免穿透软骨下骨进入肩关节。 避免关节内螺钉置入 确定螺钉长度 置入螺钉 螺钉数量与位置 距螺钉Calcar screws 小结节固定 肱骨干追加螺钉 6.环形中和缝合 经钢板小孔追加中和缝线固定肩袖肌腱(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 7.标准钢板应用 若无角度稳定钢板,标准钢板可作为替代。所述复位、初步固定及肩袖缝线步骤基本相同(螺钉除外)。推荐选用改良三叶草小骨折钢板(尖端切除并按需塑形),可置入多枚小骨折螺钉固定肱骨头。 注意角度稳定植入物(尤其骨质疏松骨)固定更优,但无法替代优良手术技术与判断。骨折分型进展、血供理解、肩袖肌腱缝线应用、解剖复位及临时固定均属治疗进阶,结合优化植入物可获最佳预后。 8.内固定终末检查 影像增强下多体位仔细检查复位与固定(包括植入物位置与长度),确保螺钉尖端未入关节。 骨性固定后测试盂肱关节稳定性。 获取轴位片。 沙滩椅位时C臂需适当调整获取正交视图,必要时调整上臂位置确认复位满意、固定稳定且无关节内螺钉。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