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吃、结巴与人体的气血运行、脏腑功能以及经络气血的通畅程度有关。通过针灸特定穴位,可调节气血运行、平衡阴阳,改善相关脏腑功能,从而对语言功能产生积极影响。 常用穴位 廉泉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能利咽开窍,对语言不利有改善作用。 通里穴: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可宁心安神、通络,有助于改善心气不足等导致的语言障碍。 神门穴: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能养心安神,对因心神不宁引起的口吃有调节作用。 风府穴: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处,可疏散风邪、清利头目,改善脑部气血供应,利于语言功能恢复。 治疗方法 一般采用毫针针刺,根据穴位特点和病情虚实,运用适当的补泻手法。如实证可采用泻法,以疏通经络气血;虚证用补法,以补益气血、滋养脏腑。通常留针20 - 30分钟,期间可适当行针以增强针感。治疗频率一般每周2 - 3次,一个疗程通常为10 - 15次,具体疗程和频率需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反应调整。 注意事项 治疗时需确保针刺的角度、深度和手法准确安全。同时,针灸治疗口吃、结巴通常需结合语言训练等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不过,针灸治疗口吃、结巴的效果因人而异。部分患者能通过针灸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也有患者效果可能不明显。 |
|